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媒体资源开展写作训练

时间:2024-05-04

陈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座高山。畏怯写作,归根结底是因为无话可写。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语言的源泉,让学生轻松写出话题,抒发感情,表达见解,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教师常常强调,要学生多看、多读、多写,长此以往,就能自然而然地培养语感。这固然没错,但很多学生却在漫长的语感培养中淡化了兴趣,放弃了坚持。

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有时可以借助其他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借助这些资源,充实表达的内容、丰富情感的抒发、鲜明观点的阐述,在教学中会更加直观和生动。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激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借助广告、诗词、歌谣、漫画等媒体,开展写作训练,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让广告在声画中讲述故事

一次,一位教师教学关于“亲情”的话题作文。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忆了很多关于亲情的往事,也朗读了很多相关作品,希望能唤起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作文里,依然只是局限于送雨衣、做早饭之类的题材。选材平庸,情感抒发单薄。

在点评讲解时,执教教师借助公益广告教学,《老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打包篇》等视频一一播出:年迈的父亲对在外工作的女儿隐瞒母亲生病住院,自己独自照顾的真相;曾经牵着孩子一起奔跑的妈妈渐渐追赶不上孩子的脚步;失智老人认不出儿子,却没忘记在餐厅打包一份儿子爱吃的饺子……这些爱的瞬间戳中了学生的泪点,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爱的感伤。教师看准时机,说:“我们的记忆中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故事?把广告里的主人公换成你自己,以第一人称写下来,就是属于你的亲情瞬间。”思路被打开了,在二次作文中,学生笔下的事件新颖了,内容丰富了,情感更真实了。

广告是一种特别具有宣传效应的传播形式。尤其是公益广告的主题现实性和表现号召性,要求其本身要有生动的故事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根据话题的内容有意识地选择相应的广告,借助广告故事引发题材挖掘,借助画面与声效的结合渲染感情。对广告故事进行适当的扩写或改写,就能成就一篇有内容的文字作品了。

二、让诗词在想象中丰富情节

诗词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体裁作品。在写作教学中,它们同样可以成为有效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乡情”话题作文时,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对“乡情”的感受其实并不真切,特别是有些学生,从小就未离开过家乡,对“乡愁”无从感知。他们笔下的故乡是缺乏距离的,所谓的“乡情”也无非是无病呻吟。古代关于“乡愁”的诗作不胜枚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类的情感在诗词作品中并不鲜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词中的故事,加入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加入完整的情节,就能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作品了。

有的学生说,那不是虚构吗?我们没有经历过,不是真情实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想象诗词中的故事,采用客观讲述的方式,融合诗词中的情感来表达。

有一位学生就以这种方法改写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小作者以倒叙的手法,写自己的伯伯,老年回乡,家里像自己一样年纪的孩子都不认识他了,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伯伯离家的经历以及现在回乡的见闻感慨。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解读了“乡愁”的具体内涵,很有厚重感。诗词主题鲜明、构思精巧和语言精炼的特征恰恰成为写文章时借鉴的技巧。丰富合理的想象能借诗词特点之长,化为文章写作之利。

三、让歌谣在吟唱中渲染情感

流行歌曲是青少年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作文教学的优质素材。一首罗大佑的《童年》传唱了好几代人,一位教师把它搬进了作文课堂。当那熟悉的音乐响起,孩子们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教师也加入了歌唱的队伍。

唱完一曲,教师动情地说:“同学们,为什么我们都被这首歌吸引了?”“因为歌里所唱的就是我们曾经的童年!”“因为我就是歌曲里的那个孩子!”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那么我们来看看歌曲里唱出了我们童年的哪些往事。”学生们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争抢着回答。“除了歌词里唱到的,你们还有什么更有趣、更独特的童年记忆吗?”课堂又一次热闹起来。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们从歌词开始,发现了自己的“童年”印象。于是,那一次关于“童年”话题的作文就这样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诞生了。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细节是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的技能,深奥的理论是无法唤起内心的共鸣的,许多歌曲中却常常有生动的表达。教师不妨把它们找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把歌曲中的情节讲给学生听,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和情怀。更难得的是,歌曲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歌词的内容往往由叙述和抒情两部分构成,这恰恰是教给学生如何叙议结合的最好素材,再加上学生对歌曲本身有一种喜爱和亲近,就更容易接受歌曲传达出的信息,从而引起自己的内心共情。

四、让漫画在叙述中阐明观点

对学生来说,为文章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是写作中最难的任务。要训练学生提炼主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漫画来实现。

例如,教学关于“选择”这样范围很广的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深入思考。一位教师智慧地引用了一幅漫画进行教学。画面上是一架硕大的天平,两边各坐着一个女孩,左边的女孩身边是学历证书、成绩奖状,右边女孩身旁却是一位父亲和“金钱、权力”的标题,天平也倒向了这一边。

教师先请学生描述画面上的内容,继而引导大家说出画面主题:讽刺社会上的“拼爹”现象。这时,教师把话题引向了“选择”,如果你是画面上的女孩,你愿意选择做哪一个?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做出选择,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教师对于选择“拼爹”的学生继续引导,如果有一天,这些金钱和权力消失了,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活呢?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这次教学十分成功,学生在漫画中找到了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因而对主题的确立就显得很有见解。对于训练主题提炼,借用漫画总结、归纳是很有帮助的。同样,这种方法用在借用照片、图画等资源上,也能化抽象为具体。

以上四种媒体资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果能够巧妙引用,将成为写作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它们形式多样、丰富直观、结构精简、思想深刻,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巧妙地将这些生活中的资源用于作文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情思。长期有序的训练,必能让学生的语言之泉,源源不断。当然,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而要培养写作素养,还是需要在生活中长期积累和思考,这样才能形成深厚的写作功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