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鑫宇
2016挥手之间,又一部中国互联网企业史默默地刷着大家的朋友圈。吴晓波和他的《腾讯传》似乎是想以更细节的方式暗示我们,成为中国的BAT是需要无数个无法言明的“关键时刻”累积而成的。
这些“关键时刻”的出现往往是出乎预料而又主动出击的结果;被呈现出来的时候往往又是熟悉而充满了戏剧性。
如果创立十年的宜信公司(以下简称为“宜信”)将来也会有本史话,那么至少目前,首当其冲的“时刻”便是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宜人贷(NYSE: YRD)2015年12月18日纽交所的敲钟日。
上市周年庆,宜人贷办了一个“Big Party”。从最初邀请函的名单上看,这只是一场面对媒体的年终报告。但当记者挤进被宜信高管和嘉宾塞满的酒店电梯那一刻才意识到,那个下午不光属于宜信内部,也属于百度、PINTEC集团以及协会组织等众多共享生态圈的伙伴们。
身为宜信创始人、CEO/宜人贷董事局主席的唐宁可能知道的是,2020年宜人贷意欲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金融科技共享平台;唐宁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相关或不相关人士已经是宜人贷的小股东:既包括曾经为他服务、早已自立门户的前下属,也包括如今他的竞争对手的员工,甚至是根本不混互金圈的互联网公司CFO。从美国的Lending Club到中国的宜人贷IPO相差了一年零六天,但相同的节奏却没有在2016年等来第二家中国金融科技股。
“12个月过得真是非常快。上市之后,我曾经给自己一个小目标,在2016年股价超过OnDeck(注:美国本土金融科技继全球鼻祖Lending Club纽交所上市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之后,我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什么时候能超过Lending Club。在2016年至少有两周,那个目标又实现了。”宜人贷CFO丛郁分享了他曾经的两个“小目标”。而“三年后宜人贷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将是这位投行出身、曾操盘过土豆、去哪儿、唯品会、YY等IPO项目的CFO新的目标。
来自2016年Q3财报发布的业绩展望,宜人贷全年预计促成借款总额为197.5亿至200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3年时仅约为2亿元。“宜人贷实现了100倍的增长速度。宜人贷是2016年中概股里表现最好的股票,也是美国资本市场高科技IPO回报最好的项目。”
回顾了上市一年来的成绩,丛郁接着总结,“我们经历了市场的考验。”
诚然,仔细算来从IPO前传出“中国金融科技首股可能延后上市”的江湖傳闻,到交易首日股价遭遇破发、2月股价跌至3.35美元冰点,再到“D级用户过多”引发坏账率的担忧。诸如此类,几乎每次考验都是一道槛儿,从结果看,宜人贷还是用成功登陆纽交所、8月时达到42.34美元的股价新高、Q1-Q3净利润等硬指标的持续增长,以及目前为止完成撮合260亿元左右的借款额,为接近40万的借款人提供借款服务,帮助接近100万的出借人提供出借机会等,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
宜人贷CEO方以涵在周年庆客串主持时说,宜信十年,宜人贷上线近五年、上市一年,这中间发生了好多好多的事……
到底发生过、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些什么?从“第一股”的诞生到未来“千亿交易额共享平台”的打造,丛郁和他的同事们是如何实现的?我们由点及面地一一梳理。
告别少年期
资本的世界总是充满挑战、峰回路转、让人窒息而又无法解释。在吴晓波看来,港交所挂牌并在纠结中完成上市是腾讯告别少年期的标志,这点同样适用于宜人贷。
2014年9月丛郁正式加入宜信,两个月之后宜人贷IPO项目正式启动,在此之前他跟唐宁只见过两次。
“你来企业做自己的主人吧!”唐宁这句话打动了过往只给别人做嫁衣的投行人丛郁的内心。
就像OPPO、VIVO两个手机品牌会在三四线城市异常火,细分市场非常重要。初进行业大门时,宜人贷也在想如何找到未被传统金融覆盖的那块消费金融绿洲。城市工薪阶层,成为他们的锁定的服务对象。在金融城主办的“2016金融科技创新峰会”上,方以涵分享了个中原因,“这部分人群有着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整体来讲信用比较好,而且也比较标准化。此外,这些人已经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的数据,为之后平台可以持续提供征信等一系列服务打下基础。”
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在中国政法大学“金媒班”授课时曾介绍,团队先期考察时发现不同于中国市场,美国互联网金融业者多数都是基于PC端。宜人贷的APP及其“全球首家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概念,使其在美国投资人面前显得独一无二。而且当时宜人贷“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30分钟到账”的“极速模式”,是全球首款在手机上实现全流程设计能力的金融产品。
但丛郁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从业以来最难的一次IPO之旅,从起草招股书开始就会遇到挑战。来自方以涵的回忆:“当时我们的上市真是非常非常创新,那本招股书写得很不容易,因为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商业模式是新的、内容也是新的。”唐宁则用“挺郁闷”来形容当时招股书折戟的心情,“从2006年我们发明的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即P2P),我们已经做市场教育十年了,以为这个事已经干完了,结果来到国际舞台上一看,发觉这还得重新开始。”
“美国监管从来没有见过中国P2P的商业模式。”而且他们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个人信用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监管等方方面面都是知之甚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整个中国市场环境需要理解,例如收费方式是否对客户提供了隐性担保等,这实际上与整个审计准则有很大区别。”丛郁解释道。
宏观环境、时间点的“微妙”是挑战的另一面。一段“宜人贷纽交所上市24小时”的视频披露了唐宁和当时宜人贷上市团队的故事,“坚持是需要胆量的,决策是需要胆量的,拍桌子是要承担责任的,要是拍错了怎么办?如果拍错了,宜人贷就不会是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所以当时是命悬一线,连拍几次。为什么敢这么拍?为什么我会有这份坚持的胆量?因为有坚强后盾,我对宜信团队有充分的信心……”唐宁说这段话时,语气异常坚定。
丛郁今天这样解读当时的种种,“12月底本身不是上市很好的时间点,很多投资者已经考虑休假,而且2015年并不是美股很好的年份,很多基金输了钱,到年底不愿意再担这个风险。另外国际市场对当时整个中国经济的反应也是非常负面,各种各样宏观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決定上不上,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决断。现在回过头看当时这个决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开年1月的资本市场情况更差。”
此外,宜人贷上市10天前发生在国内的“e租宝事件”,也加重了这种“命悬一线”的戏剧筹码。北京网贷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回忆道:“e租宝我们早有结论,我最担心的是宜信,不能让北美的市场用别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但是最后发出来那个价格的时候,我还是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如释重负。”
挑战越大、刺激会越大、反弹也会越强,这是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揭示的世界生存法则。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判断,背后则是多年创业的积累和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的业务过硬,团队也对资本市场有一定了解。所选择的合作伙伴也很杰出,摩根士丹利和瑞信都是在美国曾做过Lending Club的团队,包括审计机构德勤。从这些角度看,我们当时对自己还是有信心。一流的市场、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合作伙伴,没有道理不成功。”丛郁如是说。上市前两天,宜人贷预售股票拿到了美国机构投资者5倍超额认购。“最好的基金都下单了”;同一天,百度也宣布成为宜人贷基石投资者,认购1000万美元的新股。
有趣的是,包括丛郁在内的多位宜信高管都用“特别平静”来形容敲钟一刻的心情。“起起落落、上市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临近上市时内心的波动非常多,多到最后反而是特别平静。”丛郁甚至还把在美即将高中毕业的女儿带到现场,“让她稍微见识一下,这样申请大学时有一点目的性。”
刀光剑影的IPO过程中,宜人贷告别了青涩少年期,也完成了宜信十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同一个接受“成人礼”的青年,接下来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人生。
一个CFO的战斗
面临美国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宜人贷,还没多品味“首股”喜悦,便遭遇到来自股价、D级以及借款利率等问题的困扰。
2016年被定义为中国金融科技的监管年,网贷业为期一年的整顿更加剧了紧张气氛。在股价悄然升至20美元关口时,舆论开始关注这支大洋彼岸的中概股。Q1、Q2的财报数据显示,宜人贷撮合业务增长强势,半年涨了10倍的股价也暗示出资本市场的信心。但这一切在去年8月24日突然中断,银监会公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宜人贷股价下跌22%并遭遇美律行诉讼。对于这次行业性事件,那段时间宜信和宜人贷高管们的反应都异乎寻常地平静,方以涵甚至在朋友圈分享了在美国跟“老领导”的叙旧照片。其他媒体的报道显示,摩根士丹利针对此出具的报告称,“宜人贷将从新政中获益。由于宜人贷符合监管规定,我们相信新的措施将有利于宜人贷和类似的P2P平台领导企业,并将加速行业整合及不合规平台的退出。”一位北京私募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概股在刚进入美股市场之初遭遇类似事件较为常见,从硬性标准看中国现行的一些会计准则、财务算法与美国标准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在文化认同等软性因素上也需要一定适应过程。
“包括唐宁在内,我们对股价持非常平和的心态。我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还是认可的,只要我们把业务做好,资本市场一定会认可我们的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处之泰然的。”丛郁说。
当然身为CFO也会有他特有的方式回击。“我们会积极地和投资者去沟通。其实很多美国投资者在消费金融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经验,他们之前投资了很多美国消费金融公司、信用卡公司,会在诸如流动性的准备、如何进入所谓的消费金融或场景金融等方面给我们很多建设性意见。跟他们的沟通得到的这些非常有价值回馈,这一点我们尤为看重。”
对于未来的期许,丛郁还是愿意从宜人贷业务角度出发,“我们有信心能够不辜负这些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我们的期望。”
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宜人贷将不同信用程度的借款人分成A、B、C、D四个等级,给予不同的利息和交易费标准,目前D级借款人占比为79.4%,全周期累计坏账率为6.1%(源自Q3财报)。对宜人贷D级风险等级偏高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坏账率水平的走高,成为周年庆上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此,宜人贷团队的回应是,官网所披露坏账率为全周期累计坏账率,完全不同于国内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平台的坏账率。所谓全周期累计坏账率,以固定时间段内促成的借款初始本金总额为分母,分子是同期借款本金总额中出现风险的金额,随着时间推移,全周期累计坏账率会自然升高。另外,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比如不同季度的全周期累计坏账损失,可以清楚地衡量平台风控能力。而宜人贷D级借款人信用资质所对应的是美国成熟征信体系FICO信用分数650-700分,相当于Lending Club 借款人A-G七级分类中C等级的优质借款人群。“如果按这个标准去看借款人用户的资质,这个人群按道理是做多少都没有问题的。”丛郁如是表示。
其实,在关注宜信时间长之后,你会发现舆论监督对现阶段它的提问还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曾在2016中国互金外滩峰会专访时,被媒体追问网贷成本与借款利率问题。来自陈欢当天的介绍,一个借贷机构的成本主要分为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其中目前最不好压缩的就是针对风险损失控制情况的成本预算。
丛郁认同了他同事的说法,“资金成本是平台的规模优势,目前监管的落地,也对于网贷平台和银行机构的合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运营成本中占比最高是获客成本,这取决于平台的风控能力,而且直接涉及到获客能力、产品设计与定价,以及整个后期的催收、系统性的能力。宜信已经走过十年,在行业里是非常有经验的。”同时,他也认为,未来和不管是行业的征信体系或者与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都会非常好地去帮助整个行业更有效地风险定价、降低借贷成本,也是降低风险。“应该比大家想象的要快,至少现在这些发展的趋势比我想象的要快。”
丛郁此言非虚。据了解,宜信确实正在有节奏地变化。其旗下的致诚信用近期提出“共享+”的大数据征信行业共享服务,目前已有PPmoney、積木盒子等知名业者成为其首批400余家合作伙伴参与到宜信大数据共享平台。“我们并不排它,未来的合作伙伴会更多。”从陈欢事后的表态看,宜信正在复制着这种共享之下的合纵连横。
军团作战
周年庆上,宜人贷交了第一年的答卷,那CFO许下三年后“破千亿”的小目标又将如何实现呢?“共享、共建和共赢”,作为宜信的一部分、在宜人贷新的规划书上,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首先,千亿真不是难度,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丛郁给我们算起来千亿的概念。“中国个人消费贷款市场非常大,即使千亿也不过是市场的1%,我们现在是市场的0.2%。宜人贷今年预期是200亿元,如果到2020年1000亿话,取个平均数,大概只需40-50%的年增长率。”
宜人贷的战略合作部署将围绕大数据、定制化产品、场景金融、精准营销、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及其他机构)、客户资源以及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七个方向开展。而这些也是丛郁认为宜人贷未来几年持续增长的机会。“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渠道、产品设计、借款场景、风控,这会让我们更有效地获客、减低运营成本,对客户的风险也有更准确的定位,这样我们也可以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资金,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个行业所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
目前就行业合作而言,宜人贷已与同盾、TalkingData、51信用卡管家、卡牛、更美(医美平台)、云鸟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华创资本投资的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何俊用了“军团作战”四字表达。他认为,“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不能光靠一家企业的勤奋和智慧,更需要行业抱团、利用资本力量相互协同。不仅在业务上深入合作,同时也可以利用股权或其他方式进行串联。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做资产的、做风控的,以及第三方支付、电子签名、电子公正、信息安全、大数据、征信等等,也包括战略投资者。”
果真实现“军团作战”,“破千亿”就真的只能算是以“业务助推者”定义自己CFO职能、丛郁的又一个“小目标”了。一个细节,周年庆特别布置了如流水般放射状地座位方式,寓意宜信和宜人贷将辐射更多的伙伴、合作共赢。
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曾对记者讲过一件趣事,他陪美国学者到四川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城市,对方相当吃惊于路边小吃店的店主都可以用扫码方式结账。美国人当然会一如既往地认为,所有的科技创新应该首先出现在硅谷或波士顿128号公路,而不是川府小城。2017年被媒体称为中国金融科技的“上市年”,将至少有三家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实现港股或美股的IPO。这股集体崛起的力量,将颠覆布罗代尔“世界的时间”的传统观念,中国也不再只是单纯回应美国。也许属于宜人贷们的“关键时刻”正在来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