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健康社区的美好生活家园模式思考

时间:2024-04-23

刘凌波 王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全民健康的根本目的”,健康已逐渐成为全体公民关心的话题。2020年伊始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之下的“隔离”与“连接”让我们认识到居住社区作为城市中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对于病毒阻隔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天福“美好生活家园”社区服务模式发挥出巨大作用,业主自发成立志愿者团队,与物业公司同心协力共同抗疫,充分体现了“美好生活家园”半自治、共建共享这一管理模式的优越性。面向未来,美好生活家园社区仍将不断迭代升级,研究如何进一步提供有效健康服务以满足居民常态及特殊时段内的生活需求。

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品质

建筑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在此次疫情过程中亦凸显其作为庇护所的基本功能,但以往住宅建筑卫生防控盲点也逐渐显露。如公用电梯、排污管道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病例的聚集,因此建筑设计应将重心从过往的“形式外表”转移到“建筑本质”上,应用先进卫生防疫及健康安全性能集成技术,提升排水管道、排气扇等硬件标准及配置水平,保证住宅建筑卫生防疫性能。在建设过程中应实现开发商、运营商、购买方多方参与交流协作,充分理解需求,配置完善的机电设备等基础设备设施,保证通风采光等室内环境性能质量以及提供优良的后期维护检修服务。优良的住宅建筑供给质量是落实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品质的基础,充分体现健康安全原则,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居科学。

健康舒适的公共场所营造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城市经历了以社区为单位的孤岛式隔离,这是特殊时段内对人口流动的极端空间控制。但同时,居家隔离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的迅速蔓延及解封后的逐步释放,提醒我们应重视本已逐步退化的社会生活。良好的社会交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居民生存健康的重要因素。社区空间能够通过塑造舒适健康的公共场所帮助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关系,有效促进社会网络的和谐发展。在健康的社区里,每个人应平等享受到有价值的、可获得的以及高度参与感的开放空间。

人们会被鼓励更多地将步行、骑行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作为最优选择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社区通过以绿色交通为导向的道路网络开发,完备出行安全设施的配置、公共站点的合理安置等举措,增加健康出行的友好程度。这种举措不仅能够提升空气质量,有效抑制噪声污染,极大改善交通拥堵现象,对于居民来说,优化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出行习惯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能够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实现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等方式的更新发展,城市社区逐渐从职住分离趋向于职住一体的复合业态模式,共生社群日益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地化”特征愈发明显,亦满足健康社区对居民“步行可达”的要求。这种组织模式能够在常态化生活中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服务,同时也能够在特殊时期保证相对正常的工作休息节奏。

健康社区中的自然空间在降低气温、空气净化、灰尘减少以及视觉美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绿色空间能够对身在其中的人表现出显著心肺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的改善。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内的自然空间同样有助于减少人们的焦虑情绪、孤独感等负面情绪,甚至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在健康社区的建设中,考虑合理的风光因素,规避缺口,设计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配置,布置铺设超级绿道、社区绿地、街区公园以及边界模糊的复合型场地是必要的,它们是孩童玩耍、中老年人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其通过自主赋予使用者权力来定义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联系,塑造绿色健康空间,增添归属感,体现着健康社区的公平性、包容性原则,令身在其中的人们享受生态化的生活场所,从而引导积极正向的情感产生。

此外,以人为本的健康社区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细节刻画,座椅、垃圾桶、照明灯等基础园建设施应以人本尺度进行合理增设,洗手池、冲脚池、智能垃圾分类桶、自助口罩手套药品贩卖机等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们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及时便利健康的服务。同时,残疾人通道、老龄人诊疗点的布设等都能够体现健康社区对人的基本关怀。

健康智能的科学管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构成了当今由真实物理社会与虚拟互联网空间构成的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消费习惯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据作为信息的载体,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让物体具有其“可回溯性”和“可识别性”属性。在健康社区的建设中,通过智能医疗监测住户体温、脉搏、血压、血氧、呼吸、心电等基础生理指标,建立社区医疗数据库,提供线上线下就医途径,保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往因就医可达性差、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产生的医疗服务问题;无人智能配送网络的发展将能够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实现高密高速送达,且能够满足如疫情期间无接触的特殊配送要求;亦有研究提出釋放地面空间以回归步行街道与绿色自然空间的“空天化运送”设想。不论哪种方式,它们都将对健康人居中公服设施网络的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社区配送管控体系的建立,能够保证新鲜食物及药品的可溯源及可识别属性,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健康的生活资源;此外,通过多方面数据收集,实时动态反馈来完善社区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培育可持续性的在地生活管控,可实现全天候的安全监测。

建设健康社区、普及健康生活,需要我们从过往以土地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体系思维,直面并解决现今城市中步行环境不友好、通勤距离过长、传染性疾病出现时脆弱性增加等城市问题。在新住房合作社背景下,鼓励通过多方合作,提高公众参与度、话语权,积极倡导提升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品质,营造健康舒适的公共领域空间以及实施健康智能的科学管控,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紧密的联系,保证优良的人居环境品质,实现全民共建美好健康社区的愿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