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春运40年

时间:2024-04-23

屈一平

南昌客运段D2236次列车上,“动姐”与归家的小旅客贴窗花来装点车厢,借此营造如家般温馨的春运旅途。(资料图)

1980年3月,“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此后,春运的节前运输安排,通常从每年腊月十六开始。近年来,春运时间稳定在40天:以春节当天为中心,节前15天,节后25天。2020年的春运时间为2020年1月10日(腊月十六)开始,到2020年2月18日(正月二十五)结束。

中国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活动”。每年一度,数亿人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回到或近或远的故乡,重温久违的乡情后,再奔赴追求梦想的他乡。

提到春运,人们似乎能想到的都是人满为患的场景。回望春运40年历史,它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尽管年年归途相同,但是这些年,无论是购票方式、就餐安排还是耗时变化都记载着时代的变迁。

交通巨变

“1981年我们第一次春节前夕坐火车回家,要坐一天一夜。那时候人不多,沿途下车签字转下一趟列车,最后到家。”陕西汉中市民刘竟强先生亲历了40年春运的变化,说起来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坐火车回家的人多起来,有一次他买了票也进了站,却被告知人员超员了。情急之下,刘先生发现一扇半开的窗户,跳上去才上了车,窗边的人急忙关窗户。

湖北武汉市民王科华女士向记者介绍,1986年春运时期火车票—票难求,她甚至半夜三更便开始排队。“很多人买不上票只得放弃回家,我经历过好几次。”她说。

“1983年,我从长沙站上车,挤进车厢,—直站了19个小时,连卫生间里都是人,辛苦程度是现在无法想象的。”湖南长沙市民张立辉回忆道。

后来有了网络购票方式,王女士说:“网络购票让我轻松了许多。”

“现在的高铁太方便了,北京到广州也可以选择高铁。其实,有高铁的地方还是坐高铁好,因为坐飞机的话,到机场过安检、候机都需要时间。”张立辉说。

“1993年,那时旅客回家至少要跑两次火车站,一趟买票,一趟乘车。为此,火车站在春运开始前就要盖临时的售票房和候車室。”贵州贵阳乘客朱殿萍说,现在旅客从网络上购票,到了时间去火车站乘车,已经实现“随到随走”。2018年春运,北京西站取消了临时候车区。

吞云吐雾的慢火车时代一去不复返,被风驰电掣的高铁甩得很远,随着电子车票的普及,纸质火车票也将成为历史。坐火车再也不用通宵排队买票,你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买票。

记者从铁路总公司获悉,2019年春运售票达到“两个80%以上”:网络购票占全部售票总额的80%以上,其中手机购票占到网络购票的80%以上。

2019年12月25日,国家铁路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全面推广高铁电子客票。在前期稳步推进电子客票试点的基础上,2020年春运将在高铁干线及城际铁路全面推广电子客票,实现旅客乘坐无须取票出行。售票系统优先为老年人和儿童配售与同行人相邻的席位,优先为老年人配售下铺。

1980年在广州火车站外等车的旅客(资料图)

40多年前,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南下北上,每逢春节诸多人群集中返乡大迁徙。从最早的绿皮火车、船和汽车,到后来的高铁、飞机、私家车、摩托车等,春运已发展成为海、陆、空立体出行的现状。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铁路更新换代,尤其是第六次提速之后,动车和高铁登场,交通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2008年开始运行的京津城际铁路,算是中国高铁的“试验段”。随后,京广高铁武广段、郑西高铁、沪宁高铁等高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

随着高铁逐渐普及,春运选择高铁返乡的乘客也越来越多。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8年春运开始,春运动车组发送人数占旅客总量已超过半数,达到60%以上,高铁已成为铁路春运的“主力军”。

餐厅巨变

“基本上每年大年初一,早饭到哪里吃都是一件难事。”

张俊杰是铁路北京局石家庄货运中心餐车长,他跟随春运“临客”6年,现在在铁路北京局高铁担任列车长。

回忆起2011—2016年的6年间,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初一,他们的“临客”从湖北汉口返回北京西站,清晨5时整,“临客”20多名乘务人员打不上出租车,附近的餐馆也全部关闭,大家饥肠辘辘,只能饿着肚子在北京西站坐到天亮。

2019年春运前两天,张俊杰95岁的母亲住院,在家中排行老小的他当时担任“临客”的餐车长职位,“人员紧张,如果我不上车,整个临客都会受到影响。”他告诉记者,他最终含泪选择了从北京西一汉口的春运“临客”,告别了年迈的母亲,踏上了行程。

在他的记忆中,2019年以前负责北京西—重庆段列车的餐车时,“餐车基本推不出去,人挤入。”而且,当时的旅客80%都是自带干粮,餐车基本没人去。

2019年的那趟“临客”给很多乘务人员及乘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列车中途在河南出现了线路故障,中间站负责修理故障。在修理的几个小时里,为保障乘客用水,餐车采购了2000多瓶矿泉水,免费发放给每位乘客,乘客中没有_人抱怨。

2018年夏天开始,铁路推出了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人们在高铁列车上的餐饮更加丰富了:不仅有“肯德基”“真功夫”这类快餐,还有牛肉面、狮子头、盐水鸭等地方特色美食。

“现在对乘客来说就餐价格不是问题,一般去哪里就做哪里的饭,比如,去四川我们就做川味,满足乘客不同口味需求。”张俊杰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发现去餐车就餐的旅客多起来,餐车的乘务员忙得很高兴。

“香肠、泡面、矿泉水,算是出行的‘吉祥三宝。盒饭大多是20元一盒。”广州市民梁家国先生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吃盒饭的人不多,因为觉得这个价格相对泡面和其他食物而言贵了。

梁家国经常出差,旅程在广州至重庆之间,火车上他经常选择盒饭,他发现:“这两年经济真的发展了,那么多人去餐厅,我都没地方吃饭了。”梁先生说,这也算是春运的“消费升级”吧。

中国巨变

无论怎样回家,行李必不可少。这些年,从“锅碗瓢盆”到“快递上门”,行李越少越轻松。

“以前的列车上,那种‘你挑着担,我牵着孩,锅碗瓢盆和铺盖卷全带上的场景到处都是。”梁家国回忆,2010年以前,人们会尽可能带更多的年货,还有不忍丢弃的生活用品。

如今,春运的步履不像以前那么沉重。一方面说明人们生活好了,城乡差距缩小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商的兴起充当起了年货的“搬运工”。

2020年1月10日,南京南开往安徽六安的D3073次和谐号列车上,乘务人员和旅客共贺新年。(中新社水从泽摄)

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监管研究处负责人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前网购年货寄回家,人还没到年货先到。2018年春运期间每天有超过1亿件的包裹在路上,其中6成以上都是年货。

近年来,带上家人出去旅游过年成为时尚,北方人南下,南方人北上,甚至举家出国旅游的也越来越多。

据携程旅游统计,2018年春节出境游人数在600万以上,人们从100多个城市出发,到达全球60多个国家、280多个目的地,最远可抵达南极。

从改革开放的足迹来看,春运变迁的轨迹背后,是中国巨变的秘密。

春运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2010年前后,外出务工人数激增,春运人次一度突破36亿。直到2015年,春运人次同比首次下降。近几年来,—直稳定在30亿人次左右。

正是在2015年,中國流动人口总规模出现拐点: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

数据变更的背后,离不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中西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的原因。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崛起,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吸收了大量农民工就近就业。农民工外出减少,大大降低了春运人口基数。

春运人数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从容应对的结果。

绿皮车与高铁、排队买票与网络购票、方便面与外卖……四十年来,春运的方式日新月异。

春运像一个隐喻,折射出当下中国人的命运:团圆与离别、前行与归途。春运是中国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也留下了当下中国最为鲜明的发展烙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