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即时通讯软件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时间:2024-05-04

◎ 董晨

以即时通讯软件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董晨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高等院校的教研活动中最为基本和重要,并会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一。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以即时通讯软件为主的新型工作载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打牢师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和谐互动的高校师生关系;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师生道德规范的途径与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借以善恶评价为主要方式,来调整教师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多种互相关系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合集。(李明芳.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175-178.)师生关系作为其中主要的关系之一,(刘卫平.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8):99-101.)深刻影响着高等学校教学育人最终效果。由于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独立性、自我为主个性追求以及热衷探索新生事物的特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方式和方法日渐乏力,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变味的现象已不鲜见。如何抓住现今大学生的的兴趣所向,了解其心理诉求,在顺应时代形式的前提下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构建和谐互动的高校师生关系,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高校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要求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以“教”和“学”为介质,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基本条件,以传道授业和立德树人为目的,形成的一种贯穿于大学教育的特殊社会关系。由于高校教师作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立德树人的执行者,大学生是接受科学知识的接受者和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及建立道德规范的目标受众,因而高校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当代大学必须面临和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高校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下师生关系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同志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不仅对广大高校学生提出了不仅要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要求,更提出了要锻炼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引领带动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的崇高要求。

教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作为肩挑“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塑造人类灵魂”这一重担的高校教师,不仅要以坚定的政治理想,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想,敬业的精神,以德树人,以才育人。更应以“忠诚不倦,业务精湛,挚爱学生,率先垂范”的师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因此,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便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所必须落实的关键一环。而运用以网络通讯平台等方式和方法,构建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成为突破这一环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以即时通讯软件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道德规范的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高校教师道德规范制度体系。该体系通过以法定规范、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意见以及各高校自行制定的师德规范制度,从三个层面构筑起了较为科学完整、彼此联动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该体系下建设及完善师德规范,具有为解决师德失范现象提供制度保障、克服教师道德自律约束的局限性和发挥串联枢纽作用,发挥制度贯通性,使师德建设工作都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有效运转起来的重要意义。(金昕,王丹彤.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3):143-146.)

高校教师道德规范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顺应时代需求,以即时通讯软件为媒介,建立和谐积极的师生信息互动,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尊重、及时沟通、共同促进的良好师生关系,则能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心灵距离,建立感情纽带,这不仅利于师生间道德规范的建立完善,更能有效促进学校教书育人这一终极目标的完成。这是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日常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活泼、生动、互动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只是接收方,而是能以主动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热情。与此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校园积极教学风气和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在这种风气的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不仅能够潜心研究专业学识,专心投入科研教学,用心育人育德,还能够以更高的道德要求规范自我作风纪律,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做到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而大学生不仅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坚强顽强的健康心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更能够以更高的道德要求形成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及民族复兴崇高志向的理想状态,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帮扶,相互监督,相互勉励,相互促进良好局面。

师生之间在这种以即时通讯软件为媒介,通过多渠道、及时精准的互动沟通建立起的和谐关系,在调度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平等、民主、合作的形成互相正向促进作用,同样也会反过来监督教师坚守职业道德,督促学生坚持优良学风、高尚人格和远大理想,从而实现反哺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完善的作用,促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师生以即时通讯软件互动沟通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学习和交流等生活方式,以QQ、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作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网络通讯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校师生普遍运用QQ传达课件作业和文件通知,运用微信、微博分享心情和情感互动的现象已经非常普及。当下,抓住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即时通讯软件迅捷的特点,将其运用到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及道德规范过程当中,已显得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沟通互动渠道的多样化。以即时通讯软件互动沟通具有灵活化的独到优势。具体而言,一是体现了沟通互动渠道的多样化。采取QQ、微信、微博所具有的新型沟通形式,能跳脱出以往教学工作拘泥于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践教学在实验室的限制,师生可以其作为载体开展多样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不仅可以传递简单的文字、语音和视频信息,以达到简单交流学术知识和新的感受的目的;也能传递通过文档文件为形式的作业、论文、课件等以往需要大量时间整理和报送的教学资料,这不仅拓宽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也提高了师生之间沟通互动的效率。

沟通互动的全天化。以往的专业知识教学往往是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完成,教学时间缺乏弹性;德育工作的经行又往往拘泥于固定时间进行的思政课程、集中时间的集体活动,以及工作时间的单独约谈;而师生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则打破了上课时间、工作时间的束缚,只要教师和学生有空余时间就能进行沟通互动,不局限于时间的早晚和长短,从而也保证了沟通互动的效果与质量。

沟通互动的精准化。当下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意识和个人特性也明显增强。教师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教学讲解、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方式,则能在教学上实现“因材施教”,在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靶向治疗”的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沟通互动的目标更具有精准性,沟通互动的方式和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沟通互动的效果更具成效性。

以即时通讯软件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道德规范的途径

以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为基本要求。作为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延伸发展,高校师生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交流同样要遵循传统师生交往的道德规范。由于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个性追求,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以平等、民主、合作为指引开展。教师与学生要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一方面学生应尊师重道,尊重老师的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付出,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师更应尊重学生人格、重视诉求,及时给与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信心和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自我和身边美好阳光的事物,引导学生不断奋进。

高校师生关系在实践中也应表现为一种民主关系,这种民主关系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民主和管理民主两个方面。(丁仲云. 民主、平等、合作——高校师生关系的转变趋向[D]. 华中科技大学,2006.)教学民主是一种以师生相互理解尊重为基础的以点对面形式的民主。民主教学鼓励学生不以权威是从,鼓励求真精神,欢迎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质疑问难,从而营造除平等民主的学术交流气氛,这利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奠定了基础。管理民主的实现,则需要高校教师转变思想,从以往的管理者思维转向为服务者思维,以学生的利益与需求为出发点,对传统的管理体质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内在要求。

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的多样化功能拓展沟通渠道。互联网的出现打通了以往的信息壁垒,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化,为人人都能创造、分享、获取知识提供了解决途径。(赵国庆. “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EB/OL]. http∶//news.gmw.cn/2015-06/09/content_15916656.htm, 2015-06-09/2015-12-12.)充分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构建师生关系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完善,则是顺势而为的探索。师生间以良好交往关系为前体,立足基础教学材料,充分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便捷沟通方式和丰富教育资源,探索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促进的道德规范构建的新模式。一方面可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提高沟通效率。

将即时通讯软件人际交往的功能拓展至教书育人的新途径途径,也顺应了新时代下德育智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需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沟通质量的保证,以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为主的心情分享平台,则解决了学生情绪和思想表达的要求,而教师通过留言、私心等回复和反馈方式进行心里辅导和思想引领,又保证了学生的隐私保护诉求。高效便捷的交流效果是课堂教学、思想引领和心理辅导的补充,以QQ、微信为主的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线上及时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该途径进行教学通知发布、课后疑难问题解答以及学生思想和心里困惑指导,从而实现沟通、教学和思想辅导的全天候、及时性的要求。以QQ离线文件传输和QQ邮箱为主的文件传输渠道,则解决了课后作业、教学课件和复习资料便捷化传导。以爱剪辑、火山小视频等APP为主的视频分享软件,满足了信息交流的即时发布、影音兼具的要求,使得信息的交流更为真实。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育人目标,师生之间应秉持更为求真务实、真诚开放的态度,从而实现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信息载体的创新。 当下大学生普遍以“95后”为主,该群体的成长环境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类网络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信息载体层出不穷。教师在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道德规范时,传统的文件、文书形式不仅不会在学生群体中因其共鸣,甚至可能遭到学生的普遍摒弃,沟通效果事倍功半,道德规范的建立也随之功亏一篑。因此,以紧抓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载体为导向,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信息载体的创新,则是以即时通讯软件构建高校师生关系道德规范工作所需要走好的最后一步。

以微信为例,因其方便圈内好友沟通、紧跟时代潮流等原因,已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每日使用的交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不仅趋向于通过微信来了解圈内好友信息,也寄希望于通过微信了解学习、生活和时事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应紧抓这一需求,自身可通过朋友圈下的点赞、留言等功能进行师生情感层面的沟通和简单的专业知识交流,而近年来个人公众号的开放,则又为高校教师的信息载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公众号文章的推送功能一方面保证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同时也抓住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性;允许长篇幅的内容推送,确保了信息推送的完整性;文章内容可选用文字、图片、gif动图、视频和网络外延连接的形式传递,增加了信息承载方式的选择,同时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内容的生动活泼、紧跟潮流,从而更加贴近受众的心理需求。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