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子恒
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以苏州市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为例
◎王子恒
2016年7月,苏州市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迈出了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的实质性步伐,运行至今成效显现,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就此,本文结合自身参与的社工机构服务实践,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现如今,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元、个性、专业化倾向明显,以往的政府包揽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由社会工作机构(简称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移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苏州市成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试点城市之一。本文以苏州市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为例,结合自身参与的社工机构服务实践,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自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运行至今,社工机构新颖、多元的服务形式与专业的服务内容赢得了街镇、社区以及居民的欢迎,专业的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成效显现。但是,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政府的统筹规划还需加强。苏州市政府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是按照“街道打包,社区集中采购,统一规范”的总体要求进行,但在实施中,政府以街道为基本单位“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街道在人口规模、空间特征、服务对象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造成了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服务效率的提升。另外,各项服务内容之间统筹安排缺乏,在购买项目之时存在着内容相互交叉、资源重复投入等问题,影响了政府的购买效率。
由于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区服务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这就需要苏州政府和社工机构坚持“干中学”的原则,大胆探索、试验,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优化。可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做好需求调查、统筹规划、计划发布、项目管理、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等工作。
机构独立性不强,项目运作缺乏管理。社区服务中的一些服务内容过度依赖政府进行项目运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如高龄空巢老人关爱、残障人士关怀等。目的运作是需要资金和资源的,这些服务的非营利性和服务对象的弱势性决定了不可能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而是完全依赖政府资金运作,政府资金审批程序繁琐,给款通常都会滞后,政府资金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发放,便造成了项目运作的资金链断掉,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活动开展的自主性。
在项目运作中,政府的行政地位和惯性思维决定了它过多地强调社工机构的服从责任而忽略专业责任,肯定社工的作用却又不愿意让渡社会权力。一方面,街道政府让社工机构自主主持项目运作,却要求社工定期向街道政府、社区居委等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甚至有时需要听他们的指导,费劲向他们解释工作,这使得社工工作行政化色彩浓重,合同成为形式空文。另一方面,项目的投标和审核工作都是政府控制,由于没有独立和成熟的社会服务招投标平台,只能是以工程和商品的平台和方法招标,专业性不足,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另外,社工服务发育尚不成熟,缺少和政府平等谈判和协商的能力与地位,尤其是一些个案和活动会牵扯到政府利益,影响到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得社工机构不得不重新考量。因此,社工机构虽然在服务上有自己的规划,但是,还是会受到政府的限制。
这就需要政府改变主导者的观念,进一步放权,解放社工组织的力量,提高服务项目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要加强《政府购买法》之外的立法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综合考虑社工服务购买的特殊性,通过法律文件约束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双反的稳定合作提供保障。再者,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且标准的招投标、项目审核、合同签订、服务提供流程指引,并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公平,及时向社会公布过程及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社工组织的公平竞争。
社工工作投入度低。社会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职业身份不明确、薪酬待遇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发展不畅,让大量的专业学历人才避而远之,造成了社工专业化程度低。一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比较繁杂琐碎,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帮困扶贫、社区宣传等都要处理,工作量大。二是,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与辖内的所有居民打交道,还要与社区内的各个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打交道,难免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压力,不支持、不参与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很难开展落实。三是,街道政府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把过多的甚至是超乎社工服务范围及能力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加诸于社工身上。如此,社工很难集中精力研究社区的发展建设,社工的流动性也大,还很难吸引中青年群体。
因此,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机构的自身建设和专业服务水平方能保证社区服务质量,可以面向基层、内育外引,经过基层选拔、组织委派、社会招聘、退休聘用等多方渠道遴选人才,形成以就业年龄段为主、老中青梯次配合,结构合理的队伍结构。
服务评估机制不健全。根据《试点方案》和制度设计,苏州对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由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分别承接了项目的第三方监管和专业评估工作,每年组织中期和末期两次评估。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和查阅资料、专家小组现场评定和反馈的评估形式虽然有效避免了政府的主观意志决定项目优劣,但是公信力和有效性有待讨论;并且,评估人员组成有不同的标准,评估策略也相去甚远,很难统一评估同类项目的标准。评估工作每年组织两次,同时还有2~4次不等的过程性评估,频繁的评估消耗了社工服务机构的时间和精力,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及经费成本,影响了正常的服务工作。
以居民群体的满意度为评价的核心要素,将服务覆盖率指标、财力物力投入都纳入到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中,组织一只具有公信度的服务评估团队,健全完善服务评估机制,建立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公开平分准则,方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