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博弈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4-05-04

肖乐彧

随着“一路一带”地缘大战略的兴起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横空出世,欧亚大陆再次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事实上,欧亚大陆作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由来已久。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几千年前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个地区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地理大发现之后,欧亚大陆的中心性日益凸显。伴随新的帝国的崛起,欧亚大陆政治冲突日益加剧,地缘利益重要性日益增加,为此,以麦金德、斯皮克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地缘战略学家针对欧亚大陆提出了诸多地缘战略,明确把欧亚大陆摆放在世界政治中心位置。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国际政治本质上是大国的游戏,而只有广袤的陆地才能孕育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文明,这决定了只有欧亚大陆才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当今,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财富总量的60%和化石能源的3/4,拥有当今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北美、欧盟、东亚)中的两个,分布着中、俄、欧、日四大权力中心,宗教和文明形态异常复杂,各大国地缘利益以及各种信仰体系在此猛烈碰撞,形成激烈竞争的复杂局面。如何在此复杂的政治博弈舞台中占据高地,是目前美国和欧亚各个大国(尤其是崛起中的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欧亚大陆权力更替的复杂历史

在欧亚大陆上,国家权力之间的博弈激烈程度远超乎想象。各大国地缘利益以及各种信仰体系在此猛烈碰撞,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这种复杂的政治格局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也为我们新世纪地缘政治战略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15~17世纪:开始控制世界的欧亚大陆

在遥远的古代,欧亚大陆便已经诞生区域性大国如中国和古罗马,但欧亚大陆真正影响世界始于地理大发现。在1500年前后,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利用卓越的航海技术,开始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两个国家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的狂潮,在竞争中扩张,在竞争中合并,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8~20世纪:心脏地带与两次世界大战

每一次欧亚大陆上权力的更替,都是世界发生巨变的开始。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欧亚大陆权力秩序划分不对等,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欧亚大陆爆发了两次世界战争。

根据麦金德的观点,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国家英美为了遏制陆地国家德国夺取东欧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片心脏地带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时至今日,心脏地带仍备受各大国关注,美国和俄罗斯在此地带的战略博弈更是处于剑拔弩张之势。

这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亚大陆传统强国遭受重创,世界霸权地位不再。而地处北美的美国由于和平的发展环境,跃居世界顶端。世界霸权第一次从欧亚大陆转移到其他地区,此后,世界权力博弈演变为美苏两个阵营之间的博弈。

二战结束后:边缘地带论与冷战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依旧在欧亚大陆上保持高度紧张的状况。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欧亚大陆展开新一轮的权利博弈。为遏制欧亚大陆主要对手的发展,美国地缘战略学家斯皮克曼提出了围堵理论,强调控制欧洲和亚洲的边缘地区。为此,美国联合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的西扩;加强与东亚国家韩国日本等国之间的军事、经济合作,部署岛链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围堵理论是美国远离世界政治中心欧亚大陆的忧虑与不安的体现。虽然美国借助海洋屏障和平发展,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其同样也是美国控制欧亚大陆的不利因素。为此,美国不得不在欧亚大陆周边广设海外军事基地,不断深化与欧亚大陆主要对手周边国家的军事、经济合作,以便于遏制欧亚大陆诞生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强国。

伴随苏联的解体,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大的改变,世界政治也由两极争霸变为一超多强。世界霸权完全转移从欧亚大陆转移到欧亚大陆之外的美国。

欧亚大陆政治博弈的现状和趋势

美国“边缘控制”不尽如人意

“冷战”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始终仅仅围绕欧亚大陆,制定了“东欧战略”、“中亚战略”和“重返亚太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整体来看,美国已经实现了对欧亚大陆围堵的宏观布局。但由于欧亚大陆面积过于广袤,美国并不能对欧亚大陆各个区域都予以足够重视,因此在地缘战略层面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9·11事件后,美国政治重心高度集中于反恐,战略集中于中亚和中东区域。美国反恐十年期间,恐怖主义并未根除,甚至有愈演愈劣的趋势。美国权力的介入打乱了自然的权力秩序,制造了死亡地带的权力真空,使得该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在美国反恐陷入泥潭之时,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的时间。为警惕中国潜在的威胁,美国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试图通过介入东南亞国家一体化进程、提升日本和韩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等手段造成“围堵中国”的战略态势。但此时美国已经内忧外患,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上力不从心,并未取得想要成果。随着奥巴马的卸任,TTP也可能面临流产的结局。

从国家博弈到区域博弈

随着时代背景由一战、二战、冷战演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缘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国家之间的共识。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地理上,欧洲国家众多,地形破碎。历史上欧洲各个地区性强国无不想通过战争统一欧洲。在近代,由于地缘利益博弈,欧洲更是战火不熄,并引发两次世界大战。随着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结束,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破碎的欧洲也寻求以和平的方式形成区域共同体,以此提高自身国际经济合作水平,扩大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在此框架下,欧盟的地缘经济利益代表了欧盟各国的利益。对于欧洲各国的这种做法,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以下预测,在接下来30年中,如果欧盟能够实现政治领域的统一,欧盟将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世界性大国。

除欧盟外,东亚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与迹象。东亚危机后,“—体”意识、“共生”意识等东亚意识初步出现。东亚各国开始进入东亚一体化进程的讨论阶段,多种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构想萌生。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致力于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开展了诸多超越国境的合作,试图通过区域整合,提升整体实力,从而保障东亚地区在欧亚政治博弈中处于战略高地。遗憾的是,虽然东亚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但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东亚一体化进展相对迟缓,未达到各方理想的目标。

处理文明冲突成为欧亚政治博弈的关键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观点,文明冲突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世界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历史上,欧亚大陆是全球伟大文明聚集之地,也是意识形态冲突最为激烈的区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与西方之间曾屡屡上演征服与反征服,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画面。在未来,这些文明冲突既可能成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折点,也可能为欧亚大陆各个大国所利用,诱发区域性甚至全球性战争。无论是9·11恐怖袭击事件还是ISIS组织,这些文明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

一个国家要想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取得先机,必须处理好与欧亚大陆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在此前提下,欧亚各国经济贸易、政治合作才可能变得更加便捷,国家地缘经济空间的拓展和地缘政治地位的提升也将变得更为轻松。

中国在欧亚大陆政治博弈中的战略思考

一带一路地缘大战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从地缘政治格局上看,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环境十分严峻。东面,美国与越南、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积极开展军事和经济合作,极力压缩中国发展空间;西面,欧盟积极推动欧盟东扩,并提出了欧盟与中亚的新伙伴关系战略。中国面临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双向挤压,发展空间狭小,地缘安全堪忧,突破地缘战略封锁成为中国地缘战略急需解决的目标。

目前,“一带一路”地缘大战略是中国拓展发展空间的最好方法。一方面,中国需要通过实施“西向”和“南下”策略,冲破来自美国的岛链封锁,同时建设陆路国际通道,拓宽中国的欧亚大陆发展空间,实现周边地缘环境向有利方向发展。此外,“一带一路”战略能将中国的生产要素与儒家文化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周边地区享受中国发展的成果及中国文化。如果中国能借助一带一路大战略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伊斯兰世界构筑良好互动的关系,将为欧亚大陆文明互动提供新的范式和框架,使中国在欧亚文明的宗教冲突、历史问题解决中成为主导力量,并在目前欧亚混乱的政治博弈局面中取得制高点。

推进东亚一体化,提高东亚国家凝聚力

东亚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腹地,是中国地缘空间扩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东亚地区权力分散化不利于东亚区域本身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博弈中话语权的构建,这对于中国及其东亚各国都是不利的。从历史上看,东亚地区拥有稳定的国际关系历史传统及一些文化共性。在古代,东亚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并具有相当大的共性。这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为东亚一体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盡管如此,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仍旧不适应,存在一定担忧心理。虽然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比许多西方国家融合得更紧密,但是很多时候,地缘政治因素时常阻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

在未来,中国应该增加与东亚各国地缘经济联系,深化经济合作;积极向东亚各国传达和平发展的信号,让东亚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崛起给‘东亚国家带来的更多是机遇而不是危险。在一体化方面,首先与东亚各国深入合作,然后逐渐推动经济一体化,之后再逐步推动文化一体化及区域一体化。如果东亚能够成功实现一体化,中国及东亚各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得到提升,这对于中国和东亚各国,是双赢的结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