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许天衣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仍面临东快西慢的窘境,致使我国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在这种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对如何优化实施该战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中区域经济成效显著,东西部差距逐渐缩小。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资源、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出口发展趋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区域经济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大大改观,仍然呈现东快西慢的态势,东中西部之间也仍然存在产业结构重叠、区域协同机制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倡议。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战略实施的建议,是均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总体经济水平的一大侧重点。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为中心涵盖亚欧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的多。该战略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对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其实质是中国为了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对当前不合理的政治地理进行的根本性重塑。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地理、资源、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出口等多方面因素,中东西部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区域之间经济规模差别大。首先是地区间经济规模差异,东部GDP总量高于中西部;其次是省份之间的差距,例如2015年广东省的GDP总量是西藏的71倍,天津的GDP总量是海南的4.5倍,区域间经济总量的悬殊差距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间经济结构差距大。从产业结构上看,东部地区以发达的二三产业为主,而在中西部,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产业结构的转型动力依然衰微;从城乡结构上看,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差距显著;从收入差距上看,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远远小于中西部。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差距大。在区域间经济规模差别大的背景下,各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总量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东中西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差距大,且越往基层,差距越大。相应地,无论是单一的基础设施还是基础设施综合体系,我国东中西部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没有打下发展基础,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更不可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只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增大的恶性循环。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贯穿诸多区域,发展宗旨就是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东部制造业向西部专业,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可以从以下三個层面进行分析。
东部扩大开放范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近年来却开始趋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升高,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战略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上了一针“强心剂”。而且,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合作、谈判,为东部地区建立进一步的开放机制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中部挖掘发展潜力。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明确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生产基地、现代设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近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不断重塑,东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早已拉开序幕,并一直在路上,作为东西部之间的枢纽地带,中部地区的崛起是“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据国家统计网统计,2015年中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全国的15%,其中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中部作为东西部之间的桥梁,也具有战略性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真正得到体现,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
西部迎来发展机遇。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增加,西部地区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与建设,形成了更加全面、紧密的合作。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省份最多的区域,势必获得更多利益而周边友好国家的丰富资源也会为西部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缩短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指日可待。
关于优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东部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的背景下,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领头作用尤为重要。东部经济发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因此,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在人才、技术等环节借助国家力量走“创新驱动”之路。同时,东部地区应当在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提升自由贸易区的标准,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加快河北、深圳等地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京津冀和珠三角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开放领域内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的消除,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提升中部运输通道建设。中部地区区位条件良好,处于东西部之间,在我国经济从东到西的梯次推进中既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又要为西部原材料产品以及资源、劳动力等的输送发挥通道作用。但是,当前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放程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局发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发挥中部地区的国家战略枢纽作业,需要在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轴线的基础上,建设陆桥经济带。建设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运输大通道的陆桥通道,既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长江经济带和陆桥经济带加强东中西部合作,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加强西部延边开放。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开放程度低。因此,加强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加速产业转移的承接,发展洁净煤、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是西部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延边开放问题,西北区域(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与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具有向西开放的有利条件,而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则与东盟国家地理相近,成为我国对东盟开放的门户。
“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旨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理念和平台。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得到了有效改善,借此契机加快东部自贸区建设、提升中部运输通道建设、加强西部延边开放,同步实施,对促进区域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