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冬野
桂铝发展 重在模式
——创新广西铝产业布局模式促进广西铝工业发展
◎杨冬野
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发展铝产业应得天独厚,但铝工业多年来发展缓慢,多数铝企业经营困难。排除产能过剩的因素,布局模式也是重要环节。
广西铝土矿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主要分布在百色地区和崇左地区,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储量的1/4以上,是我国的四大铝土矿基地之一。其中百色地区已探明资源储量7.09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平均三氧化二铝含量50%以上,铝硅比10:1左右;崇左地区预测储量约2亿左右,三氧化二铝含量在40~52%之间,铝硅比4:9左右。广西铝土矿矿区属于岩溶堆积型矿床,矿体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
目前广西已经形成氧化铝产能760万吨/年,原铝产能100万吨/年,铝加工产能250万吨/年,截至2014年7月,氧化铝产量473.9万吨/年,原铝产量28.2万吨/年,铝材产能121.5万吨/年。
近5年来氧化铝、原铝、铝加工产量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氧化铝产品外运出省(生产1吨的原铝,需要约2吨的氧化铝),原铝的产量低于铝材产量,铝加工的原料需要从其他省份外购。因此,广西只获得了少量的加工效益,并没有获得充分的经济效益。
铝水在铝产业链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铝产业应该按照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的加工顺序一直延伸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些铝土矿资源和能源资源同样丰富的省区,在充足能源的支撑下,铝工业按照这种模式布局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广西缺煤少气的能源现状,难以满足高能耗铝水生产的电力需求。如果仍按照传统模式发展铝工业,不可持续将难以避免。因此,在自身能源条件难以支撑的客观环境下,广西铝工业的发展应寻找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广西应转变铝产业传统布局模式,创新发展模式,以氧化铝换铝水为途径,通过省际投资合作和优势资源的互补,构筑独具广西特色的跨省区的大产业链,将过去“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铝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铝工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广西输出氧化铝,通过定向配售,让西部能源价格较低省份的企业转换成铝水,再由广西建在当地的铝加工初级基地承接转换成铝加工初级产品,最后运回广西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和销售,形成以“广西控制两端,区外负责中端”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这种类似于广东不生产铝水﹑却是铝加工强省的布局模式,不仅可以缩短广西铝工业发展周期,使广西由氧化铝资源输出大省转变为面向泛珠区域﹑辐射东盟地区的铝加工强省,同时也将高耗能﹑高排放的铝水环节放在了区外,使广西铝工业的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既优化了产业结构又减轻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以目前广西每年输出400万吨氧化铝,区外产出200万吨铝水的数量来测算,广西每年可减少电力消耗近3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近1000万吨的煤炭消耗。
此种产业布局模式将有利于缓解广西因一次能源短缺而影响铝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带动高端铝材加工业,有利于广西铝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及职务: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战略投资部总经理、 广西方元电力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