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语教育改革中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4-05-04

吴昱燕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经济相互交流,跨文化交际成了当下世界发展的潮流。在跨文化交际中,带给各国人民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文化的沟通。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在亚洲的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日语系人才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非常重要,随着日语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日语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培养日语人才的需求了。因此,本文以日语教育改革为背景提出了构建日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日语教育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分析日语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提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日语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地理位置上我国与日本隔海相望,属于亚洲本土上经济发达的两个国家,纵观日本国家的发展历史,其民族文化与中国的渊源颇深,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的民族文化交流较为丰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我国也纷纷恢复了与周边邻国的外交,在时任总理周恩来的强力促进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与日本恢复了邻国外交,从此日本与中国开启了新时代的交流通道。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大量的日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为我国广大人民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从此息息相关的日语人才也成了时代的新宠,很多学校纷纷开设了日语专业,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的日语人才。但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学校的日语人才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传统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构建以日语教育改革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的日语教育发展

我国关于日语的学习在二战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的发展既包括中国人自发的为了解日本文化而进行的日语学习,还有日本殖民者为了奴化中国人民而强行实施的日语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1972年中国与日本恢复了外交,日語才得以相对正规化且规模化地在中国教育系统中开展,这是为了适应两国邦交过程中所需人才而开设的日语专业,此段时期培养出的日语人才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迎来了日语教育发展的高潮时期,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催动下,大批的日本企业纷纷来中国大陆投资建厂,并且为中国人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国各地的学校也纷纷看见了日语人才的市场,因此大量开设了日语专业,培养出了大批的日语人才,成了改革开放以后中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这个时期,日语专业的教师很难满足空前庞大的日语教育市场,大部分的日语教师都是非日语专业的教师,而且数量较少,在日语教学模式上没有创新发展方面的建树,主要以沿袭新中国成立前的留学日语教师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学模式相对陈旧,通过学校所教出来的日语人才很难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属于对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的层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以“中国制造”转变成的“中国智造”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推进,这种大环境的改变对中国与日本的跨文化交际模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各种问题逐渐显现,日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创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日语人才培养新模式[2-3]。

我国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我国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原因既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管理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学生的自身问题方面。

学校方面的问题

根据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对日语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多数学校将日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日语语言文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新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只具有单一语言技能与应用能力的人才依然不能满足现阶段国际事业环境中的人才需求。所以很多学校依然按照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有80%的日语课程以及教材编写和内容制定还集中在对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写作、日语笔译等多个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中理论知识较为广泛,具有时代特性的创新型课程比较缺乏。

虽然有一部分高职在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将商务日语以及商贸旅游等相关的日语课程融合到了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之中,但是其总的教育局面依然是以日语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为主,对于具有时代发展特性的日语课程教育执行力度不高,使得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对于相关知识了解得不透彻,而不能于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同时在日语课堂教学方面,对于近些年适应时代发展的翻转课堂在日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日语教育中依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得日语教育学习效果不佳。而且现阶段的高职学校在开展日语教育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在日语语言能力、日语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和实施水平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所教育出来的日语人才水平不高[4]。

学生方面的问题

我国很多高职学校的日语专业在开展过程中,以日语为第一报考专业的人数不多,同时还出现了大批日语专业学生转专业的现象,使得日语学生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根据现阶段我国日语人才的就业现状,很多日语专业的人才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找到与日语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其工资待遇水平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并不高。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学生对于日语专业学习的兴趣降低,使得日语专业的人才质量急剧下降。

日语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统一的原则

开展日语专业,培养日语专业人才,将日语人才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工具,从而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发展,所以日语人才的首要价值是语言工具。但是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种族之间进行交流,除了语言的沟通还需要进行文化的融合,而这些体现全部集中在语言人才方面,所以我们在培养日语人才时,既要注重人才的工具价值,也要注重人才的人文价值,只有当二者有效地进行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畅通无阻的跨文化交流。具体到日语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重对日语人才基础语言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将具有日语特定文化背景的文化素养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实现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发展。

处理好共同要求与特定学科环境的关系

我国很多高职学校都开展了日语人才培养专业,而且每所学校也都有自己所特定的文化背景与学科优势,对于日语的基础教学法都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是高职学校在满足日语基础课程教学的一致性、相通性以外,更需要体现出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在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地展示出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与优势,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通过嫁接、转化、再造、创新,处理好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共同要求,充分地融入自己学校的特定学科环境,让日语教学发展成为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5]。

局部与整体发展和谐统一原则

实施日语教育改革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日语人才,而只具有单一的语言技能与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改变。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属于日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大系统,它既包含了日语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应用技能等与日语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构成完备的日语人才培养体系。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发展和谐统一,实现多种局部的相加而超过整体的培养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注重对日语人才基础知识的培养

首先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日语人才必不可缺的程序,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才能为更深层次的日语知识学习提供基础,这是培养优秀日语人才的根本。而且日语基础知识对于日语人才的后期学习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职学校开展日语专业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具有日语需求的人才,但是很多日语操作与实际应用技能,并不能在学校中得到有效的学习,需要后期在应用日语时进行自主学习与拓展,从而提升自己的日语综合素质。而这后期的发展与成果都基于对日语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但是在夯实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时,应注重教育方法,避免使学生陷入对日语的厌学情绪中,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要注重发展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为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将多门学科知识融入日语课程体系中

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日语人才,需要对现阶段的日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日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将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来进行有效的教育之外,同时也要将日语文化与日语语言进行紧密结合,融入日语教学中以提高日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培养新型日语人才,同时也要将文学、管理、经济、法律、艺术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科学地融入日语专业的教学中,使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在实际应用日语的过程中能够具有专业的技术,同时还具备综合能力,以综合素质与综合技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增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师资力量

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日语专业教师的要求相对简单,因为在传统模式的教育中主要注重对日语人才的日语基础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专业教师的技能需求相对单一。而现阶段的日语教学既要注重对日语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结合日语文化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日语进行整合教育,体现的是更全面、更综合的教学能力,所以对于日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人文素养以及语言文化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学校应该为日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日语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对专业知识的钻研技能。对日语专业有优秀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应该广泛地吸纳接收,全面提高学校的日语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日语人才打下基础。

结语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国的高职学校在培养日语专业人才时,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借鉴优秀的教育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时代需求下的新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跨文化交际提供人力资源。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菡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顾露雯.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章文杰.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4]徐永青.“高大衔接”:中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7.

[5]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