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祝力维
摘 要: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已经进入到了从数量向质量、从外延向内涵建设的新阶段。鞍山高职教育要想在校企合作上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只有不断探索校企融合的路径,才能为新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既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为鞍山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融合;路径探析
鞍山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的作用
辽宁省鞍山市作为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承担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作用。鞍山的蓬勃发展需要地方高职教育的支持,需要地方高职教育为鞍山市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然而,鞍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渡过了初级阶段,进入了深度融合的阶段。
鞍山高职教育的实现主体主要包括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高职院校和包括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工程学院、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鞍山分校在内的两所高职院校分院。这些鞍山高职院校共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文理皆有且实操性较强的四十多个专业,以满足鞍山地区以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要的专业定位和就业定位。这些专业绝大部分都是实操性较强的专业,需要理论联系实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与相应的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企业可以为学生的专业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提供长达一年的实训岗位。有极少数的专业也与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因此,鞍山高职教育校企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也将对鞍山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鞍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内实训偏离企业工作实际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展,鞍山高职院校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都面临“经验缺乏”这个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障碍。其根本的原因是鞍山高职教育中相当多的专业缺乏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首先,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就是闭门造车,缺少企业相关人员的参与;其次,虽然鞍山的高职院校相当多的专业都有相应的仿真实训室,但很多学生每天模拟虚假的实训,因为缺少实战而提不起兴趣;另外,仿真实训也不能完全模拟出真实工作岗位中的情境,以至于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时还是经常犯错。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位
鞍山高职教育的见习期普遍为半年,毕业定岗实习的周期也普遍为半年,因此,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时间在企业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而在企业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因为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失,实习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企业的经理和企业高级技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的培训,在教育的过程中显得不够专业化,没有实现相关专业和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校的教育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无缝对接。
高职教师的实训能力不适应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
尽管随着这几年实训室的建设,相当多的从事鞍山高职教育的教师已经在课程中使用了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但是他们多数停留在仿真实训的技能层面,缺乏包括生产管理、销售实务、旅游管理等生产和服务一线的丰富实战经验,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层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
鞍山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
校内实训建设“校中企”机制
所谓“校中企”是一种形象化的概括,是指把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引进鞍山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把企业的真实工作业务带入到鞍山高职院校的实训室,让高职学生在实训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在实训中就能积累真实的职业经验,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塑造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从而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直接上岗,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直接对接。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让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训室的设计只是手段,引进真实的工作项目才是最终的目的。
校外实训建设“企中校”机制
所谓“企中校”是指在企业中构建学校的课堂。首先,鞍山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和实训课程,建立基于真实岗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按照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设计项目和任务,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其次,鞍山高职院校可以购买优秀企业的优质课程服务,比如像用友公司的“新道课程”,将职场的“真经”带入高校;再次,鞍山高职院校可以集中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同建设企业中的课堂,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将学校实训课程的一部分安排到企业中。在实习和见习期间,学生完成这些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以干中学,学中干,从而搭建起校企中长期课程合作的新模式。
改善传统的“订单式”培养机制
订单式培养一般周期为2~3年,从而使校企双方避免短期性的行为。鞍山高职院校应该变单一企业订单为同一行业企业群订单,让学生可以不局限于一个企业,而是可以在一个具有共性的行业内、企业间自由流动,变革传统的“点对点”的订单培养模式为“点对线”和“点对面”的订单培养模式。这样学生的素质就不再局限于单一技能和单一文化。学校可以拓宽其职业发展的潜力,使其成为复合型技能的未来人才。
打造一支适应校企深度融合的师资队伍
鞍山高职教育要想完成校企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培养一支适应校企深度融合的师资队伍。首先,鞍山高职院校要实行挂职锻炼制度,让教师亲自参与到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中去,获得企业经验,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鞍山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于挂职锻炼教师的监督考核力度,確保挂职锻炼制度不流于形式,且提供时间、制度、资金上的保障;其次,鞍山高职院校还应该挖掘和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纳入高职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里,为鞍山高职教育带来基于实践一线的丰富经验,给企业优秀人才提供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培训,让他们有能力上好课程,并与专职教师合作开发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
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习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构建多方共赢、创新的“校企产业园”
鞍山高职教育要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还应该致力于构建战略性的“校企产业园”。借助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鞍山高职院校四方的力量,构建鞍山高职院校、鞍山加入园区的企业和鞍山产教科技园三者为主体的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将复合型人才塑造、行业标准探索、用人单位技术开发、城市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高校学生创业创新开发孵化器等职能于一身。另外,学校和鞍山企业可以一起研究专业的增加和减少方案、一起研究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一起研究教材的撰写方案、一起研究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实习方案、一起开班合作与人。学校帮助进园单位进行企业培训、解决技术瓶颈,进园单位帮助鞍山高职院校研究科研难题,彻底打破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打破理论与实践、智育与德育、教学与社团、见习与定岗之间的界限,从而构建多方共赢、双师共育的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定芬,林森森.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
[2]汪朝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某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05).
[3]郑全新,郑健.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
[4]张自英,林海波.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3S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