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4-05-04

郑秀娟

摘 要: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在历史昆明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是未来大西安的旅游名片。目前,其旅游开发无法充分展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既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更不能实现历史与现代的衔接对话。因此,该公园需要从历史文脉整理,旅游设施改善以及旅游活动开发等方面继续努力才能真正成长为未来大西安的旅游地标。

关键词:七夕;昆明池;西安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的历史文脉解析

最早记载牛郎织女的文献是《诗经·小雅·大东》,该文献描写了牵牛、织女二星在星海中的空间位置,直至汉武帝建昆明池,立牵牛、织女石像于昆明池东西两岸,牵牛与织女二星才由星海中的两个星宿逐渐具化为爱情的代表。这个具化过程与后来长达200多年的南北朝社会大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历史大分裂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致使诸多家园离乱难以团圆。此社会现状与银河两岸隔河相望不得团圆的牛郎织女的经历如此相似,于是许多用“牛郎织女”描绘征夫思妇的诗篇就此诞生,如曹丕的《燕歌行》与曹植的《西北有织妇》是此类诗歌的代表。汉昆明池两岸的牵牛织女像则转化为团圆圆满以及爱情婚姻的代言。以“牛郎织女”描绘征夫思妇的诗篇,在表达百姓祈求和平的愿望同时又浓化了牛郎织女传说中分离相思,后人将牵牛、织女成为“石父”“石婆”并建庙祭祀,庙中绘有牛郎织女经典传说的故事情节。

昆明池东西两岸的牵牛织女像不只是爱情情感的代言。众所周知,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出于军事目的而建昆明池。《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汉昆明池仿照滇池而建,辽阔浩森,同时汉武帝于昆明池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石像对应天汉星宿。《三辅黄图》引《关辅古语》曰:“昆眀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班固《西都赋》中有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昆明池的设计不仅反映了古代皇家园林修建中法天象地的思想,也反映出汉武帝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雄主之思。

因此,综合分析之下最初汉武帝以昆明池牵牛、织女雕塑向天汉展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南北朝时期的动乱离别和后人联想附会使昆明池顺理成章成为七夕源地。昆明池七夕文脉应该包含三点,分别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法天象地”的规划思想及古代雕塑艺术;百姓追求社会稳定和平幸福的大愿;个人爱情婚姻美满幸福的小愿。西安昆明池七夕文化展示应包含古人法天象地的园林观、社会和平稳定的祈求、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追求。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文化主题理解片面

通过对西安昆明池七夕历史文化脉络分析,可以看出西安昆明池的七夕文脉不仅仅是依托古代牛郎织女石雕的爱情发源地,更有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规划中象天思想和汉代石雕艺术,还有古代人民依托牛郎织女表达追求和平的愿望。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仅展现爱情主题使七夕公园的文化魅力不够丰满立体过于单薄。

园林景观建设单一

由于对七夕文脉的认识单一,导致七夕公园景观建设片面单薄,历史与现代割裂。七夕公园景观仅是简单地在湖中修鹊桥,湖周边布置多个与当代爱情婚姻主题有关的广场雕塑就完成了与历史上七夕文脉的对话。而且,当代爱情婚姻主题则是完全以西方特色为主,这与七夕文脉的东方魅力完全没有关系,造成历史背景和现代景观之间完全没有联系,削弱了七夕公园的历史魅力。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特有的爱情婚姻风俗的演化变迁在七夕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完全被忽略,削弱爱情发源地的历史内涵传达。

牛郎织女石雕不仅是爱情的寄托,还是汉代皇家园林规划思想和古代雕塑的代表,更有古代人民在社会动荡时期依托牛郎织女表达追求和平的社会愿望,这两点则完全没有特有的园林景观予以体现。可以看出,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在时空上忽略了历史与现代的衔接对话,恐怕难以实现成长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的初衷。

体验活动设计缺失

就目前鹊桥及当代婚姻主题广场等园林景观而言,旅游者观赏多,互动少。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最能给旅游者穿越时空对话历史的鹊桥景观更是只可远观,完全无法给旅游者带来情感共鸣,自然七夕公园特有的爱情魅力更无从谈起。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现代旅游需求已经由最基础的参观需求成长为自我实现的个性需求,建于21世纪的七夕公园其旅游活动设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旅游活动刚开发阶段,可以看出对旅游需求变化的不熟悉。

旅游保障设施建设差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的发展目标是成长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但在建成之初旅游设施建设与其发展目标相距甚远,在旅游旺季其不足问题更是凸显。旅游交通方面问题最为突出,进入景区的主干道路仅有一条满足当地居民出行的公路,开园之初和春节长假的游客剧增使这条公路和本地居民不堪重负的同时,也以长达几个小时的拥堵充分打击了旅游者游览积极性。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接待本地游客的旅游通畅性就已无法满足,成为国家知名景区的宏图恐怕最后只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在旅游旺季作为最能带给旅游者体验的鹊桥更是成为只可远观无法踏足的一个平面符号,因为无法保障游客安全,旅游者希望踏水凌波与历史对话的旅游需求只能落空。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实现的首要保障,旅游活动设施是旅游需求满足的必备要素,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不论从旅游交通建设还是从旅游活动设施布局都存在与其定位名不副实的情况。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旅游开发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希望成为能再现汉唐昆明池盛景,比肩杭州西湖的知名景区,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重新发掘整理七夕文化历史文化脉络,在旅游景观建设中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多角度展示七夕文化丰富内涵,使旅游者可以充分感受七夕文化的时空变化。其次,设计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在传统的参观活动基础上开发更具有体验感的旅游活动,让旅游者通过参与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例如:为现代新人策划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婚礼,开办婚姻家庭主题论坛等,既能复兴我国传统文化又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更能基于历史背景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品牌。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的旅游服务才能由初级展示服务逐渐成长能满足更高层次旅游需求的旅游体验服务。最后,改善落后的旅游交通,旅游对外交通是旅游者进入景区游览和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保障旅游者顺畅通达进入景区才能使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未来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与城市规划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尽快改善落后的景区对外交通。同时,也需要根据旅游需求变化,丰富景区内部交通,让旅游者可以依托便利的旅游交通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结语

特有的七夕历史文化背景是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安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的《"八水润西安"规划》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保障,相信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在充分挖掘其历史文脉的前提下,能以多样的旅游活动带给旅游者丰富的旅游体验,实现历史与现代的衔接和对话。

基金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安‘互联网 +通用航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项目编号:17X31)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清谷校注.三輔黄图校注[M].三秦出版社,2006.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2005.

[3]骆天骧.类编长安志[M].中华书局19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