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微型电影创作的要点与拍摄技巧

时间:2024-05-04

黄谦

摘 要:微型电影延续了电影的大部分创作理论知识与拍摄技巧,但同时微型电影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技巧,拍摄技巧在微型电影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对人物情感起到深化的作用,促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全面地表达微型电影的主题思想。文章着重分析了微型电影的创作要点和拍摄技巧。

关键词:微型电影;创作要点;拍摄技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型电影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和追捧,也不少非专业人士加入了微型电影的制作行列。那么,微型电影的剧本创作要点和拍摄技巧又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呢?本文拟作粗略探讨。微型电影又简称微影。一般是指通过在新媒体平台播放一小时之内的影片,但它具有完整和独立的故事情节,并具有投入资金少、规模小、制作周期短等明显特征。

微型电影创作要点分析

重视剧本创作或原著的改编

在剧本创作或者原著改编上,故事叙述要简洁利落,语言表达通畅明了,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生动。人物性格、腔调、语气都要为作品表述服务。剧本要注意按照电影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应该以镜头画面来创作剧本。对原著的改编,实际上是一种延续和再创性,必须要尊重原创,领悟主旨,由此推陈出新,有创造性的升华。

要注重构思与情节的合理、完整

优秀的微电影,不是简单明了的主题思想,也不单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情节的相对完整、紧凑,在系列故事叙述、矛盾冲突中,才能凸显人物性格和思想主题。微电影的构思应该突出独创、新颖,只有构思精巧、才有可能制作出内容感人、情节生动的微电影,才有可能被接受。

要注意细节刻画

微电影所表现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丽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才能达到表达思想情感、体现创作者初衷,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单位,细节能够以小见大,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回忆。细节的刻画,尤其需要秉承工匠精神,注重艺术的追求。

要重视环境的映衬

环境或场景,是微电影的基本构成因素,更是展现人物性格、命运和故事情节得以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依据。要根据剧情需要,精心挑选符合故事线索的生活、自然场景。场景实际上是微电影情节的一个构成层次,它相比故事这一层次的慨念来得小,但又比镜头这一层次来得大。场景的设计要努力实现细致化、连续性和具体强烈的暗示作用。

电影工作者是塑造人们灵魂的人,必须担负起促进人们精神健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必须用文学形式、艺术形式去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善美渗透到人的血液,特别是青少年的血液。文化人的党性、人民性、良心都集中体现在这种社会责任上。 真善美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文艺作品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就必须坚持人民性,体现鼓舞人、激励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电影工作者应立足现实生活,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 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要时刻牢记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真正把目光聚焦于人民、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电影工作者要肩负起这个神圣的职责,首先就是要在编剧上下苦功夫。有好的剧本,才有可能制作出好的微电影。

拍摄技巧分析

创作者根据剧作设想,详细的做出拍摄内容、时间、人物、场景等计划策划文案。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影像要以平视镜头为主。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但是,一部微电影完全使用平摄,就会使人感到乏味。不断变换拍摄的角度,无疑增加了片子的观赏度和感染力。

第一,微电影拍摄角度分析,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平视镜头、仰视镜头、俯视镜头和物体视角镜头。

首先是平视镜头,片子的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如果被拍摄的人物或物体的高度与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这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由于三脚架的使用,拍摄的水平高度可略低于常人视线的高度。平视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效果最接近常人视线的感受,这就有利于欣赏者方便做替代性的介入,以自身的视觉感知经验来体会电影画面。

其次是仰视镜头,仰视镜头往往能够夸大物象的体积。这是相当于常人站在低处向上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和突出。特别是在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时,拍摄角度的不同,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或细微的变化能够得以较好体现。比如,籍此提高主角的英武、高大,凸显主人翁的地位。把摄像机放低,镜头更为朝上,在视觉上会使人物更具威慑,近距离的仰视镜头,给人的感受更为强烈。仰视镜头不可滥用,恰当的运用,可以渲染影片气氛,增强的视觉效果。

再次是俯视镜头,这也就是所谓的“鸟瞰镜头”,摄像机所处的位置远高于被摄人物和场景,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可用于拍摄街景、会场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呈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及远的所有场面,给人以辽阔的感觉,增加画面的现场感和立体感。

最后是物体视角镜头,主体视角的反映要符合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被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被拍摄体(眼睛)角度去拍摄。如处于低处的动物仰视人类或天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第二,拍摄距离分析。这里的距离指的是拍摄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是镜头表现画面的空间关系。在摄影艺术中,它又称为景别,也就是被摄主体(人,物或环境)在画面内呈现的范围,景别大致可分划为远景、中景、近景、全景和特写这五种。这五种景别构成了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也导致画面图形上的不同,形成人物与环境、场景关系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与微电影制作后期的剪辑时,前后镜头之间的连续,一般应采用不一样的景别;景别的更换变化是渐变式的,也有跳跃式的,但都应符合人眼的接收适应方式。

五种景别的应用在微电影中的交替呈现,以不同的画面组接,来共同完成影像的叙事,达意与抒情。必须有恰到好处的控制和选择,景别的功能和剧情的规定是密不可分的,拍摄距离的巧妙把控,无疑是凸显主要剧情特征,又给观众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创造力,微型电影也一樣要坚守艺术理想,秉承工匠精神,而不一味迎合商业考量,要讲品味,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与时俱进,引领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宜庸编著.中国当代电影编剧访谈录[D].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2] 颜纯钧著.电影的解读(修订版)[D].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