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沈国金
近期,在国家保增长政策拉动下,地方小型银行以公益及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的政府相关类贷款占比大幅上升。应该说,这类贷款的增加,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小型银行因其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大量发放此类贷款,容易造成风险剧增,影响长远发展。
政府相关类贷款的形式及特点
据调查,地方小型银行发放的政府相关类贷款主要有三种形式。
财政担保类贷款。即以政府所属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为贷款主体,财政承诺将贷款本息归还列入财政预算的贷款,如公路、水利、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公益类项目建设贷款,产业园区或开发区项目贷款。
政府部门或机关贷款。该种贷款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政府机关贷款,即以财政局、工商局、交通局,乡镇政府等政府职能部门为借款对象。这类贷款主要用于改善政府部门办公条件或解决民生问题,本应由财政投入,但因地方财政财力不足或财政暂时资金不足需银行垫付。二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贷款,如学校、煤气公司、市政建设公司用于学校改扩建、城市管网改造、城市公园等公益设施建设的贷款。
政府主导类项目贷款或行政干预指令性项目贷款。即由地方政府出面协调所发放的地方骨干或重点企业贷款,如开发区、园区建设贷款等。
政府相关类贷款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贷款项目现金流量小,或没有现金流量及收入来源,如公路、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营效益,还款基本靠地方财政收入。二是贷款期限较长,一般都在3至5年,有的期限更长,达10年甚至20年。三是建设项目与民生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政策背景和属性。四是信用贷款比例较高,抵押担保不足。
地方小型银行政府相关类贷款缘何大幅度增加
据调查,至2009年4月末,丹东地区地方小型银行贷款余额为123.13亿元,较年初增加18.61亿元,增长17.8%,其中投向具有政府背景的“铁、公、基”主导行业或企业的政府相关类贷款余额已达37.7亿元,比年初增加8.87亿元,增长28.8%。从调查看,地方小型银行的政府相关类贷款激增原因有三
地方小型银行容易被地方政府所左右。一般情况下,地方小型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是以地方政府为主控股的,直接由当地政府领导,因此在进行贷款决策时,不但要考虑经营效益,还要考虑一些非经营性因素。加之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股东虚置等问题,使地方小型银行容易被地方政府行政行为所左右。
政府财力不足,个别地方政府不得已将地方小型银行当做公共建设的“第二财政”。地方政府负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职责,因此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某些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地方小型银行归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一定程度上要以地方利益为重,因此就成为地方政府帮助企业取得贷款的首选对象。
庞大的投资计划引发地方小型银行的放贷冲动。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投资经济政策,这为各地方政府扩大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2009年丹东市委、市政府已初步拟定千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300个,投资总额预计可达1000亿元。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一些地方小型银行急于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产生较大的放贷冲动。
地方小型银行大量发放政府相关类贷款存在的问题
因政府相关类贷款中信用贷款比例高,抵押担保不足,按期偿还能力弱,所以地方小型银行大量发放此类贷款存在如下问题。
地方小型银行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小马难拉大车。政府相关类贷款一般具有额度大,期限长的特点,地方小型银行大量发放这类贷款后不但容易造成贷款超比例,而且容易加大贷款集中风险,增加经营难度。如丹东某地方性小型银行今年4月份发放5亿元政府项目贷款后,就出现了贷款单一客户严重超比例的问题。
政府出面协调银行贷款,行政干预明显。出于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要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并承诺以财政担保作为还款保证。而实践证明,对这类贷款虽然当时政府都承诺以财政作担保,到期还款,但有的却仅仅能满足到期付息,本金一再延付,甚至一段时间以后,连利息也不能及时偿还。如丹东一地方小型银行前几年发放给工商局、交通局等单位的1.31亿元贷款,时间跨度过大,已办理了多次借新还旧,个别贷款甚至出现欠息现象,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政府相关类贷款还款保证不足,风险较大。一是地方财力不足。据调查,丹东市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在扣除必保项目后,年节余仅在1亿元左右,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大。二是政府相关类贷款中信用贷款比例过高。如丹东一地方小型银行所发放的政府相关类贷款中,信用放款额高达9.476亿元,占其政府相关类贷款总额的33.7%。此外,还存在大量政府机构或公益性事业单位互保贷款的现象。三是部分承贷单位还款意愿不足。城市管网改造,学校改扩建设等多涉及民生工程,其偿还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因此很多贷款单位将银行贷款视同为政府拨款,还款意识不强。
承贷主体不符合规定。《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地方小型银行发放的政府相关类贷款的承贷主体为政府机关,属财政预算内拨款单位或公益事业单位,无任何经济收入,自身没有还款能力,不在《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人范畴内,因此不但其本身没有贷款资格,而且其对外担保也应属无效,银行发放此类贷款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地方小型银行防范政府相关类贷款风险的几点建议
稳健发展是地方小型银行长远发展的基石。笔者认为,有效防范地方小型银行的政府相关类贷款剧增风险,需政府银行监管部门三方的共同努力。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高金融意识,遵循市场规律,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不该管的坚决不能管。地方政府要认识到地方小型银行的特殊性质,正确地领导和指导地方小型银行的经营活动,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地方小型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一旦产生风险,势必影响地区金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小型银行的最大股东和地区金融稳定的第责任人,也势必要为所有问题“买单”。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地方小型银行经营风险的严重性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合理控制财政投资规模,防止过度负债,防止过度行政干预给地方小型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
地方小型银行应该坚持自主经营的原则,创新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实现银政双赢。一是银行应该认识到信贷经营管理是国家赋予银行的权利,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地方小型银行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行政干预进行选择和拒绝。但同时,地方小型银行也要积极地、经常地向地方政府宣传介绍国家的信贷政策,使政府干部了解并主动配合银行工作,逐渐淡化和消除行政干预。二是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小型银行要提高认识,从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及时建立一套完备的以财政收入能力为核心的政府相关类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分析和预测,适时把握对政府背景贷款投放的进度,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切实加强贷款“三查”管理。要加强对政府项目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程及收益的跟踪监测,确保贷款项目本身的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避免形成对财政资金还贷的过分依赖,以弱化政府相关类贷款的风险。
监管部门应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地方小型银行的风险监管与风险提示,努力推进地方小型银行稳健经营。一是要积极向政府宣传金融政策,通报金融形势,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地方小型银行的经营和风险情况,阐明行政干预对地方小型银行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沟通和汇报提高政府部门的金融意识、风险意识、使政府部门自觉减少行政干预。二是要加强对地方小型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等手段,使地方小型银行的经营管理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风险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增强自主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维护地方小型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