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俊生
B20伦敦峰会已经闭幕,从会议最终的成果来看,由于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似乎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是在长期困扰西方国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使这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实力有望得到提高,从而有条件帮助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深重的国家渡过难关。
除此以外,伦敦峰会还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且承诺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进行商谈。但是,这两个内容仅仅停留于政治性的宣示,并没有像IMF增资那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果我们回顾以往的一些高峰会议就可以发现,这种政治性的宣示往往是靠不住的。比如在2008年11月召开的G20华盛顿峰会上,各国也曾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有关协议,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这项承诺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而愈演愈烈。因此,我们对于伦敦峰会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方面达成的共识虽然可以肯定,却并不能寄望过多。
从实际取得的成果来看,IMF无疑是此次伦敦峰会最大的赢家。由于迄今为止,美国仍然握有对IMF的实际控制权,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此次伦敦峰会上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由于IMF建立之初美国是最大的股东,享有17.4%的份额,而IMF的重大议题又必须至少有85%的同意票,这个制度的设计使IMF成为了美国的“私家花园”。
尽管在此次伦敦峰会召开之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曾经呼吁改革这种不合理的机制,但从峰会达成的协议来看,这仍是一个议而未决的课题。至于中国等国家提出的建立超主权货币的积极主张,在这次会议上甚至没有被提及。
IMF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无数事实证明,IMF这套监管国际货币市场的制度和手段,根本不可能解决金融危机中存在的问题。在20世纪末发生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的局部性金融危机中,IMF采取的态度基本上是隔岸观火,而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IMF基本上也是无所作为。
现在,G20就IMF增资问题达成了协议,在5000亿美元的增资额度中,中国承担了400亿美元,占比达到8%,这是一个合理的出资额,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克时艰的意愿。IMF和发达国家应当顺应时势,积极参与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显然,国际金融体系偏向发达国家的单极模式是不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只有建立起互相制衡、共同促进的机制,IMF才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摘自2009年4月7日《国际金融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