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毕 舸
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越刮越猛,房利美与房地美对金融体系影响庞大,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导致美国国内与全球的金融市场大动荡。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当市场带来的不是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而是种种缺乏效率的现象,诸如劣币与良币混同、市场信用运转体系降到冰点等,就出现经济学界俗称的“市场失灵”现象。
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就出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所谓的房地产供求关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陷入萧条中,甚至出现了拍卖价格为一美元的商品房,原因就在于原房主因支付不起按揭贷款“退房”,银行拍卖又遭遇冷场,无奈之下只好尽快脱手的现实尴尬。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表现是劣币与良币混同,由于次贷引发的公共信用危机,金融信贷机构也几乎“丧失”了鉴别住房抵押贷款申请者资格的能力,使得贷款发放处于停滞状态。这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民众不敢买房,或者想买房而无法获得合适的金融信贷杠杆,金融信贷机构一方面面临大量次贷危机引发的呆坏账;另一方面又苦于大量资金囤积无法放贷,以获取利润填补亏损黑洞,最终带来更大的运转危机。
这时,“看得见的手”就要出面矫正市场失灵,这就是政府调控。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毋庸讳言,政府表态一出,大量已进入或正考虑进入房市的美国民众,心理预期会有所增强,理性思考成分会加重。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最大救市计划”首先及时准确地向公众表达了监管者的态度,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深具经济意义。
美国紧急干预某个行业也不乏先例。“9·11”之后,美国政府紧急向受到严重影响的航空业和保险业实施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避免了这两个经济支柱行业由于自救力量的薄弱陷入破产境地,也挽回了成千上万航空和保险行业职工的就业岗位,推动了美国经济在遭受此次重大打击后迅速恢复元气。
现代型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关联度加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保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整体发展关系,防止某些行业“拉后腿”。面对重大经济危机,仅仅依靠市场自救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市场调控机制,通过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监管强化、制度重建及政府支持,全面修复美国普通民众取得房贷、车贷与其他信用的能力,这也许就是美国“最大救市计划”的本意所在,而绝非我国某些房产商所言的“政府托市重返暴利时代”。(摘自2008年9月9日《华商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