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贷款数据的实证

时间:2024-05-04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淅勤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王 宁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贷款数据的实证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淅勤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王 宁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探索银行规模、银企关系等因素对中小企业关系贷款融资成本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外源融资依然面临较大的融资成本压力;由于密切的银企关系降低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且能够给银行带来关系租金,故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银企关系的密切程度增加而降低;大银行相较于中小银行具有提供关系贷款的多重优势,因而可以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企关系 中小企业 融资成本

一、引言

为了缓解信贷配给问题,提高利率对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监管部门就已经着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央行对利率严格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主要有三种模式:成本导向模式、目标利润导向模式和风险导向基准利率加点模式,随着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开始逐渐转变思路,采取市场导向或者客户导向定价模式,其中客户导向定价是将客户的盈利能力和投资风险等因素纳入考量。对中小企业而言,银企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贷款定价,即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因素,这是本文的选题动因。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分析银企关系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观察差异化定价策略的运用,并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特征,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银企关系、贷款特征、企业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融资成本的综合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Berger和Udel l(1995)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分为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技术和关系型贷款四种类型。关系型贷款主要是银行通过贷款或其他金融交易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积累有关企业真实财务、经营状况、声誉、信用等大量的“软信息”,并根据信息来发放贷款,这种贷款类型更多地体现了贷款定价的客户导向,更适合发放中小企业贷款。Berger和Boot(1995)等基于私有信息的视角解释了关系型贷款,其认为关系型贷款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关系银行能获取企业的私有信息,而非公共信息;二是信息是银行通过与企业长期而多样的金融服务或其他交往搜集而来;三是关系银行获取信息后会保密,使其仍然保持私有状态。在相关研究中,学者采用的银企关系的测度指标主要有银企交往时间、银企关系紧密度、银行在企业相关业务中的地位等。

在银企关系与融资成本方面主要有关系效应和锁定效应两种假说。Di am ond(1989)、Pet ersen和Raj an(1993)、Boot和Thakor(1994)基于研究提出了“关系效应”假说,该假说认为贷款融资成本随着银企关系密切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当信息不对称存在时,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将面临较高的信息收集成本和监督成本,随着银企关系密切程度的增加,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将大大降低,银行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在实际贷款操作中,银行若能与企业建立长期且紧密的业务关系,就可以通过该关系获得具有较高价值的“软信息”,如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企业信用或企业的风险偏好等。银行通过银企关系获得的这种成本优势和“软信息”是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因而银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产生的调整空间为企业提供一个较低的利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银企关系“锁定效应”认为,银企关系越紧密,企业面临的可能发生的转移成本(消费者变换其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方需花费的成本)越高,也即被银行“锁定”的风险越高,银行有可能利用对企业信息垄断的优势实施歧视性定价,提高贷款利率。W i sl on(1993)、El sas和Krahnen(1998)的实证研究支持“锁定效应”假说,认为银行有可能利用对企业信息垄断的优势实施歧视性定价,提高贷款利率。

在研究银企关系对企业贷款融资成本的影响时,还需要考虑银行规模差异。Pet ersen和Raj an(2002)认为,大银行具有信息成本的跨期分担优势,St rahan和W est on(1998)的研究表明大银行在提供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信息技术优势和网点优势。国内研究中,邓超、敖宏等(2010)认为,我国的大银行相较于中小银行有着不可匹敌的优势,因而更适合对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但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银企关系型贷款中存在一种“小银行优势理论”,该理论的观点是,中小金融机构所具有的组织结构少、信息传递链短以及基层信贷经理代理成本低的特点,使得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中,具有获取“软信息”的优势,从而降低自身的放贷成本。我国的银行市场结构具有典型的“二元制”特点,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规模较大,网点分布广泛,资金实力雄厚,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则规模较小,网点数量有限,这种规模的差异也会影响银行对关系型贷款的定价。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 1:由于中小企业信贷存在较强的软信息依赖,关系效应大于锁定效应,银企关系越紧密,则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越低

H 2:银行规模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具有调节效应,由于大银行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大银行对银企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企业2008~2014年的银行贷款数据为样本开展研究,筛选办法是信息完整并且必须能够获得该企业贷款发生上一年度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且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以确保财务信息质量。最终,中小板企业中共有42家企业符合要求,剔除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的贷款、ST企业的贷款样本以及关联企业委托贷款样本、外资银行和外币贷款样本,83笔交易中有29笔交易未披露贷款利率或无法获得上年度财务指标数据,最终得到33家企业的54个贷款样本。本文企业贷款数据和财务信息数据来源均为国泰安公司研究数据库(CSM AR),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数据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获得。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基于前文的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以下多元回归基本模型:

考虑到我国对于基准利率的监管比较严格,而且在贷款利率未完全放开时,银行制定的贷款利率不能超出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浮动范围,为了消除基准利率调整对于上述贷款定价机制的影响,本文将贷款利率浮动率作为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成本的代理变量,其计算方法如下:贷款利率浮动率(Δi)=(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其中贷款利率是每一笔贷款样本的实际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同期发布的同类型贷款的基准利率,其他变量测度见表1。

表1 变量名称及说明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贷款利率浮动分析表2统计了2008~2014年的基准利率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通过分析表2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时启用了市场定价策略,这正是本文开展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前提。统计结果显示,各年度实际利率除2008年外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发生上浮,但各年度的上浮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推测2008年未上浮的原因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相关刺激经济的政策使然。从具体单笔交易来看,执行上浮利率的共有22个样本,执行基准利率的共有18个样本,执行下浮利率的共有14个样本,体现了银行的差异化定价,从而可以合理推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定价启用了市场定价策略。

表2 2008~2014年贷款利率数据

(二)描述性统计由表3可知:(1)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主体是中小银行。从是否为四大国有银行变量来看,平均值0.28表明大部分样本企业的贷款都不是来自四大国有银行,中小企业想要获取大银行的信贷资源依然有一定难度。(2)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普遍较少。对关系银行家数变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关系银行仅有1家的占总样本的55.56%,最多达到6家,平均值为2.48,从企业角度来讲,拥有越多的关系银行,其所拥有的贷款渠道也会越多,但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因此而找到最低贷款利率的渠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还是会因为拥有过多的关系银行分散了与每一家银行的关系维系,从而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有待于进一步检验。(3)信贷方式以抵押担保为主,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类型变量的中位数为1,平均值为0.98,说明在贷款样本中,大多数贷款属于有抵押或担保的贷款,只有小部分是信用贷款,这表明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中获得银行信用额度的能力有限,若取得贷款则更多地依赖提供抵押或担保。(4)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少,内源性融资不足。现金总资产比率最大值达到0.15,最小值为-0.39,平均值仅为0,可以看出样本企业利用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弱,这或许正是企业寻求贷款融资的原因。

(三)回归分析

(1)银企关系的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4。首先,关系效应得到了支持,银企关系越紧密,企业融资成本越低。具体来看,关系银行家数变量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该变量的系数值为12.28,表明企业每增加一家关系银行,其获得贷款的利率较基准利率的上浮比例将增加12.28个百分点。分析该结果,笔者认为这体现了银企关系中的“关系效应”:贷款获得的途径越分散,企业获得贷款的规模效应的可能性越低。其次,银行规模可能存在调节作用,国有四大银行更有可能提供低率贷款。“是否来源于四大行”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系数为负,表明当贷款来自四大国有银行时,贷款的利率将显著下降,该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H 2,即相较于中小型银行,中小企业从大银行获取的贷款利率更低,但银行规模对关系银行贷款利率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再次,贷款担保存在风险补偿功能,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贷款类型变量显著为负,这表明相较于信用贷款,有担保、抵押的贷款的贷款利率更低,贷款期限变量显著为正,表明1年以上的贷款所对应的利率显著高于1年以内的流动性贷款,这是由于贷款的期限越长,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会越大,包括政策风险、再投资风险等,相应地,银行会通过更高的贷款利率来获得风险溢价。最后,从企业特征变量来看,企业规模变量显著为正,可能是因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能够支付较高的贷款利率从而获得贷款资源,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虽然也有机会通过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却有可能因为无力承担较高的利率而放弃贷款,由此造成“企业规模越大,贷款利率越高”的现象。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2)银行规模的调节作用。表4中回归结果2显示,银行规模与关系银行家数的交叉项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银行规模对中小银行银企关系贷款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当企业从大银行获得关系贷款时,中小企业每增加一家关系银行,其面临的贷款利率平均上浮4.48(16.87-12.03)个百分点,远小于企业从中小银行获得关系贷款时,利率平均上浮16.87的水平,即大银行相较于中小银行而言,其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得其更适合发放银企关系型贷款,而且可以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这样,H 2得到了验证。

五、结论

首先,现阶段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依然有较大的融资成本压力,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明显。一方面,虽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深入,利率管制正逐步放开,银行可以针对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贷款利率满足其资金需求,但出于银行对风险的规避以及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客观现实,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往往难以通过银行获得贷款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即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资源,银行也往往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因而使其所面临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出“关系效应”,即银企关系越紧密,企业越倾向于以较低的利率取得贷款。随着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关系的持续,银企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信息不对称程度大为降低,从而降低银行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

最后,大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可以利用其具有的优势给出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融资成本。不同的银行规模对于关系贷款融资成本具有显著影响,大银行具有的优势主要有资金能力优势、网点优势、信息优势、风险负担和管理能力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声誉优势等,因而更适合通过和企业发展密切的银企关系来发放关系型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抵押、非抵押方式下银行小微企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BJL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902-0900201279)资助。

[1]陈庆:《刍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破解对策》,《财会通讯》2016年第8期。

[2]邓超、敖宏等:《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3]周继先:《信息共享、银企关系与融资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贷款数据的经验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4]杨行翀、李正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体化风险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财会通讯》2016年第5期。

[5]尹志超、钱龙、吴雨:《银企关系、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金融研究》2015年第1期。

[6]Pet ersen,A and Raj an,G.The Benef i t s of Lendi ng Rel at i onshi ps:Evi dence f rom Sm al l Busi ness Dat a.Journal of Fi nance,1994(49):3-37.(编辑朱珊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