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污染治理也要有祖传手艺

时间:2024-04-23

罗岳平

“散乱污”的环保治理不全部是高精尖,只要有适当投入,完全可以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形成稳定的污染治理市场。

随着环保督查深入开展,一批规模小而“散乱污”的企业浮出水面。

自今年4月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将持续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据环保部日前通报,截至6月底,强化督查组已经检查超过3.2万家企业,其中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占比达64%以上,尤其是“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等违法问题数量突出。已经核查出的17.6万家“散乱污”企业,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今年9月底前将一律关闭。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散乱污”企业对环境质量恶化有较大贡献。然而,其中部分往往直接服务民生,如汽车烤漆、洗车打蜡、食品加工等,既方便群众生活,又能解决灵活就业,是典型的草根经济。不对其加强环境管理,周围居民有意见,指责污染害民;强行关闭,激发社会矛盾,同时带来“闻不到牛粪臭,但也吃不到香牛肉”的困境。

由此看来,“散乱污”企业并不是一无是处,应客观、辩证地分析其正负面影响,特别是要充分肯定其社会效益,引导其更加重视控制不利的环境效益。“散乱污”能够长期存在,在于其提供的各类产品有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其生命力植根于民间,宜妥善转型升级,避免急剧震荡。

笔者认为,“散乱污”企业的从业者数量一般不会很多,往往是以家族为单位,依靠祖传手艺谋求发展。在过去,这些家族式企业零星分布,较少与周围群众发生污染方面的纠纷,因而产业得以传承。但随着居民聚居程度的提高,“散乱污”企业逐渐成为众矢之的,面临生存危机。对此,企业不应感到委屈,社会贡献要承认,但不能说就可理直气壮地污染环境,任何企业追求利润的权利都要以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为前提。

在环境尚好的年代,祖传式的产业可以只关注制造技术的发展而繁荣,但到了现阶段,不补足环保短腿,就难以持续发展。“散乱污”企业,一般体量不大,单个产生的污染物总量有限,而且成分不是很复杂,安全处理的难度不会很大。关键这些企业要下决心,投入必要的资金购买合格的污染治理技术,截住地下流的、管好地面堆的、控住天上冒的,在周围群众挑剔的眼光下泰然生产。

环保产业的发展前途在哪里?既要盯紧火电厂脱硫脱硝等重点任务,也要关注小微企业的环保需求。可以说,“散乱污”企业大多是缺乏投入能力的小微企业,环评、购买治污设备、缴纳排污费等一系列举措,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但转型升级的路线不能动摇。

各类环保公司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重心变化,主动开发新产品,承接新业务。这个市场的产品研发成本不高,虽然每台套设备的单价低,但数量巨大,仍有比较可观的利润空间。

小五金、塑料和食品等加工及其他便民服务能成为祖传技艺,代代继承,关键在于精益求精的创新发展。环保作为这些产业的配套环节,要按“三同时”(同時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理念,相伴而生,同步成长。“散乱污”的环保治理不全部是高精尖,只要有适当投入,完全可以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形成稳定的污染治理市场。有生产就有污染治理需求,要通过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培育污染治理产业,造就一批未来拥有祖传手艺的污染治理公司。

(作者为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