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探讨

时间:2024-05-04

江苏科技大学 凌 芸

绩效预算的关键是设计支出应该实现的绩效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绩效预算;同时制定完善的考评系统,对各项资源实际转化的成果进行评价。绩效预算管理过程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借助科学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高校的预算管理收效,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后续运营及管理决策。

一、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分析

(一)评价支出绩效是关键 要了解预算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而整个预算体系中支出是核心。预算支出不但关系到资源的配置,还直接决定预算的绩效,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进行预算管理,而不进行预算评价的话,那么无疑会使绩效预算沦为一纸空文,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如果进行绩效评价时没有以绩效预算为基础,那评价结果同样不具有实际意义,只会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

(二)管理预算绩效是核心 绩效预算管理其实是以绩效为基础进行预算管理,从而使得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都以绩效为导向,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第一,以绩效为基础编制预算。绩效预算管理重视的是管理结果,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要以绩效为基础,考虑达到一定绩效而需要投入的预算,从而设定绩效目标。高校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必须结合自身运营实际以及发展战略,保证绩效目标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以绩效为导向执行预算。编制合理的预算之后,就需要抓好预算执行工作。过去的预算管理工作对预算执行抓得不严,导致预算经常要调整,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意义;各预算责任主体也不重视预算的约束性,经常出现超支现象。一旦超支就会提出调整预算的申请,主管部门也不会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基本上所有的申请都会批准,导致高校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部门预算资金比较充足,到了预算期末如果还存有大量资金的话,就会突击花钱,以保证下个预算期还能保持同样的预算额度。这些都是缺乏绩效导向进行预算管理的后果,把绩效作为预算管理的导向之后,高校会评价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效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算调整,这样能有效提升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效率。

第三,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过去的预算方法很少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即使有也是非常简单的定性评价;而绩效预算管理会对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从而真实反映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使用效率,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高校的预算管理质量。

二、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为更加准确的了解当前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首先,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背景信息;其次,了解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再次,了解影响绩效评价的内外因素;最后,了解当前绩效评价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调查对象为37所高校的财务人员,笔者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作废35份,有效问卷65份;被调研高校的层次以及学科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笔者选择的调研对象都是主管预算的财务人员,普遍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所以,笔者认为调研对象具有普遍性,可以准确把握问卷中的问题并如实填写。

(二)问卷结果分析 在选定的37所高校中有34.3%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预算绩效评价,有46.9%的只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对项目和单位进行评价的为14.1%,仅有4.7%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还不重视绩效评价工作,部分高校实施绩效评价只是为了保证存档资料的完整性而已,并不是要提升管理效率。所以,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以结合自己的运营实际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其一,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及审核。通过调研对象提供的预算编制以及审核信息,笔者发现高校并不重视预算的编制以及审核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上年实际发生的支出数为基础编制下年预算,完全没有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以及运营目标;另外,高校也不重视预算审核工作,只要预算责任主体提交的预算编制不存在大问题,都会审核通过,导致部分预算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二,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管控机制。调研结果显示有17.9%的调研对象不了解预算执行管控机制,学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少调研对象都觉得进行用款审批就是对预算执行的管控,至于具体的管控手段与方法则一头雾水。所以,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强化相应的管控机制,从而保证预算执行按照预期的方式开展。

其三,不进行预算收效评价。高校实施预算后,并没有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导致下一预算期间的预算编制缺少明确指引,使预算管理陷入恶性循环,调研结果见表1。

表1 预算收效评价调研结果统计表

笔者在问卷中安排了15个关于支出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的选择问题,并对不同问题的相应答案赋予了不同权重,最后整合被调研对象的答案进行计算。每个问题设计了6个选项,分值分别为0-5,影响程度越高分值越高,影响程度越低分值越低;如果不清楚影响程度,就将其定为0。具体的赋值结果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赋值统计表

(三)指标体系科学性分析 (1)应用效果分析。笔者汇总问卷调研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应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反映支出预算的真实绩效情况,为后续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工作埋下了隐患。(2)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问卷中安排了9个关于指标体系存在哪些不足的问题,并对不同问题的相应答案赋予了不同权重,最后整合被调研对象的答案进行了计算。每个问题设计了5个选项,分值分别为0-4,影响程度越高分值就越高,影响程度越低分值就越低;如果不清楚存在哪些不足,就将其定为0。具体的赋值结果见表3。

三、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对策

表3 指标体系不足赋值统计表

(一)提升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 我国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即使进行绩效评价也只是为了满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并不是为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要提升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融入绩效管理思想,由过去单纯的数量管理转为更加现代的绩效管理,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经费实现最佳的教育收效。

(二)将绩效评价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 第一,重视事后评价和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从而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全程管控;第二,优化评价流程与方法,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责任归集工作,对那些没按照要求实现预期预算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处罚,提升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同时提升责任主体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要求的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使用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下列完善:

第一,要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让指标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各项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所以,高校必须明确的绩效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重视对效率以及效益的评价。当前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上只重视是否按照要求使用了资金,选择了过多定性指标,很少有定量指标,因此,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一直较低。高校应多选择可以反映效率以及效益的评价指标,从而提升对投入/产出收效的了解程度,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外,高校还需要重视资金的实际投入收效,也就是资金投入之后是否实现了更加理想的绩效。

第三,要遵循一定的指标选择原则。高校不可以因为指标具有评价意义就盲目的将其纳入指标体系之中,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代表高校预算执行的实际收效;另外,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否直接与其它同类指标进行比较;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否与其它指标共同实现对绩效的全方位评价;最后,还要考察指标是否能够轻易获得,不能选择那些获取过程过于复杂的指标,那样会大幅提升预算评价的成本。

[1]王希文:《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第6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