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中国计量学院 刘利群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出口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计量学院 刘利群
(一)客户信用评价是出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石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柴海涛在2008年9月份指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帐率高达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0.5%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每年的出口要新产生300亿至350亿美元的坏帐。而商务部下属的一家机构对我国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金融危机中,出口企业的海外商账问题尤显突出。信用评价体系是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应收账款后续管理的基石,对交易对手的信用评价体系缺失是造成坏账的根源。
(二)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出口是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推广的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在:
(1)信息资源限制是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出口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方法的根本制约因素。首先,信息渠道障碍。除上市公司外,企业一般不愿对外公开财务信息,在买方占优的条件下,多数交易中,客户为非上市公司,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出口企业很难充分获得进行评价所需的客户的财务信息。其次,信息沟通障碍。除语言差异外,财务指标计算的基础——财务会计报告通常受制于各国的会计法规或准则框架,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信息的沟通效果,从而影响评价结果。在调查中81%的企业表示未能实现的原因之一是无法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或获得信息的成本太高。最后,信息质量障碍:一是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指财务信息在形成过程中,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收到主观判断和选择的影响;二是财务信息具有滞后性,财务信息反映的是客户过去交易或事项导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信用评价关心的是客户未来的支付能力;三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验证。
(2)其他资源限制是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出口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方法的现实制约因素。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以出口大省——浙江为例,有70%左右的出口中是中小企业实现的。中小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通常使过于复杂的评价模型难于操作。
从上述约束条件的可见,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主要应保证信息的可获取、评价体系易于执行。
(一)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可靠性非财务指标信息 主要有以下来源渠道:一是企业以往的交易纪律记录;二商业代理机构或资信调查机构所提供的客户信息资料及信用等级标准资料;三是委托往来银行信用部门向与客户有关联业务的银行索取资料;四是同其他与同一客户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相互交换该客户的信用资料;五是其他可靠来源。
(二)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以非财务指标为主导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全面考虑影响客户未来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影响信用环境、信用表征、信用基础和信用意愿与能力等因素。
(三)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鉴于出口企业的资源限制,在方法的设计上,以易于执行和客观科学为主要原则。
本着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考虑到影响出口企业客户信用的各方面因素,选用信用环境、信用表征、信用基础与信用能力作为出口企业信用评价的第一层即基准层指标,再进一步构建第二层即具体层指标。具体指标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出口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是指影响客户信用的客观经济环境因素。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出口贸易的环境更为复杂,对于最终的货款支付有更大影响,稳定好的环境是信用实现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环境因素氛围出口企业客户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贸易政策环境三个方面。
(二)信用表征 信用表征主要反映那些有关客户表面、外在的、客观的特点。客户信用同其内部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有很大联系,而客户内在的信用能力和意愿通常也可以从其表面特征寻找到一定的痕迹,通过与客户的接触和对同行的咨询,可以积累客户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到其表面印象、业内信誉和组织管理的评价依据。
(三)信用基础 信用基础是指客户信用形成的基础。以往交易的付款记录是客户信用的有力证据,而交易的担保条件、结算货币和结算方式是信用形成的基础,担保条件是信用实现的保证,而结算货币汇率的稳定性是货款能否支付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结算方式对于出口企业的保护程度有很大差异的。
(四)信用意愿与能力 信用意愿与能力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客户信用意愿能力的指标。以往交易的付款记录是反映客户信用意愿和能力的重要参考。主要交易金额的大小对于客户的压力不同,大额交易的负担较重,信用风险较大。资本总额是客户承担责任的基础和限额,是信用能力的根本体现。
由于非财务指标的度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一)确定基准层的权重 具体包括:
(1)构造判断矩阵。课题组邀请了12位来自高校、企业和银行的专家对基准层和具体层的指标重要程度分别进行判断,根据统计结果,采用T.L.Saaty的标度法构造基准层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基准层判断矩阵
(2)用n次根法将矩阵的各行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向量(0.142,0.087,0.385,0.385)
(3)一致性检验。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4.021,CI=0.007,查表RI=0.89,则CR=0.08﹤0.1,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确定具体层各指标的权重 汇总如表3。
表3 出口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权重
(一)评判集的确定 规定评判集为V={优,良,中,差},用V={V1,V2,V3,V4}表示。对于“优”和“良”的客户,企业可以给予赊销政策,其差别体现在具体的信用条件上;对于评价为“中”的客户,企业可以进一步考证是否给予赊销政策,对于评价为“差”的客户,企业原则上不给予赊销政策。
(二)单因素的模糊判断 单因素的模糊判断即对一个因素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对象对评价集的隶属度。假设评判对象按因素集Ui中第j个因素Uij进行评判,则有:
(三)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判,即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以便得出更为合理的评判结果,表示如下:
为客户信用评价的最终结果。
(五)模糊综合评判结论从上述结果显示评价集中“优”、“良”、“中”和“差”占的比重分别为b1’,b2’,b3’和b4’,最后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对评判结果进行处理,例如在评判结果B’中b1’值最大,表明评语“优”所占比重最大,则该客户的信用评价为“优”。
课题组以出口企业A公司的客户M公司为例,应用上述模型。首先由A公司组织评价专家组,成员由公司的高管、信用管理人员和行业协会专家共10进行分别评价,评价结果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M公司信用评价数据分布表(%)
(一)单因素模糊评判 根据上述评价数据可以求得单因素R值为:
(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M公司信用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判断如下:
因为B1+B2+B3+B1=1,所以对B1={B1,B2,B3,B4}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即B‘=B=(0.1994,0.3549,0.3416,0.1041)为出口企业A公司客户M公司信用评价的最终结果。
(四)模糊评判结果分析 由上述计算和分析可见,客户M公司的信用评价集中“优”、“良”、“中”和“差”的比例分别为19.94% ,35.49%,34.16%和,10.41%,其中“良”占的比重最大,根据最大隶属度法,M公司的信用评分为“良”,但同时注意到“中”的比例达34.16%,比较高,A公司对M公司应提供谨慎的信用政策。
[1]刘滢、金汉光:《外贸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财贸研究》2008年第1期。
[本文受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编号:08Z27)的资助]
(编辑 杜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