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0年中国会计行业关键词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4-05-04

本刊记者 王思睿

2010年中国会计行业关键词回顾与展望

本刊记者 王思睿

初春时节尽管寒意料峭,新一年的期待与愿景已在积蓄着向上生长的力量。“十一五”收宫之年的2010年,会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既“无限春光乘风来”又“前程漫漫,其修远兮”。回望刚刚走过的一程程路,眺望即将开启的一扇扇门,我们希望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为新的征程、新的工作做好准备,打牢基础。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回顾:2010年10月11日,财政部发布《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此前的6月10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会计作为专业人才不仅被列入国家人才战略,而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整个《人才规划纲要》中直接提出的有4处,涉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有19处,共达23处。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则是我国首个全国范围内的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其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的量化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会计人才62700名,提出了“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不断多样化,经济业务不断复杂化,国际间竞争不断激烈化,对各类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企业为例,2009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1.1万家,集体企业3万家,外商企业17万家,此外还有千万户中小企业,并且企业规模还在不断壮大、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以平均每家规模以上企业10名会计人才、每家中小企业1名会计人才计算,全国就需要1300多万会计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兼顾了提升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每年40万人的增幅低于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数,《会计人才规划》没有单纯追求粗放型的数量增长,而是有意识地适度控制会计人才规模,试图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畅通退出机制等措施来提高会计人才队伍的质量,实现集约型增长。

我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存在“既多又少”的矛盾: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多,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较大比重,初级人才供过于求,距离企业实际需求尚有一段距离;“少”则体现在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又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会计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为例,高、中、初级比例为1:13.5:27,呈现出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目前,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教授职称以上的会计教育工作者等高层次会计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自初级会计人才成长为中级会计人才,自中级会计人才成长为高级会计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人才发展奋斗的层级目标。

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面向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二是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优秀、执业经验丰富、谙熟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会计、审计市场执业的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三是在高等院校培养造就一批具备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完备的知识结构,活跃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持续繁荣发展。

展望:《会计人才规划》制定了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等十大政策措施,规划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等六大工程,期待着各级会计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狠抓落实,期待着每一家用人单位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期待着每一位会计人才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共同创造中国会计行业的美好未来。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

回顾: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称《配套指引》),于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

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指出,要妥善处理好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外部监管要求与内部管理需求的关系,强化公司内生动力;二是处理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公司自我评价的关系,着力建立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机制;三是处理好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公司报告信息质量。

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这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展望: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政治大格局中,大到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到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的政策规划和一个行业的振兴规划,小到一个微观主体、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从政策制定、贯彻执行到相机完善、监督检查,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围绕战略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具有相通之处,管控好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风险,对顺利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发布实施旨在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需要协调“十大关系”:第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二,内部控制与风险应对的关系;第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第四,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关系;第五,内部控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第六,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的关系;第七,对标借鉴和具体实际的关系;第八,控制强化与效率提高的关系;第九,集中建设与持续改进的关系;第十,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

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也能够发挥更多专业特长: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服务,促进企业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向企业提供咨询,支持企业完成集中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培训,传播内部控制理念与方法;总结实践经验,参与企业内控规范的制订与完善;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内部控制标准的趋同与等效。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趋同路线图

回顾:2010年4月1日,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下称《路线图》)。《路线图》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和紧密同步。财政部将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

发布《路线图》有助于提升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承担全球公共受托责任。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会计信息质量及其透明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更影响到千千万万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与利益分配,涉及到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据统计,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累计利用外资逾9 00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约67万家,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9年,我国共有77家企业分别在香港主板、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等9个海外市场上市,筹资总额达到271.4亿美元,是近年来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072.7亿元,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以上,国际贸易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联,我国的发展已经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已经为全球所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发布路线图,明确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方向,切实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承担全球公共受托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遵循国际公认规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重要路径。

发布《路线图》有助于及时向IASB反映我国特殊会计问题,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认性、权威性和实务可操作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成为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应当全球公认、质量优秀,应当充分考虑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发布路线图,明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但又应互动的原则,有利于我国在及时跟踪、深入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新变化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初创及转型过程中所涉及的特殊会计问题,从而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质量和全球认可度。

发布《路线图》有助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监管,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与必要的政府监管两者不可或缺,而且后者的地位正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制度和技术法则,发布路线图并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质量,有助于加强政府会计监管,尤其是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维护市场公平与效率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市场效率提高的基础工程。

展望:规划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趋同时间安排,部署我国下一阶段会计准则建设工作,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

G20和FSB正在设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框架,并列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要求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项目。我国作为G20重要的成员国之一,需要履行相关义务,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在IASB于2011年6月底完成趋同准则项目后,我国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草拟或修订我国相关会计准则,或者做好准则之间的协调工作。需要1~2年的时间同步修订或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工作。预留足够的时间用于宣传培训和企业实施新准则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再根据形势需要和有关国际准则的生效时间逐步在所有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实施。

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

回顾:2010年10月19日至21日,第21届国际XBRL大会在中国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发布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12月9日,财政部拟定并发布首批实施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单及相关要求。

会计信息化需要推行XBRL语言,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形成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国家标准。如何将信息化标准体系与企业现有信息化、ERP整合起来,可以解决财务报告的深度分析利用问题,形成数据库。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XBRL能够较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单位内部管理系统数据交换,较好地实现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以会计为基础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扩展,及时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运营状况以及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加以改进,有助于管理者大幅度提升现代化管理效能,从而在微观层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XBRL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加工和扩展的速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整体或行业等各类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以往的专业投资机构和债权人所拥有的庞大昂贵的数据库,是通过人工输入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形成的,不仅差错率高,而且不能扩展,分析利用受到很大局限。XBRL推出后,投资者数据获取将变得更加方便,成本大大降低,投资者也可以拥有进行深入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增强中小投资者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XBRL格式数据将大幅度提升审计信息获取效率,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过程中应用XBRL,将重塑现有的审计业务流程,从客户信息系统提取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将大大简化,审计师能够有更多精力集中到对客户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附加值和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言,通过获取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中介的实例文档,借助兼容XBRL技术的应用软件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实现从宏观上掌握和监测经济运行状况,科学分析判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利用XBRL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现代化的统一监管系统,从而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与此同时,XBRL能够打通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从而形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统一监管平台。

对于软件开发商而言,由于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在其逐步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需要软件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撑,XBRL的广泛应用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链。

展望:推行XBRL语言,开展会计信息化在短期,企业看不到直接效益,还会为此付出一定成本。而在中长期,则存在无形效应,未采用标准化格式披露财务信息的企业,则会在注意力经济中被投资者遗忘。目前我国信息量极大的财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不便于监管又不利于投资者,而在日本、欧洲已有了分析精细化、虚拟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根本出发点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将关注点放在企业,相信会计准则体系、内控体系和信息化体系推出后,三位一体、相互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对行业管理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有裨益。

审计准则修订

回顾一:2010年10月31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修订的38项审计准则,由财政部正式发布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1月8日至11日,第十八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期间,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中国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

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于2009年初启动了审计准则修订项目。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介绍说,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当时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在实施3年时间中,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审计准则也作出了重大修订。与审计实践大环境的变化相应,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新的实务问题,迫切需要修订、出台审计准则加以解决。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估计、集团财务报表等高舞弊风险领域,审计失败案例屡见不鲜。

在如何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如何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如何利用管理层声明和利用专家工作,如何更严格地执行函证程序,如何正确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如何沟通内部控制缺陷等领域,审计实务中出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允价值也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一个焦点,如何为注册会计师在新形势下开展公允价值提供指导,防范审计风险,也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原有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不能满足执业需求,需要通过修订审计准则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风险的能力。

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提高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全面体现风险导向审计;增强识别舞弊风险的有效性;加强与治理层有效的沟通;增强对小型企业审计的相关性。

展望一: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必将对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回顾二:2010年9月8日,审计署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共分七章,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新的审计准则旨在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据审计署介绍,新的审计准则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作了系统规范,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新国家审计准则参照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制定了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并在审计准则之下开发了若干审计指南和审计手册。这种体系结构可以克服多个单项审计准则容易出现的体系庞杂、单项准则间内在关系不清晰、内容重复交叉多等缺陷。

预期二:新的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国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工作还有待加强,新近修订的审计准则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舞弊功能、系统漏洞问题以及审计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措施,强调了互联网审计项目在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和审计报告方面的特殊要求,但是相应的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明晰与深入。

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

回顾:2010年8月9日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要求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0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鼓励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快速发展,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在决策机制、股东限制、质量控制、税收政策等方面均日渐显现出其制度弊端,难以满足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发展的形势需要。现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两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分别是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公司制(以下简称有限责任制)。根据财政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7月1日,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6892家,其中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4428家,占64%;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2464家,占36%。在2009年度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中,仅有3家为合伙制事务所,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组织形式选择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比例失衡”现象。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特殊的普通合伙制”为“普通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特殊的普通合伙制”企业中,“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有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与普通合伙制相比,“特殊的普通合伙制”是一个重大进步,其最大的变化和优势是实现了合伙人法律责任的适度分离,避免了无过错合伙人为其他合伙人的违法行为或重大过失“买单”,有利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强化质量控制的前提下稳步扩张,不断做大做强;与有限责任制相比,“特殊的普通合伙制”更为注重质量管控和责任约束,同时打破了股东人数50人的限制,并且有效解决了“双重纳税”问题,因此,“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必将成为有志于做大做强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理性选择。

展望: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从准入公认、基数公平、职责统派、相互制衡、科学考评、业绩优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竞业受限等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解决一体化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长远发展。理顺合伙人利益分配机制,最核心的是要通过合伙协议或者内部契约,明确规定合伙人的进入退出制度、业绩考评制度以及相关的收益分配制度,推动建立准入公认、基数公平、职责统派、相互制衡、财务统管、科学考评、业绩优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竞业受限的合伙机制,促使全体合伙人成为目标一致、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允许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担任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使他们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拥有决策权和参与经营收益的分配权,极大地增强了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吸引力,有可能使评估、注税等行业的人才流向注会行业。随着人才的流动,一方面是客户的流动,另一方面增强了会计师事务所拓展税务、评估业务的能力,将引发不同中介行业更激烈的竞争。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结构优化

回顾:2010年2月,中注协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围绕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巩固传统领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型鉴证业务,积极开发非审计业务品种和市场的目标,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使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使全行业的业务领域和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继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大幅度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推动大型事务所加速向高端型、高附加值、国际化业务发展后,拓展新业务领域进入议事日程:碳排放审计、安全生产鉴定、财务总监外包、企业秘书服务、医院财务审计……成为行业内的热点亮点。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需要解决我国经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症结,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和高端服务业,其自身发展就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服务业发展有直接贡献,可以通过拓展相关新业务领域提供高端专业服务。

2008年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增长速度一度达到20%,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但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9年的增长速度为12%,2010年下降为5%。行业现有业务过度集中于传统审计业务,市场高度饱和,这导致现有市场过度竞争、竞相压价,执业质量和诚信水平受到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通常注册会计师行业非传统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约为60%,而中国目前整个注会行业的收入结构中,传统审计业务收入比例占84%,非审计业务只有16%,与国外同行的优化比例相差悬殊。

6月,中注协印发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0年)》(下称《指导目录》),按鉴证业务和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共分两大部分11大类、262项,既包括了158项鉴证业务,也列示了104项非鉴证相关业务,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年报审计、基金会年报审计、社会团体财务报表审计、公益性群众团体财务报表审计、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报审计、大专院校年报审计等其他非营利机构或组织年报审计业务在内。《指导目录》打破了新旧业务界限,以注册会计师服务对象分为:证券期货、金融保险、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财政预算资金、非营利机构及其组织、其他鉴证业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执行商定程序业务。

中注协的一系列举动,首先提出推动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领域业务的理念和目标,其次对事务所的业务进行系统整理,规范正在开展的各项业务,再对非审计业务进行细化和明确。在此之前,各事务所虽然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但都是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出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展望: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一方面是扩大审计业务范围,将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等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新领域,积极向企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不仅可以为行业加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也是行业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未来更长一段时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努力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审计业务为主变为审计和咨询并重,不断增强行业发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服务从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鉴定、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未来服务领域、服务层级和服务范围的巨大空间。

针对下一步如何拓展新业务领域,一方面国内事务所在继续做好审计业务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努力实现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人才的培养,拓展从业人员国际视野和开拓新业务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新业务领域拓展的良性互动。

H股审计

回顾:2010年12月10日,财政部公布12家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已获准自当年12月15日或以后完结的会计年度期间,可以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H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这意味着H股“双重审计”政策将被取消,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达到新的水平。

与此同时,香港联合交易所(下称港交所)也刊发了《有关接受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注册成立公司采用内地的会计及审计准则以及聘用内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总结》。该总结指出,港交所将允许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采用内地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

由于以往内地会计审计准则与香港会计准则不接轨,A+H股上市公司需在两市同时发布分别适用两种准则的财务报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特别是A+H股企业,根据两地上市规则和监管要求,需要分别按照内地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两套财务报表,由两地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两地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加重了H股企业的上市成本。随着内地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与香港等效,取消H股“双重审计”、推动内地符合资格的事务所直接从事H股审计的市场环境逐渐成熟。

此前的12月7日,财政部、证监会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审核推荐委员会,与香港多家主管部门和机构,就落实内地与香港在对方上市的公司可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本地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的事宜达成共识。以此为标志,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准可以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达到新的水平。

财政部、证监会将对获准从事H股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持续符合审核推荐要求并高质量完成H股企业审计业务,包括持续资格审查,推荐资格不搞“终身制”。财政部、证监会将根据此次获准从事H股审计业务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未来的执业情况和各方面反应,再择机启动新一轮审核推荐工作。

展望:推动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是深化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内地与香港基于会计审计准则等效相互认可的制度安排,是深化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降低内地赴港上市公司交易成本,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繁荣稳定,推动内地与香港会计行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内地事务所正式承接H股企业审计业务,将会涉及H股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问题,根据香港上市规则,这一事项属于重大事项,须经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需要一定的法定程序和周期。2011年只是内地12家事务所熟悉情况的一年,即使从2012年起逐步开始承接H股审计业务,也属于市场选择行为。内地事务所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期,加强与香港窗口事务所的务实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为香港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获推荐事务所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强化质量控制,树立品牌意识。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可争取在香港做好H股审计工作,以获得香港市场的认可,作为“走出去”的第一步。从现阶段看,获推荐事务所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紧落实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转制工作。第二,强化内部治理、提高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巩固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一体化。第三,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百强榜

回顾:2010年4月,中注协发布了《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排名信息》,该榜单根据2009年各所的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进入前100名的事务所2009年业务收入合计为206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5%。在前百家事务所中,有34家事务所收入超过亿元,比去年的32家增加了2家,其中,有16家事务所收入超过3亿元,行业做大做强成效进一步显现。

统计显示,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共23124人,较上年增长了17%,占全国注册会计师总数的26%.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注册会计师共2519人,占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的11%;前百家事务所共拥有领军人才后备人选165人,占行业领军人才总人数169人的98%。

“四大”的份额仍然很大,总共实现收入近91亿元,占百强总收入的44%,继续占据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行榜的前四位,其中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再次蝉联第一名。不过,这是“四大”自进入中国以来,其收入和市场份额出现的首次下滑,而在2008年,“四大”共收入103亿,占百强总收入的近52%。普华永道25.78亿元的收入较2008年度下降了6.41%,德勤的收入下降最少,为5.14%,安永的下降幅度达到了27%。

本土所在总收入和市场份额上显著提高,中瑞岳华以8.7亿的总收入蝉联国内所首位,较去年增长了4%,立信、信永中和位居其后。总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国内所,2008年只有3家,2009年已经达到12家。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普华永道中天所注册会计师人数为678人,去年收入达到25.78亿元,而本土所排名第一的中瑞岳华,注册会计师人数为1228人,几乎是普华永道中天的一倍,但是去年的收入却为8.72亿元,仅为普华永道中天收入的34%。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大”陆续进入我国,在境内设立办事处、事务所开展业务后,通过与政府合作方式,和监管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会计市场也被“四大”快速抢占,大型企业数亿计的审计费用流向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则为每笔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业务争得头破血流。企业对事务所进行选择时,本土所和“四大”的报价单上显示,后者的报价是前者的2-3倍,但所做的工作项目还比国内事务所少。

《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显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提速,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处环境不容乐观,但无可更改的是,国际“四大”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的财务咨询方亦来自“四大”。

展望:“四大”的成绩来自多年的积淀,同时存在非市场化因素。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在奥运、世博这样的大型国际级盛会中,亦有本土所作为审计方介入财务咨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于众多本土所而言,更期待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除了宏观层面给予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作为微观个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持久的竞争力,最终来自于差异化、凝聚力两个方面。所谓“差异化”,就是在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时,能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水平,这就需要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能为市场提供“不一样”的服务;所谓“凝聚力”,就是能否为内部成员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打造健康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尤其在“利”字上要讲求公平,从而为事务所的发展聚拢一群“不一般”的人才。我们相信,有了“不一样”的服务和“不一般”的人才,本土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自强,要真正将业务水平提升上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步改变政府、社会和企业对国内所的看法,做大做强需要外界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橄榄枝”。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改革

回顾:2010年12月,财政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印发修订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同年,财政部还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011年伊始,中注协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自2011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

这五项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规范业务活动;有利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监管,从供给方加强医疗费用控制,缓解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有利于推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进程。

继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2010年4月6日,财政部曾宣布将全面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7月15日,财政部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财政部会计司2011年会计管理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深化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有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讨论,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讨已有10多年时间。200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包括:其一,财政资金的来源产生变化,除税收收入外,国家财政资金来源还有国债发行,债权人了解政府债务结构、偿还能力以及平衡财政赤字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财政报告体制,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相关信息。其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等要达到其预期的改革成果,需要相应的会计信息作为支撑。其三,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信息必不可少。

然而与之相应的会计改革严重滞后,难以全面、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无法客观反映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果,不能满足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成本核算和实施绩效评价的需要。

2002年,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对外透露,财政部正在尝试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2003年,财政部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度体系和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2004年底,财政部形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同年,发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5年,财政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和六个中央部门进行模拟试点;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改革方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时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出,中央和地方预算编制将全面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2009年8月,财政部下发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展望:与医院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突破口的《高校会计制度》,其最终设计、何时公布尚在酝酿之中。这两类事业单位,每年现金流量上亿元,其规模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且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诸如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医疗改革以来医院运营成本等方面都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变革,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不仅是会计技术变更问题,更是管理理念更新问题。我国推进该项改革还需要解决政府单位界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整合、权责发生制适用程度和重大事项会计处理、政府会计人员培训以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等诸多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回顾:2010年年初,财政部将制定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列入了工作计划。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4月份起草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及相关起草说明,就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与税法的协调、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等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我国于2005年建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有效实施,但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现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2004年制定的,相关内容早已过时,导致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制定发布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小企业的界定范围,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小企业):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小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部门和银行:前者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做出税收决策,包括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何种征税方式、应征税额等,他们更多希望减少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银行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做出信贷决策,他们更多希望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提供财务报表。为满足这些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征求意见稿》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分工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虽适用范围不同,但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从而发挥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为此,《征求意见稿》要求,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对于小企业今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与现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征求意见稿》在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财务报表列报方面作了以下主要调整:资产方面,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取消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负债方面,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所有者权益方面,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基本仅为资本溢价部分。收入方面,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财务报表方面,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

同时,《征求意见稿》在体例上也作了相应调整,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具体规定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要求,附录部分包括“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等内容。

预期:来自小企业会计实物工作者的三点意见值得政策制定者关注:其一,任何准则变动不要过于频繁,准则修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保证有较长的执行时限;其二,准则的制定需要有统一的规划,目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与企业会计准则并存,还有分行业会计制度,执行分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废也需要有明确的说法;第三,《征求意见稿》还需与税法进行有效衔接。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回顾:2010年1月15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题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建设方案》),拟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我国会计人员的准入资格考试,具有基础性强和考生人数众多的特点。在传统考试模式下,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常具有组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运转周期长等弊端。

2008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通过3~5年的时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纸化考试工作。《意见》提出,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题库内容完全覆盖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所有的知识点。题库中题目的类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情景题等,其中,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的各选项在组卷时,应能做到随机排列出现。

在《建设方案》中,推动无纸化考试的步骤和做法进一步明确:财政部会计司组织领导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包括制定题库建设方案、组织专家命(审)题、题库更新、指导地方开展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相关工作等,还对题库建设编码要求与制式、题库建设保密要求等做出了规定。中国会计学会具体承担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软件设计、保管、传输等工作。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接收、使用、安全保密等工作。

题库试题类型与分值为:单选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选对得分,选错、不选均不得分,其中,选项为A、B、C、D四个选项,每题1分;多选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有一个以上的多个正确选项,选对得分,多选、少选、不选均不得分,其中选项为A、B、C、D四个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包括题干和答案两个部分,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分,选错、不选均不得分,其中选项为正确、错误两个选项,每题1分;计算题,包括题干和一个或多个计算要求两个部分,直接填写答案,答对得分,答错、不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案例题,包括题干和一个或多个提问两个部分,其中,提问可以采取判断、填空、计算等形式出现,直接填写答案,答对得分,答错、不答均不得分,每题10分;实务操作题,包括题干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其中题干为一个或多个操作要求,正确完成规定的操作步骤,即得分,否则不得分,每个操作步骤1分。

展望: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无纸化考试,将实行网上报名、网上阅卷,为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无纸化考试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具有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节约考试资源、规范考试管理、方便考生应考等传统考试不可替代的优势。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曾在出席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会议时指出,“还有更多工作在等着我们”,无纸化考试方便考生,又使得更多从事会计管理的局、科室、股从事务性忙碌中解放出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