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 王志伟
高校会计教学效果初探
——基于一项调查问卷的分析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 王志伟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管理人员运用会计信息完成受托责任和进行经济决策,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现实,高校需审时度势,改革会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
(一)文献回顾 以往的文献大量集中于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教学的冲击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文献认为应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余伦芳(2000)指出应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解决教学方法雷同的问题;郭艳龙(2005)提出虽然案例教学有助于改变以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但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同时需注意案例教学的负面作用,他还指出采用历史学和法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叶映红(2009)总结广西高校的会计教学发现存在三个普遍问题:授其然不释其所以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截然分离;忽略应用相关知识。该总结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学生素质培养上,文献强调了会计教学中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同时应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指出在会计教学中提高MBA专业素质上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照搬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另一极端认为MBA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教授阅读报表;也有文献通过理论论述或问卷调查方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诚信教育问题(邱吉福和高绍福,2005;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李名威、张玲和刘梦岩(2009)则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心向诱导教学法、搭建支架教学法以及实践体验教学法等会计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会计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会计职业能力。
在外界环境变化对会计教学冲击方面,近期的文献主要讨论了新准则的影响。刘永泽和孙光国(2008)解读了新准则体系,从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会计教学观念的更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孙洁(2009)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专业教师、学生专业应变能力的培养,二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他从改进现行教学方法、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等院校提高会计教学效果,既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求创新,又需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适应经济环境需求,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效对接。总结上述文献,笔者发现:近十年(文献自2000年~2009年)间,调查性研究或总结性研究的会计教学问题大致雷同,改进建议亦基本类似,普遍性问题仍存在;在研究视角上,上述文献的调查对象为在校生(余伦芳,2000;祝素月,2008;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对教师未做专题性调研。
(二)研究问题 根据文献回顾,结合教学实践,在问题及建议两者明确的条件下,为什么类似的会计教学问题仍存在?是否其他因素导致了症结所在?本文以高校会计学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研究认为:一方面,在高校教师晋升中,特别在职称评定上,与科研相对比,教学考核难于量化,很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这一激励因素是高校教师在会计教学上重科研、轻教学的主要原因,使得高校会计教学问题长期存在,改进措施很难落实。
根据文献总结和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针对我校会计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教学调查共回收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占回收问卷总量的95%。36份问卷回答了选择题,23份(近2/3)问卷回答了问答题,13份(1/3)问卷未回答问答题。以下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激励机制三个视角展开分析:
(一)教师素质 从提高教师素质寻求提高教学效果是本问卷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问卷主要从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教师工作状态和提高教师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教师整体素质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整体素质高,18份问卷回答整体素质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超过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在教师师德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师德高,17份问卷回答师德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近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师德状况较好。综合上述结果,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师德素质较好。
(2)教师工作状态与原因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工作状态方面,13份问卷(1/3强)回答目前工作状态好,23份问卷(近2/3)回答目前工作状态一般;在工作动力方面,23份问卷(近2/3)选择了教学热情和动力来源于做人原则;在目前状态的原因方面,20份问卷(近6成)选择学校的激励制度使教学不受重视,7份问卷(近2成)归因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没有兴趣,另有9份问卷选择了其他原因。综合上述结果,当前造成教师教学工作状态不准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激励制度存在偏差,使得教学不受重视。
(3)提高教师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超过2/3)回答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科研型大学,我校重视应用性,针对新进教师实务知识相对缺乏的特点,问卷中设计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途径为去产学研基地(或实务界)锻炼,21份问卷(近6成)表示认同,13份问卷(超过1/3)表示应该视个人情况而定。有1份问卷特别补充指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缺的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综合上述结果,在师资队伍中,需要学术大师和专业带头人,同时,专业技术骨干的作用不可或缺,提高素质同时也离不开创新型团队的建设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素质 教师如何评判转型过程的高校学生素质是本问卷的另一重要内容。笔者从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学生素质构成和提高学生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学生诚信素质方面,29份问卷(近8成)回答肯定学生的诚信素质,6份问卷(1/6)回答学生诚信素质一般,1份问卷回答学生诚信素质差;学生专业素质方面,8份问卷(22%)回答专业能力高,27份问卷(3/4)回答我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一般,还有1份问卷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差。综合上述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诚信素质,但专业能力尚待提高。
(2)学生素质构成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学生素质5个方面的选项: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研究素质,题干设计为单选题,本意是找出最需要的一个(单项选择),实际选择时,调查对象还是进行了多选,这也说明了一个普遍现象,目前提高学生素质是综合性问题。
(3)提高学生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教师回答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自我约束力,人格培养,指引人生方向;大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能力;大学生教授方法论,中小学教授知识。综合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高校教师会计教学需加强引导,进行方法论训练,学生自身需提高自学能力,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激励机制 问卷从教学重要程度、薪酬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和教学标准工作量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1)教学重视程度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17份问卷回答我院对教学足够重视,15份问卷回答不够重视,3份问卷回答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有1份问卷认为很不重视。通过上述结果,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有人认为很不重视,这说明需加大教学重视程度。
(2)薪酬分配机制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激励程度上,11份问卷回答我院目前分配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聪明才智,24份问卷回答目前的分配机制一般,有1份问卷未做回答;提高激励措施上,一方面问卷回答认为需要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实行量化管理,提高课酬;另一方面在晋升职称问题上回答目前只考虑科研的现象突出,应考虑教学因素。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发现激励机制上的不完善是造成会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3)教学管理问题调查。该问题在问卷中为多项选择题,同时列举了6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清晰;教学管理决策不科学不透明;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效率较低;教学资源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所有样本均对6个问题进行了选择,说明这6个问题在教学管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两份问卷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合理,工作量计算不合理。专业课大班化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挫败师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另一份补充内容为“工作量标准不合理,专业课(主干课)教学小班化”,两份补充意见均强调了量化教学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
(4)教学标准工作量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70%以上)回答目前的标准工作量太多,7份问卷回答正常,1份问卷未作回答,还有2份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不合理”,另一份补充内容为“不能简单地讲,因为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不合理,比如学年论文1个学时,而上2节大班课就3.6个课时”。这两份问卷的补充内容与教学管理问题的补充有异曲同工之妙。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到基本结论:教学工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晋升职称和课酬分配等问题上未受到公平待遇,教学标准工作量不尽合理,教学管理效率不高,使得目前的分配机制影响了教师积极性。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等原因之外,尚需从激励机制层面上创新,改进会计教学效果,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管理层需制定重视教学的措施,加强制度引导 高校会计学教师的素质比较高,重视教学的措施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校需要在管理制度上提高教学激励,如晋升职称过程中加强对教学的考核;另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改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况;此外,也要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总结凝练科研问题,形成科研成果,形成教研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教师需增加非会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会计教师不仅需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也需丰富非会计专业知识,特别在国际趋同大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交叉运用法律、税收和财务等诸多学科知识,如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询问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问题,为什么“先进”的工具,会变为金融危机的“原罪”呢。回答类似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对金融工具、资产定价等财务理论耳熟能详,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生在就业等现实问题压力下,急于掌握生存技能,专业知识学习存在实用主义。而应试教育方式使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在计算机、网络和新传媒影响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变弱,急于求成。学生掌握大量知识,自理能力却较差,需提高采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引导,推行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需加强学生收集专业问题、采用会计理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对提高高校会计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探,未来研究中,可根据教学实践探讨教学考核量化具体措施,同时研究教学中的非会计专业知识嵌入问题,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1]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
[2]余伦芳:《我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刘永泽、孙光国:《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与教学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强锦、郭桂花:《高校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5期。
[5]叶映红:《广西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编辑 熊年春)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批准号J51701)、上海高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批准号SLX08003)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9YS434)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