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4

唐铮玉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

唐铮玉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伴随着我国经济由粗放式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商业银行必将结束规模扩张阶段,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当前,客户对银行的金融和非金融需要不断升级,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于客户的需求,服务体系的落后、组织能力的薄弱和创新产品的不足等日益成为商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提升经营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创新能力等发展策略,增加有效供给,使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催生新的生产力。

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的粗放式高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一去不返,经济转向“中高速”发展,生产方式也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决定性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供给侧改革在逻辑上,以供给决定性经济为起点,是相对于传统的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概念和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出口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动力,依靠总需求扩张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经济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仅仅依靠需求侧的改革和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1、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从不同的改革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主张。需求侧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来自于凯恩斯主义,是从产品出发,认为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社会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供给侧是从要素角度出发,经济学理论依据由供给学派发展来的里根经济学,即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政策主张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以降低通胀,降低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来带动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管理标准以降低生产成本。

供给侧改革,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并以此带动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将落后的产能淘汰出去,将僵尸企业清除,在发展方向上注重培育和发展创新产业、新兴领域,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2、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1)“三驾马车”需求侧管理动力不足。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显著,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图1可以看出,投资方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9.8%,相比2014年的增速,整整下降了4.9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2014年下降7.0%,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为141255亿元,下降1.8%。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优势的削弱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出口增长不容乐观。消费方面,增速在逐年放缓,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11年17.1%下降至2015年的11%。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状况、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程度等都是限制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变化并不大。因此,借助国内消费短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也并不现实。

图1 近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2)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转型成为经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中低端产品过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高端产品需求旺盛却难自产,供给需求不对接,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成为发展难题。据调查,中国核心技术储备严重短缺,光学、医药技术、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专利转化率方面,发达国家已达到40%,而我国却不足10%。另外,诸如高档数控系统、芯片、密封件和高端发动机等基本上依赖进口。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及其在GDP中所占比重都在逐年提高,技术向产品的转化能力逐年攀升。因此,在当前背景下,通过着力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可为创新产业和转型产业预留发展所需资源。同时,加强科教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在发展方向上注重培育和发展创新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图2 近五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情况

二、供给侧改革要求下,商业银行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拉动银行业发展的各项红利已经开始慢慢消失。一是经济红利减弱。由于整体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产能过剩、债务高企造成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发展受限,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二是制度红利消失。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牌照红利不复存在。三是成本优势不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竞争的增强,商业银行以前低成本负债优势将不再明显,资金成本提高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四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资金借贷的线下经营模式,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挤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

以上几点变化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补短板、去产能、降成本、提升要素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我国政府通过实施扩大有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新需求

相比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收入将翻一番,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从表1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在交通通讯等享受型消费上的支出绝对金额以及所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支出增长速度较快。伴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动力持续增加。目前,供给的产品相对消费者需求,在层次和质量上还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居民“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求将向“学乐康安美”的方向升级,消费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这必然催生消费信贷、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大量新增需求。

表1 2015年我国发展、享受型消费人均支出情况

2、产业升级转型拓展新市场

当前,债务高企、产能过剩、楼市库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供给侧改革从供给角度出发,依靠降成本、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促创新等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新形势下,传统行业必然面对生存压力,需要借助行业间的并购重组,引进投资等手段,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这对并购贷款、投行服务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外,随着新能源、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信贷需求一样,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市场。

三、供给侧改革要求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顾客需求放在第一位,依靠管理变革、组织重塑、服务创新等方式,激发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创新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1、深挖新形势下客户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商业银行应该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前技术升级和产业融合的深度变革,改变以往注重提供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的经营模式,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的智融式、顾问式、互联网式的服务模式转变,从金融和非金融两个层面满足新形势下的客户需求。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银行要加强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注意培育自己的互联网产品,提升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经营模式上,产业协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加强,商业银行要借助科技手段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将专业服务能力更加精细化。

2、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优化信贷结构

市场上大量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产品供求平衡,使好的企业无法发挥效益和创新能力,对行业竞争和企业发展不利。商业银行应该牢牢把握此次供给侧改革时机,对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合理增资,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其竞争力。同时,要果断抽出被落后产能及僵尸企业占用的信贷资源,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在新的信贷投放上,要将投资方向锁定在新兴行业和创新领域,培育和创造新的增长点。此外,还要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3、助推房地产去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

商业银行在参与化解房地产业库存中,一方面,要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支持力度,在满足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经营原则的前提下,提高贷款比例。另一方面,要介入房地产业的竞争,从信贷授信到融资价格,对按照市场规律经营,注意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适当优惠。同时,商业银行还需顺应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趋势,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助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搭乘好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东风,勇于面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增加有效供给,将行动落实在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推动经济新常态的新发展。

[1] 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 韩松:供给侧改革与银行资产管理[J].中国金融,2016(1). [3] 邵平: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1).

[4] 李放:推进供给侧改革银行当“精准发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2-18.

[5] 黄剑辉: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J].金融博览,2016(3).

[6] 洪崎:供给侧改革中的银行机遇[J].中国金融,2016(1).

(责任编辑:郭亚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