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政治关联、企业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

时间:2024-05-04

徐雪飞,刘欢欢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政治关联、企业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

徐雪飞,刘欢欢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本文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政治关联与企业战略的相互作用,综合社会资本互惠互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分配理论,试图构建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政治关联的动机、影响、选择的发展模型框架,厘清政治关联对企业战略作用机制的微观机理,深化目前研究中政治关联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对我国“新常态下”的企业成长路径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策略依据。

政治关联;战略;组织成长;新常态

一、导言

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已经获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政治关联对企业效率及价值有重要影响。近来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战略选择行为以及战略转型的影响成为了理论热点,但是现有文献都是从静止的观点看待政治关联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政治关联指公司与拥有政治权力的个人之间形成的合法的隐性政治关系,在我国,具有国企背景或者高管具有政府背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企业被视为存在政治关联。

二、政治关联对企业的作用机制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政治关联有利于企业获取制度性资源,增加公司价值(Claessens et al.,2008 )。在融资便利方面,作为国有银行最终所有者的政府主导着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因此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更具优势(Fraser et al.,2006);在市场准入限制方面,政治关联能够有效帮助民营企业突破行业准入限制,进入存在超额利润的垄断行业(胡旭阳,2006);在税收方面,政府背景对企业获取税收优惠有正向影响(吴文锋等,2009);在政府补助方面,具有政治关联企业会通过俘获政府官员以获得财政补贴(余明桂等,2010)。

但是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的政治关联未必能够提高企业价值,甚至是破坏了企业的正常成长。Fan et al.(2007)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破坏了公司价值。吴文锋等 (2008)发现政治关联和民营企业价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Faccio(2002)对42个国家的跨国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司价值低于非政治关联企业,存在较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静止的角度看待政治关联对企业的作用机制,实际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制度的日益完善,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发生变化,企业对政治关联的需求也随之改变,此时,企业战略与政治关联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就会发生演化。

三、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政治关联与企业战略的作用机制演化

1、初创期

在组织创立初期,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影响企业的行业进入限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立足。尤其在中国转轨经济的语境下,改革开放初期,多数企业都是由国有资本设立发展而来,国有资本的特殊背景使得多数企业能够借助“红顶”光环快速进入市场,利用政治联系与政府、国企以及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进行商务往来(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即是凭借体育局干部的身份获取了原料配方,并借机通过运动会打开市场)。

2、发展期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一定重视。为了能够快速推动企业的发展,政府往往愿意为企业提供可观的经济利益输送。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往往能够在行业准入、行政审批、投资机会、土地审批、贷款优惠、税收政策等方面获得政府“有形之手”的帮助。在此期间,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组织架构,企业通常通过低成本战略获得竞争优势。

依据资源配置理论,企业管理层的精力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而企业的政治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行为,为了建立和维护特殊的政治关联,企业家和高管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会被配置到非生产性、非创新性领域的业务获得,这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杨其静,2011)。

因此,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愿意将资源和精力放在获取更多的政治联系从而获取稀缺的政治资源以帮助自己建立竞争优势,可能降低其经营效率但是由于企业处于业务迅速扩张的发展阶段,因此企业面临缺少竞争的市场仍然能够获得高度的增长。

3、成熟期

在企业进入成熟期时,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比较稳定,业务也倾向于多元化投资。政治关联帮助企业获得的资金、技术、销售网络等方面先天的资源优势,这是促成促进企业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与企业多元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巫景飞等,2008)。在转轨经济条件下,企业家获取政治资源的能力对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胡旭阳和史晋川,2008)。

根据社会资本互惠互换理论,政府赋予企业政治联系的机会,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的不断改善,企业所能提供的税收、就业等能力的不断提高,在“GDP 锦标赛”等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政府及官员此时更愿意与企业建立更密切的政治联系。

企业在从政府那里获得政治资源优惠便利(行政审批、土地出让以及融资和税收、行业进入管制放松等)的同时,作为回报,企业也为地方政府提供其所需的政绩、利税、就业方面向政府进行互惠交易。企业更容易从事一些活动以满足政府官员晋升的 “政治需求”(潘红波等,2008)和“社会任务”(梁莱歆和冯延超,2010),此外,还可能需要企业承担公共产品供给和税收等贡献,这种基于政治回报的发展将会降低企业投资的非效率行为,诱使企业进入非核心业务的领域,导致过度的“非关联多元化”经营而侵蚀核心能力,使得企业失去了更具优势的战略导向(李健等,2013)。

政府部门或者官员通常情况下还会迫使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完成一些非市场性任务以维护官员自身利益,这会对企业的治理机构、激励体制和文化氛围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对企业的人事、战略等影响较大,破坏了发展期企业所建立的良好的组织结构。此外,由于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较多,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税收,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线,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些政治关联对企业战略和发展的负面效应将会对企业最终走向衰退埋下隐患。

4、衰退期

在企业的衰退期,企业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步下降,组织的内部体制比较滞后,企业已经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衰退期的企业只有两种发展结局,一种是墨守成规,固守原有的经营模式,企业最终将会将所有的资源逐步消耗殆尽,最终面临破产或等待收购;另外一种是企业破釜沉舟,真正进行“壮士断腕”式的商业模式变革和研发创新等经营转型,转入新的发展阶段获得新生。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拥有政治资源的企业能够通过政治关联这样的非市场机制获得发展资源进而形成竞争优势,将使企业高管倾向于保持固有发展模式,企业对政治资源的路径依赖将会成为其通过企业变革转型以获得竞争优势的障碍,软化了企业的预算约束和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弱化了企业进行能力建设的动力(李黎等,2015)。考虑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变革所要承担的更大风险,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出于保持已有政治资源及其带来种种优势的考虑,缺乏为构建新商业模式和研发创新而“大动干戈”的动力,不愿意从事风险高、研发周期长、市场不确定的创新。在企业面临衰退时,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但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仍然不愿意从事变革和创新,失去长久的竞争优势,最终走向破产或被收购(Peng et al.,2009;陈爽英等,2010)。

四、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政治关联获得竞争优势,但这是暂时而且附有代价的。企业为获取资源消耗了精力和资源,且作为利益交换筹码企业需要采取非市场性行为而降低投资效率,此外企业还可能产生路径依赖,厌恶更具风险的创新研发和商业变革。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政治关联对企业战略的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形关系。企业发展初期,企业期望通过政治关联获取政治资源,赢得竞争优势;但是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时,企业更需要摆脱政治关联的束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进行商业模式的自我变革和开拓创新。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许多行业都面临去除落后产能的困境,但是许多企业仍然抱有寻求政府支持以维持企业运行的心态。企业应当跳出对政府资源的路径依赖,将精力和资源配置于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上,关注于适应市场的企业变革和战略转型,通过建立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基业长青”。而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约束和规范政府对资源配置权力的使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1] 陈爽英,井润田,龙小宁,邵云飞.民营企业家社会关系资本对研发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88-97.

[2] 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J].管理世界,2006(5):107-113.

[3] 胡旭阳,史晋川.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4.

[4] 李健,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政治关联, 竞争战略选择与企业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13(6):147-157.

[5] 李黎,莫长炜,蓝海林.政治资源对商业模式转型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5):28-41.

[6] 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J].经济研究,2008,(4):41-52.

[7] 吴文锋,吴冲锋,刘晓薇.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8(7):130-141.

[8] 吴文锋,吴冲锋, 芮萌.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税收优惠[J].管理世界, 2009,3:017.

[9] 巫景飞,何大军,林暐,等.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J].管理世界,2008(8):107-118.

[10] 杨其静.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J].经济研究,2011,10:54-66.

(责任编辑:刘 康)

江苏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42014S200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