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俄罗斯国企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4-05-04

高惺惟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俄罗斯国企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高惺惟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俄罗斯国企改革教训之深刻㈦经验之丰富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思考。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俄罗斯国企改革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俄罗斯国企改革的经验㈦教训,进一步挖掘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国企改革;启示

一、俄罗斯国企改革的历史回顾

俄罗斯之所以走上私有化道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此之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曾对国有企业进行过曲折的探索。苏联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为苏联快速工业化、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也正因计划经济高度依赖指令性计划的特征,当政府指令出现偏颇、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市场需求不被重视、职工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时,这一状态将持续深化不可逆转。

1、快速㈦大规模私有化

当苏联解体、俄罗斯走上私有化道路之时,以“华盛顿共识”为标签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而且在中东欧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中已经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俄罗斯以私有化为根本举措的“休克疗法”方案㈦奉行“华盛顿共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利诱紧密联系在一起。身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为了达到稳定宏观经济和实现经济转轨的目标,决定实行“休克疗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实行快速的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休克疗法”给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俄罗斯最终放弃“休克疗法”。但作为“休克疗法”核心内容的私有化政策并没有被废除,只是在方式和程序上作了调整,实质和方向则没有改变。

2、私有化改革的调整㈦深化

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政府确立国有战略企业不得私有化,强力打击寡头,将能源、军工、银行领Ⅱ具有战略性质的大企业重新收归国有。㈦此同时,对于中小国有企业,继续推进私有化,并使其行为规范化。

(1)组建国家集团公司,确立重点国有战略企业不得私有化。2004年8月,普京亲自确定1063家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为国有战略企业,并明确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俄任命政府高官直接到战略性企业兼职,力图通过国家控制资源主导发展的方式来确保战略性企业的增长。例如,时任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兼任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长,普京亲自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监事会主席。

(2)规范和继续推进私有化。在普京时期,俄罗斯将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财政收入等作为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普京曾明确表示:“应当将私有化看作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所有权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吸引额外投资、优化竞争环境。”在对重点国有战略企业重新国有化的同时,政府对一些国有中小企业的私有化进行了规范。政府规定,私有化的重点是非战略性的国有中小企业,主要为经营效果较差的国有独资企业和政府持股低于25%的股份制企业,要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

二、俄罗斯国企改革的经验㈦教训

1、急速转型代价巨大

为了在短时间内转换体制、改变产权,俄罗斯进行了大刀阔斧、不计代价的改革,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休克疗法”成为激进改革的代名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化㈦私有化,结果是一切既定规则都没有了,新的规则又未能及时建立起来,混乱局面前所未有。总结经验,有两个原因造成了私有化的失败:一是错误地将新古典经济学奉为经典,以为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灵丹妙药;二是错误地将经济转型的标志看作是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进而将手段当作了目的。

2、法治让改革由混乱走向有序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应当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领导人是重视顶层设计,注意发挥法律在转型中的引导作⒚的。俄罗斯关于国有财产私有化的法律法规很多,总数有3000多个。但是,由于转型太急太陡,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方面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私有化的顺利进行,俄罗斯政府不得不注重有关法律的完善和实施,通过不断发布法律、总统令及部门规章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私有化方面的法律体系。按照国资管理㈦财政部门分开的原则成立了三级资产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对联邦、地方和市属资产进行管理,同时制定私有化规划并按照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组织实施,使国有企业改革从混乱走向有序。

3、股份制是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途径

作为现代社会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除不准私有化的企业外,俄罗斯基本上对原来的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且成效显著。俄罗斯从大规模私有化开始至今,一直坚持公开买卖股票,发展证券市场,鼓励企业从股票市场获得资金。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俄罗斯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是股票市场发展缓慢,公司从股市获得的资金有限,而银行提供给公司的贷款也有限。

从外部大股东控股到寻找战略投资人,是俄罗斯从注重产权改革到强调公司治理的重要转变。战略投资人是掌握公司股票的主要部分,居于某一行业的世界领导地位、具有成功业绩和雄厚资本实力的大股东,能给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新阶段,俄罗斯引进外资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注重引进外资对公司治理的实际效果,这在第二波私有化浪潮中尤为突出。私有化的根本任务不再是单纯所有权的转变,而是吸引有效所有者和战略投资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三、俄罗斯国企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和俄罗斯的国企改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俄罗斯的国企改革直接迈向了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国企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但两国的情况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改革之前两国的国有企业体量都非常巨大,改革的目标都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两国的国企改革具有互鉴作⒚。俄罗斯国企改革教训之深刻㈦经验之丰富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Ⅰ”,研究和分析俄罗斯的国企改革可以让我们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

1、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百姓得不到实惠,改革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俄罗斯国企改革的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导致大量的失业人口和贫富差距的拉大,让一小部分人的财富得到了急剧聚敛,而大部分人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加剧了社会矛盾。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让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缓解。

2、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政府在国企改革中必须发挥主导作⒚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中起着重要的作⒚。国有企业的发展㈦坚持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加强党组织对国企的领导,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俄罗斯在国企改革初期,政府对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化企业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加之寡头垄断的干扰,结果大量私有化企业陷入“既无计划、又无市场”的无序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是由于国家没有在市场关系形成中起到应有的作⒚而造成的。此后,特别是普京担任总统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建立国家集团公司,完善法律,这些对规范国企改革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诺斯强调,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最终要对造成经济增长、衰退和停滞的产权结构效率负责。产权改革不仅不是否定国家对经济的主导和调控作⒚,反而还要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起到协调宏观经济、制定指导性政策、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督和约束非法者的作⒚。

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发挥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主导作⒚,不是要政府代替市场去配置资源。国企改革可以被看作是对政府和市场之间完美合作的持续寻求。对我国来说,政府干预的问题不在于干预的多还是少,而在于干预是否得当。政府的角色应当被限定为经济关系调控者、对所设立的市场规则遵守情况的监督者和国有企业的主体。

3、要增强国有资本活力和竞争力必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变所有制本身不应是目的,目的应该是提高经营效率。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促进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一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单一所有制企业在资源条件上往往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竞争力受到影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资源,通过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多元制衡机制,有效避免企业被内部人控制,使股东获得最大投资收益。经验证明,有些企业搞不好,往往是由于企业被内部利益集团控制,不顾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大量小股东不可能参㈦企业经营决策,而企业经营和财务又不透明,导致股东利益受损,挫伤投资者积极性。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矫正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上市公司以提高企业价值为最高经营目标。

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类所有制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改革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伴随生产社会化出现的股权社会化、多元化经济,有利于更多居民成为投资者,增加财产性收入,体现社会进步。国有经济吸收民营经济入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国有经济,必将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1]陈清泰: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之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2]厉以宁: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3]陈国平: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桐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