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观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转变过程:即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理解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到从实践、现实出发理解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在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具体历史事实出发,颠覆以往哲学家的思维大胆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从根本上剖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异化问题的核心——异化劳动。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发展;形成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背景的学者对异化概念所反映的实质内容有着不同的诠释。马克思批判继承和吸收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一、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理论研究方向有了巨大转折:即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不仅仅针对宗教、国家、法的和哲学进行批判,而是进到对“市民社会”(即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在这个阶段他最重要的思想硕果就是创造性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这是马克思对劳动理论研究的一大创新,是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聚焦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关系和本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前期形成阶段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从自然的异化到政治的异化再到经济的异化这是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而对异化现象的探究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由一个由单纯的异化概念到“异化理论”的渐进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在《博士论文》中首次谈到“异化”概念,这时他的异化主要指自然异化的现象,异化等同于对象化的涵义。但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些著作中,我们发现他的研究视角迅速的把异化概念的作用和异化现象的批判由自然哲学领域引申到了现实的政治领域。
也可以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大胆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提出的。他努力克服在异化论方面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缺陷,并明确指出异化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对异化的思考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扭转被黑格尔颠倒的关系,从根本上搞清楚谁决定谁的问题:即政治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异化形式,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决定法和国家。而随着不断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他发现与政治领域内的不平等现象有着紧密关联的是经济利益,政治领域内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消长,从而暴露了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的秘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被资本家无情榨干剩余价值的悲惨命运,工人的异化劳动被国民经济学掩盖的秘密也被他揭示出来。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明确提出
随后,为了彻底突破了以往异化思想和观念的局限,马克思花费巨大心血写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书中异化劳动理论被他明确的阐述和提出来。由此,马克思的研究深入拓展到了生产和劳动领域,这是异化论的一次伟大跨越。他阐明了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的观念。然而,马克思在通过深入考察后发现,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并非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只是一种满足动物般生存需要的谋生手段。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劳动更是人生命的外化。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表现
马克思是从四个方面阐述异化劳动的表现,突破性的揭示人的异化是异化劳动表现的核心,指出工人被资本家无情剥削,没有能力反抗的这一悲惨命运。
第一,工人生产的产品与工人自身相异化。即工人同自己得生产成果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体制下,工人生产的产品会被转化为资本,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剥削和压迫工人。且工人被迫消耗的劳动力越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他就变得越贫穷,创造出来的这种反对自身、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而这与人的本质需求背道而驰。工人辛苦创造商品,不仅得不到补偿,工人劳动的价值还要受商品的牵制。
第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即劳动从人的自由自觉的和创造性的活动蜕变成为外在的、强制性的、自我折磨和自我牺牲的谋生活动。劳动者不是主观能动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就导致了他们与自己的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一种异化关系。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马克思认为劳动主体生命的本质体现是工人自身的劳动活动,劳动主体生命能动的创造物质其实实现自身需求和价值的一种活动。而在这里,劳动却成了不依赖于劳动主体自身,并反过来反对和支配劳动主体自身的活动。由此,马克思指出这是人的“自我异化“,也是异化劳动的本质表现。
第三,从人的类本质说,人和自己本身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内涵可以理解为人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性和群体性的人,意味着每一个人在根本意义上是同自己的群体、社会融洽的集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与它们相敌对的、自我孤立的个体。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单个人却失去了和群体、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异化成了彼此对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即是“类本质异化”说,实质上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下的异化劳动把个人的劳动贬低为仅仅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一种手段。
第四,从上述三重相异化的关系推论出人与人也相异化。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敌视的状态。如果有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人先占用了人的本质,人会和自己的本质相对立,导致处于被动和受压迫的局面:自己会强制受别人的奴役和支配。
三、结语
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刻及科学的剖析,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扬弃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建立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探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它,对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无疑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55页.
作者简介
晏慧慧,女,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4级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