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代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04

【摘要】本文从当代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方面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007年6月至2015年1月的关于我国大学政治参与的参考文献 16篇,在认真阅读、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主要是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网络时代等新的环境下对当代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参与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珍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不仅重要的影响着其自身的成长,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的重要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2]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网络时代,等新的环境下的今天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便利的条件及方式,但是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舆论难辨是非,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集团利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让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参与政治就非常重要了。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方面的研究

陈婷(2007)《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思考》中提到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念头和参与行为的投入受到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时对大学生政治观点的冲击还有来自于西方政治思潮和价值概念;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受到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不够完善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问题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参与行为的指导有影响。

刘洪玲(2007)《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现象研究》提出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显示出政治感情的冷酷,对政治参与不积极的征象。在文中首先界定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冷漠征象,然后指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危害,接着从社会转型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际根源、经济根源、规制根源、历史文化根源。

刘晨(2013)《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问题研究》认为从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态度状况来看,大学生对于一般公民是否应该参与政治普遍持肯定态度,大学生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接受政治教育的是必要的,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加入入党、加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政治性社团。

二、关于新媒体时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与引导对策分析方面的研究

莫诗浦(2007)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提出参与主体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很多方面原因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程度。其中大学生政治参与受到家庭成员中父亲对政治参与的立场和家庭的区域背景,个人的性别和政治面貌,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政治发展、文化价值和社会的经济状况观念等影响。提出要通过坚持不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完善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机制、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空间、强化大学生政治心理调适等,指导大学生积极而有序地参与政治,从而解决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徐琪(2013)《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观念较强、参与行为趋于理性化和明智化、有序化参与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明确,大多积极向上。杨岚在(2015)《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实证调查》提出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迎来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使用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更是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媒体与大学生的进修和生活联系紧密,大学生政治参与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呈现了新的变化。根据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了解政治的热情度高,表达度低,呈现整体政治参与程度较弱现象,大学生对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存在。

三、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

通过所阅读的文献可以得出影响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因素:

1.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念头和参与行为的投入受到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的转变的影响;2.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受到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不够完善的制约;3.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时对大学生政治观点的冲击还有来自于西方政治思潮和价值概念;4. 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问题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参与行为的指导有影响。

解决对策:

1. 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缔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2. 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政治参与渠道以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 建立顺畅的政治参与通道,建立顺畅的政治参与通道,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度,利用好有力平台,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4. 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的观念和能力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指导和教育。列宁曾指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准备担当未来的社会活动的任务,培养自觉的政治战士的任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近况表明当代大学生了解政治的热情高,但是表达度低,要通过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空间、强化大学生政治心理调适、完善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机制等,引导大学生积极而有序地参与政治。

通过对16篇文献的梳理得出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现状,对影响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策,以便大学生更好的政治参与,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 年 11 月 8 日,http:// 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3.html,2012 年 11 月 8 日.

[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67页.

作者简介

汪欣华,男,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