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何瑛 于琦 冯向阳

【摘要】探索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体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以及创建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新常态下校企协同创新,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与内容。

【关键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协同创新

产学合作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新常态下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深入探索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高度协同合作育人的实践之路,整合学校、企业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创建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制体机制,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提高专业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人水平,以及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共育共培、合作双赢的目标。

1.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停留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层面;鲜明的校企融合校园文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校企合作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而不是协同,仅局限于聘请企业专家讲座,学生企业参观实习等,缺乏专业共建、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等深层次的合作互动。未开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

1.2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相当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性非常突出的课程,主要由校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进行陈述性讲授,缺少对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连续的行动能力以及技术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意识很难形成。由于缺乏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具体实施,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1.3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诸多因素使得多数校企合作都存在表面化、功利化、短期化等问题,合作形式也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利益共同体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究与开发在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对策与实践

2.1紧密依托行业,打造产学结合校企紧密协同、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依托行业企业成立学院董事会、职业教育集团、产业“产学研用”联盟,积极探索董事会、专家委员会、研究所、股份制企业、合作项目部、合作建设领导小组等多种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以“协同创新攻关、两型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四大措施,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创新适应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内部管理合同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以“董事会、职教集团、产学研用联盟”为核心,对接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体制。

2.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专业,协同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依托行业产业内知名企业,优化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把脉专业发展。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星级管理、梯度成长”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撤销、改造、新增等方式,重点发展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专业,适度发展围绕服务专业,淘汰撤销游离服务专业的非均衡发展思路,对开设专业实时跟踪、定期调研、同步跟进,及时对专业进行评星定级,着力打造具有区域或行业优势,有特色、实力强、声誉高的优势专业。实现专业深度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深度服务行业企业。

2.3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围绕区域产业链职业岗位,并针对各岗位对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不同,以“做”为核心,推行“S-ISAL空间教学法”、“食指4G实景课堂学法”、“双导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法”、“项目团队协同攻关教学法”。以专业岗位为核心,设计若干个技能模块,明确各模块技术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目标,各任课教师根据自身专业领域特长,承担相应模块教学任务,以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学生以完成项目中相应的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技术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校企紧密协同打造“双需求、双递进、双训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知名企业,建设立足“双需要”,遵循能力“双递进”过程规律,实施“双训练”,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校企共同选派专家,组成岗位核心技术技能标准建设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共同分析企业岗位核心技术技能要素,以省级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为最基本要求,结合校企现实条件,确定学生能力水平,确定实训教载体,项目安排时间,场地等。

2.5校企共同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引领、整体提升“双教”能力的教师团队 校、企共同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技术优势与引领作用,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从合作企业聘请或引进高级技术人员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实现兼职教师比例达40%以上。为各专、兼教师量身定制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多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教师。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团队“双教”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各取所长”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3.结束语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互动渗透,达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的目的。使企业在分享学校优质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而学校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充分共享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行业信息、教学和实验的场地与设备,有利于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实践条件不足、产学脱节问题,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年友.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

[2]史铭之.校企利益共同体:技术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析.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

何瑛,女,1969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风能工程系主任.

基金项目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lgy13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