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时间:2024-05-04

刘晓芬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果的取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共同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和法律关系,本文就传统的师生关系及其成因作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情感关系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的改革也加大了步伐,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师生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心情处于轻松状态,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此状态下教师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学思路开阔,思维敏捷,逻辑条理清晰,讲解适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才能,使教学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学生接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也显著增强,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反应迅速,记忆力持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也能得到最大发挥。只有师生关系良好真诚合作,教学才能实现相长。

二、传统的师生关系及成因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由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和情感关系组成,以下对其从传统的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是师生因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而形成的联系,在传统教育中,他强调师与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其表现之一是以教为主,学绕教转。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想想,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出来的学生其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限的。

(二)伦理关系

师生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也不能离开道德规范的调节,传统教学过程中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必须对其言听计从,否则视为大逆不道。

(三)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学校和老师不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德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给予帮助,不得歧视”。学生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权利主体,但过去在一些学校,“棍棒底下出人材”现象普遍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事屡见不鲜。

(四)情感关系

师生的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的体验,是师生间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有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这样必然会形成师生的情感关系,当师生情感关系并不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并不充分时,就会造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隔阂,师生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应试教育使学生、老师、学校及社会把分数看得很重要,老师不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对付学生以提高其成绩,造成师生互不理解,和谐统一的教与学关系无形下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2、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全社会都默认了“师道尊严”,必然导致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不会将学生自己看成与教师平等的个体,学生的主体性名存实亡。

三、在新课程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要求社会各界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适合时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下的四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教学关系方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既要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又要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中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兴趣才能持久,知识才能牢固掌握。此外,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主体信心,学生也只有在树立自信,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之后,才能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的学习。

(二)伦理关系方面

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第一,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是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要诚心诚意的鼓励和信任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小孩”,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教师也会产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就不会把学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而教师尊重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下利益驱动的诱惑,心甘情愿为学生服务。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对师生伦理关系的正确认识。学生自己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必须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职业和劳动成果,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三)情感关系方面

新课程不但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且也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一是老师对学生要充满热爱的情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尊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的体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又是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润滑剂,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饱满,要满腔热情的组织课堂教学,并且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错误,当因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错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帮助其改正错误,精心呵护,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法律关系方面

从法律关系方面改善师生关系,这是底线,也是高压线:第一,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教育法规意识,启迪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第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优雅为教育服务;第三,建立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师生关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更规范、和谐。

四、结束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前提,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继承传统师生关系的优点,弃其缺点,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构建和谐美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情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0年第8期.

[3]张育杰.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教育研究,2002(2).

[4]黄俊兴.情感教育与学校管理.教育评论,200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