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谢博文
摘 要 本文以教育哲学体系中的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评价观为研究的源点,通过教学评价的实践表征线性贯通学生评教的价值依归,加之评价标准和评价尺度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并架构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规制导向。其评教原则理论层面的探讨对国内高校学生评教体制机制的优化构建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教育价值观教学评价观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价值观与教学评价观
1、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一般来说,微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在总体上受到宏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制约影响,更直接的反映人们平时的价值体验,其经验成分较多,特别是直接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常常根据个人的经验、兴趣、喜好甚至情感意向去评价教育,这就使得微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作为观念形式存在的教育价值观,其功能不是体现在主体社会存在水平上,而是体现在主体思想意识水平上。教育价值观作用于人们的教育行为首先是以意识为中介的,教育行为的改变是以意识状态的改变为先导的。
2、教学评价观:现代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展现其学习价值的过程。教学活动更多地考虑与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学生的主观评判标准和态度对评教误差有本原性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评教指标体系意义重大,在评教指标和权重的编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一是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它要求制定指标应认真分析教育目标的实质和结构,找出主要原因,以便准确地反映目标要求;二是同一体系内各指标的相容性。各指标要协调一致,从不同侧面反映目标的要求,切忌相互矛盾和冲突,否则,使人半信半疑,无所适从,造成思想混乱;三是各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原则上同一体系各指标不重复,不能出现等价指标。
2、可测性原则:可测性是教育评价与测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并非所有的指标都是可测的,以往的评估指标中就是由于一些不可测的指标而备受争议。而可测性的评估指标又是由一些可测性的要素构成的,因此,选取观测点作为目标属性的具体规定可以说是当前评估比较热点的问题,在评价指标的研制上,应尽量运用问卷式、行为化、操作化的语言,把评价指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直接判断的问题,而达到直接测量和评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评价过程中统一标尺,才能通过实际观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3、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整体性要求,不能偏废,对于重要指标不能遗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目标的宗旨和要求,否则将引偏方向,出现偏差,给工作带来人为误差。应当指出,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原则并不能排除对于一些反映细节问题的指标予以删除,以保证体系的简化,突出重点。
4、可行性原则:一是要求指标涉及的信息易于获取,其二是指标体系简单明了。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多维结构,指标过少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全貌,而数量太多则冗长繁杂,因此设计指标应做到:力求抓住问题的要害,反映事物本质,通过筛选,选取富有代表性、说服力的指标,突出主导因素;提高概括性,适当兼容归并,以减少条目;简化量化方法,尽力避免繁琐的公式和运算。
5、众议性原则:主要针对指标获得的途径,评教量表的制定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认真听取专家与教学管理者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广泛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因为广大学生与教师是评教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对教学质量应有内涵更具有发言权,而且让学生参与指标体系制定,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加深对指标的理解,使评教结果更准确。让教师参与量表制订,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是最为贴近的观察者,他们有可能成为自己教学的有效评定者和改革者,他们在解决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问题上是具有发言权的。因此,动员广大学生和教师主动参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督促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其对高水平教学的追求意识。□
基金項目: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0]243号)
(作者: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翠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观的批判及改造.大学教育科学,2005
[2]陈德良.学生评教的理论与实践——以南师大为例.南京师范大学,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