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于迪
摘 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社会结构转型、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志愿服务事业。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与发展现状着手,初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大学生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在志愿者行動蓬勃发展的十多年中, 志愿服务已成为诸多志愿行动中的核心部分。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生力军,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力多源于自身内部。这种内在动力使大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保持稳定和持久的积极性,建立大学生长效志愿机制的基本分析单位——志愿者便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长效志愿活动的可能性。
然而,在志愿服务供给和需求都存在的情况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活动却难以建立科学稳定的服务模式。社会上很多志愿者组织以及对志愿者有着较大需求的其他组织都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志愿活动的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他们很难及时有效的找到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志愿者。其次,在志愿者的知识结构与服务岗位的匹配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即使能够找到符合数量的志愿者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每个人的作用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
一、校内志愿者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
由校内志愿者组织组建的“志愿者资源库”可以采用效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对校内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以确保社会志愿需求拥有足够的志愿资源。
(一)大学生志愿者的识别和甄选、招募和登记。
建立“志愿者资源库”的首要任务是志愿者的选拔和招募。为了进一步优化志愿者队伍,建立起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志愿者组织在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挑选那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奉献精神、学有余力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资源库的资源储备。与此同时,志愿者组织应该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登记,及时更新志愿者信息,包括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新加入的志愿者以及退出资源库的志愿者。
(二)技能更新、培训。
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培训的开展应建立在对志愿活动需求的了解之上。在培训志愿者之前,志愿者组织应该与社会上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这些组织亲自来校培训志愿者。
针对那些常规活动的志愿者,要根据不同的志愿种类制定志愿者岗位的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分门别类的将各种志愿活动的开展方式介绍给志愿者。对志愿者的培训可分为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这三类。对于突发事件,志愿者组织应挑选一批较为优秀的志愿者,组建志愿者队伍去现场开展志愿服务。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此类志愿者进行如下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志愿者之间的合作精神,在服务现场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其次,志愿者组织应尽量掌握事故的全方位信息,以便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做出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再次,要让那些有处理过相关紧急事件的责任人带领志愿者开展相关的活动。
(三)绩效保持,输出服务。
志愿者的培训活动不是一时之需,同样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对志愿活动的迫切要求也说明了对志愿者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志愿组织在这其中承担者重要的责任,不仅仅需要对新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对于那些已经有着丰富志愿经历的这远者来说,仍然有他们不曾接触过的志愿领域。因此,志愿者组织应该在学校以及社会各方的帮助下,充分搜集相关信息,完善培训机制,让志愿者的能力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校内志愿者组织与校外招募志愿者组织(简称校外组织)的合作
大学生志愿组织一方面担负着培训志愿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与校外组织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如果说“志愿者资源库”的建立是实现志愿服务长效化的基础,那么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进行沟通、输出我们培养的志愿人才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
(一)培训与合作。
在与校外组织的互动中,大学生志愿组织应的积极努力地争取校外招募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与培训支持。首先,校内志愿组织的资源有限,与外界对志愿活动多种多样的需求相比,校内志愿者组织在财力、技术、经验等方面都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如果对志愿者的培训活动只是一味的闭门造车而不语现实的需求相结合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志愿者就会以志愿需求脱节,长效的志愿机制便无从谈起。其次,校内志愿组织只有通过与校外组织广泛的联系才能够即使地掌握社会的动向,才能够就社会需要何种类型的志愿者作出及时回应。
(二)大学生权益保障。
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的基本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很多招募志愿者的互动并没有相关的保障志愿者权益的规定,只是将志愿者作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低级工作者,志愿者常常因“自愿参加”而变成弱势群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针对这些不利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不良现象,一方面,志愿者组织应该积极呼吁国家立法机关针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而另一方面则要更多地在实践中做好“监护人”,积极与校外组织协商沟通,确保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尊严等基本权益。
由此可见,校内志愿者组织在解决志愿服务脱节从而导致难以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校内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发挥仅仅靠其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需要大学生志愿精神与服务意识的觉醒,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协作和努力。充分发挥校内志愿者组织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道路并不遥远。□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本科大三,主要从事法律社科类研究)
参考文献:
[1]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2]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3期.
[3]颜吾佴,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9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