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盘点2016:中国十大财富面孔

时间:2024-05-04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商界太多的企业家讲述了太多的故事,有励志的,有反思的,有反击的,有吐槽的……其实,每一张企业家“面孔”背后,都值得每一个人深思,或是经验,或是教训,或是趋势……我们从中选取了十位年度话题型的企业家。

一、董明珠

2016年对于这位霸道女总裁来说,挑战是一件接着一件:不论是顶着营收下滑数百亿的压力,面对“野蛮人”敲门时的坚决反击,还是收购珠海银隆时遭遇的波折,以及年尾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一直以“我不懂压力,我从不犯错”的高姿态、强气场,坚守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信念。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挑战是企业的精神,我们强不等于棒,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力,真正能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国的存在,感受到中国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这是我们中国的价值。”

当很多企业还在苦苦寻求弯道超车的突破时,作为格力电器的领头人,董明珠在直线赛跑中则坚持着不依附、不跟随,立志做一家创造性的企业。

在振兴实体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背景下,或许,这才是制造业真正的出路。

二、姚振华

2016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姚振华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一张面孔。对中国两家极具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万科与格力的资本行为,可谓是风风火火一年后,最后在相关部委的强势介入下,落得个草草收场。

不论是作为“资本狂人”的强势举牌引发了资本的监管风暴,还是背负“野蛮人”骂名引发的实体经济的广泛声讨,姚振华的资本行为之所以广受争议,不仅仅是其激发了各方对“野蛮人”的全方位“科普”,更带来了公司控制权的商界新课题,以及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如何与资本共舞的深思。

三、曹德旺

2016年,连曹德旺本人也没有想到,会以“跑了”的形象在年尾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以税费为话题的各种争论不绝于耳,甚至引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级媒体发声,以求引舆论、正视听。

其实,了解中国首善的人都知道,已经“走出去”20年的曹德旺,很早就在不同场合谈论过关于中国税费的问题。在2016年两会期间,他就公开大倒苦水,“我们挣一块钱,就要交一块钱的税。营改增要为企业减负,但目前的抵扣项目太少,工资、折旧、管理费用都不能抵扣。民营企业压力实在太大。税负太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建厂。我觉得,税负是不是可以再降一些。不光是税,其实是税费,费占了很大一部分。对民营企业来说,税和费的压力都很大。”

人们对曹德旺的热议,反映出了税费问题在中国的客观存在,更让人们看到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易与隐忍。

“我一点都没有错,我认为我是正确的,警告中国人要小心,要考虑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要整天拍马屁、不着边际地胡说八道。”曹德旺之言对他本人来讲虽是老生常谈,但相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国家明确要求“政府过紧日子、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的顶层设计下,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还将持续下去。

四、马云

“设想未来的二三十年如果能够让二三十亿的年轻人通过手机和电脑,能够做到全球买全球卖,如果这一天做到,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对无数的年轻人的贡献也是非常之大。”毫不夸张地说,马云两年来一直在构建和不断完善的“eWTP” 蓝图,终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16年,真正赢得了全世界的集体关注。

9月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正式发布,马云大力推崇的eWTP(全球互联网贸易平台)被写入公报第30条当中。按照B20的主张,eWTP由企业为代表的私营部门主导,也会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积极对话,旨在促进公私对话,推动建立相关规则,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营造切实有效的政策和商业环境。

“如果能够找出一个机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问题,能够让他们受益于全球化,我认为未来二三十年的机会就应该在这个地方。”在马云的设想中,这将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自由公平开放贸易的平台,让中小企业、年轻人更方便地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经济。

五、王健林

王健林每一次在公开场合的出现都是无可争议的焦点,但是可能连他本人都没想明白,2016年,自己在某档电视节目中的“小目标”之言,竟然会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全民集体关注。在年尾的汉语盘点中,“小目标”亦入选为2016年度国内热词。

虽然,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是对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告诫,但是如同他在节目中所说,“我现在不是追求财富,我是追求一种境界,追求一种情怀。”在这样的情怀驱动下,本来想退休的王健林,又定了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干几件事,至少那么整幾个东西,就让外国人觉得,这件事,中国人说是行,这事就行了,改变洋人说了算(的现状),迟早有一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2016年,是万达向总资产7500亿发起冲击的一年,也是万达自我颠覆的一年,在大胆降低地产销售收入任务640亿的“去地产化”进程中,王健林试图再造一个万达。作为绝对的商界领袖,王健林的“大目标”更值得大家深思。

六、雷军

2016年,作为风口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雷军带领的小米在狂奔中迎来了急刹车。

有媒体通过梳理发现,在2014年,小米通过独特的发展模式,赢得了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桂冠,同年,小米的产品品类开始迅速扩张,除了手机、电视和路由器这三个小米自营品牌外,小米通过生态链模式,把触角伸向了无人机、自行车、手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插线板、蓝牙音箱、平衡车、自拍杆等领域。此外,小米还进入了影业、直播、大病保险、互联网金融、VR和智能机器人等非制造业领域。

然而,2016年一季度开始,小米手机销量下滑,跌出前五,自此国内质疑声此起彼伏,有媒体甚至评论称,小米手机遇到的出货量下滑压力,很可能在生态链产品上重演。

小米怎么了?雷军怎么了?

“2015年小米的内心有心魔,把预期当成任务去完成。”对于小米业绩的下滑,雷军如此回应。他承认,小米这几年确实成长太快,遇到了天花板。“小米真正遇到的问题是透支了这两年的成长。”

2016年3月29日,雷军宣布对小米生态链进行战略升级。2016年,小米要去除KPI,并实施三大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突破关键技术;弥补专利的短板;精细化运营、品牌建设和员工激励制度等。

经历了这几年的疯狂增长,2016年的雷军开始调整脚步,放慢速度,以图再现辉煌。

七、褚时健

作为“励志型”企业家,褚时健的故事在近几年来被广泛传播。而在2016年,褚时健的一个举动,着实让人们领教了这位传奇人物的魄力。

因去年网上销售的褚橙遭遇品质吐槽,虽然在媒体上进行了公开道歉,但“心里着急得很”的褚时健还是亲自拍板,砍掉3.7万株树,以此寻求产品品质的提升。“这个决定只有我才能做。”褚时健说得斩钉截铁。产量、质量这两端,褚时健毫不犹豫选择质量。

2016年开春以来,褚时健坚持一周去一次果园,挂果后,每次到果园都随身带把卡尺,随时量果子的直径。

“我这个人,别人占我便宜可以,但我不占别人便宜。做企业最重要的是就是做人。无论对于我自己还是我的后代,我只有一个要求:别让别人吃亏。”

不知在人们张口闭口谈论工匠精神的当下,创业者们看到褚时健对品质的执着,对做人的坚守,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之上,会有何感想。

八、贾跃亭

多年以来,乐视的狂飙突进总是被各路媒体与业内人士所诟病,似乎大家都在等着看贾跃亭的笑话。没承想,2016年,贾跃亭真的遂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心意”。

2016年,人们对乐视引以为傲的生态战略的质疑,可以说达到了“堰塞湖”的危机态势。而在乐视成立12周年之际,贾跃亭的一封员工公开信,无疑炸开了这一“堰塞湖”,再加上年尾被爆出的各种危机,让贾跃亭陷入了乐视成立以来最大的舆论漩涡。

“一边是突飞猛进的战略与业绩,一边是日益凸显的资金与组织压力。一边是冰冷的海水,一边是升腾的火焰。没有哪家公司有这样的经历,一次次在冰与火中淬炼。”贾跃亭以诗一般的感慨,倾诉着无比沉痛的现实。

贾跃亭在公开信中的全面反思,特别是他对2016年以来大家对乐视生态战略扩张的质疑进行了全面回应,并首次将乐视“钱和人”的问题与挑战全盘托出,态度之诚恳被不少人解读为“痛定思痛”。而他在公开信中对战略、资金、组织三大问题的反思,其实是很多正在走生态型路线的企业都容易犯的错误,更是很多企业由小变大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

九、程维

作为中国分享经济的积极推动者,经历过商场血腥拼杀的程维,虽然习惯了因为打败竞争对手而受关注,但在2016年因网约车监管政策的出台而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或许是他始料未及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发展分享经济”,并首次将分享经济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标志着分享经济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作为分享经济的典型商业模式,网约车一直在似是而非的争议中快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然而,在周其仁教授眼里很“不友善”的网约车监管政策的出台,一时间让人们开始质疑滴滴是否真的是“分享经济”。

如同程维所说,“只有迎接挑战和成长的压力才会成长,只有面临死亡才能够真正突破。”作为一种信用经济,中国式“分享经济”该走向何方,引发各方深思。

十、李彦宏

“一月份的贴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了网民对百度的广泛批评和质疑。其愤怒之情,超过了以往百度经历的任何危机。”李彦宏在2016年5月的一封内部信中,对百度信任危机进行的反思,让人们意识到了他的2016年是以危机拉开的序幕。

其实,对于百度,危机不止于此。

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不断壮大,身为BAT之一的百度在人们眼里似乎离第一梯队越来越远。

对于一名理想主义者,李彦宏天然的属于技术驱动梦想的类型。在一片质疑声中,李彦宏在2016年正式推出百度大脑,全面押宝互联网的下一幕:人工智能。

“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在李彦宏对百度危机进行的反思中不难看出,对价值观的坚守一直是李彦宏自我驱动的最大动力。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对人工智能投入最早和最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能否涅槃重生,在人工智能炙手可热的今天,对于李彦宏说来,挑战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