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程洁
摘 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技术创新是关键,本文主要从技术引进和创新分析角度切入,通过对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
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内涵
(一)技术引进的涵义。技术引进(Technology Introduction)简单的说就是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其中包括:产品设计、配方、图纸、工艺流程等,设备则包括仪器、样机等。有些学者从企业交易行为的角度考虑,做出这样的定义:(1)引进技术就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建立契约关系,传授专有技术、附带转让部分或全部工业产权为目的国际贸易行为;(2)技术介绍通过贸易的途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旨在对外获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获得工业产权的行为(吴胜功,2006)
(二)自主创新的涵义。自主创新是对于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陈劲是中国提出这个“创新”概念的第一人。他在1994年提出,自主创新是是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之后,企业所处的特定的发展阶段。郭昌欣(2005)从宏观层面来解释创新的意义,他指出,自主创新是为实现以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目标,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重新配置资源开拓创新的战略方针,以提高创新水平。赵晓庆,徐庆瑞(2002)提出,创新是通过在原有的技术平台进行改造或改变核心技术,开发出新产品的过程。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地注重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经过多次的外部经济环境对国内制造业的影响后,我国国内创新投入在不断增加中。1997年,装备制造业科技从业人员在岗数约为71万,R&D投入236亿元人民币,2013年科技从业人员约为191万,R&D投入为4559亿元。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六年来装备制造业科技人员和R&D经费投入量很大,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突然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需求下降影响所致,这样就影响了利润水平,导致创新和投资下降。但2008年后,每年创新投入递增,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总体趋势是向上的。
一个行业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的企业获得的专利,二是行业创新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新产品的收入可以来表示。2013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专利数量为23119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75240.19亿元,占当年工业部门总量的59%。同我国的GDP一样,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量也很大,创新在工业部门的比例远远超过产值比重。在工业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的领先性符合其在中国产业中的“母机”地位,因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会影响到上下游产业,并且能渗透到工业的其他领域。2008-2013年,制造业的创新成果逐年增加,为国内装备工业技术进步的势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创新投入和创新角度来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主要由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带动的,并且许多关键领域是被动的,扮演着一个跟随者的角色。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现状问题归结如下:第一,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削弱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达国家通常集中进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制造业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全球分工中的低端位置。中国出口制成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商品,相对较少的大集工业设备产品,足以表明我们的劳动力在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地位。低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不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也不需要先进的设备。下游行业的需求相对较低的水平,创新能力上游产业不强。第二,目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不足。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多年来,我国对技术和设备一味停留在引进和使用上,忽略了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对于技术只使用了附加值,而缺乏长期发展的思考。目前资料来看,有4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开发。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尽合理。导致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生产相分离,制约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第三,技术引进来源单一化。中国技术进口主要来自欧洲和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一些国家仍然技术执行封锁。另外,我国企业高度重视单项技术引进,并且缺乏技术集成创新,导致大量的进口技术由于缺乏组合发挥不能达到最大效果。所以在技术的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相比,所以中国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12-13.
[2] 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科研管理[J],1994(2),32-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