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实践中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王细燕++周玫

摘 要:文章反思了当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在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适用性,结合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最后总结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一、引言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直接群体。 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低、班级的凝聚力认同感差、师生缺乏良好互动、班集体运作能力差等。如何解决当前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团体心理辅导已不仅仅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其他学生工作中。北京大学已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创新高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完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引入班级建设中。以整个班集体所有成员作为团体辅导对象,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借助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具有适用面广、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等特点[2]。

(一)班集体的共性心理需求为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年龄相当、社会经历大致相同,班级成员的认知发展状况处于同一水平,所面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和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心理需求的相似性为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而且,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符合群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个班集体,个体成员之间要求遵从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取向。班集体的这些特点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促使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常以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形式轻松活泼,而青年学生爱模仿、喜合群,从众心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开展并深受大学生欢迎。另外, 团体心理辅导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借助团体本身的力量来学习某种生活经验或改变某种不良行为,并获得有益的集体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常在200人左右,若按照问题管理,找“问题学生”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辅导员的工作将是非常繁重的。团体心理辅导以预防和发展教育为主,通过构建安全、良好的沟通氛围,能较好的解决学生面临的发展问题。团体融洽的人际关系气氛能减少对立气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类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应根据班级建设目标,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则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也应不同。

(一)一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大一新生离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来到大学校园,大学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三年成为大多数人的问题。新生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大学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团体凝聚力。

根据大一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心理特点,笔者曾组织开展过 “我的大学我的家”、“我们在一起”、“牵手你我他—人际交往团体” “自信心训练营”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帮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二年级班集体建设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二年级学业负担有所增加、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情感困惑更加突出,专业与理想的矛盾逐渐加剧,学生的心理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如何有效组织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与性压力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人生我规划”“恋爱心理辅导” “学习能力提升团体辅导” “领导才能提升工作坊” 等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明确人生的目标,学习处理恋爱情感问题。

(三)三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三年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就业过程引发的焦虑、挫折等情绪问题也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过程的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生存选择能力。“应对就业焦虑团体辅导”“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越压越有力—压力管理团体训练”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胜利完成就业过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来设计。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如下六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我统一性混乱,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2)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差的问题;(3)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4)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5)性心理问题;(6)生命意识问题。设计者们可依据班级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类型,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其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结合中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注意做好被辅导班级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有知情权。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是自然班级的全体学生,不是通过招募或甄选确定的自愿参加者,对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安排没有足够了解,容易对团体辅导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加了班级团体辅导。最常见的抱怨是“我们又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是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抗拒和消极抵触情绪。百拇医药

基于此,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与普及心理辅导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辅导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首先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什么,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的大致过程,辅导的功能、班级成员在辅导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还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录像及照片,讲述以前参加团体辅导后一些学生的变化、进步与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班级团体辅导的兴趣。团体辅导的主题可以由辅导员和学生商讨确定,这样能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

(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不只是一次次游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辅导活动设计的主题应该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要。辅导主题确定之后,借助心理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纸笔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成长,促进人格完善。游戏只是团体辅导的方式之一,团体辅导更注重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及行为训练过程。

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辅导主题的把握和设计不够到位,易出现团体辅导流于游戏形式,甚至是辅导主题依附于游戏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就容易出现疑问“为什么老师要我参加这样小儿科的游戏呢?”、“感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很好玩,可是除此之外我感觉没什么要分享的。”这样的辅导效果是差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一次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一般分为关系建立阶段、主题实施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需要6至8次左右的活动构成,每次活动围绕辅导主题且都有特定任务。而在实践操作中常见将一次班级同学的团体活动作为团体心理辅导。这样团体的凝聚力、成员之间坦诚、安全的团体气氛还没有建立起来,辅导就匆匆结束了。这样的团体辅导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而且还会让学生对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产生失望情绪,他们会觉得班级团体辅导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由辅导员担任。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自然班级作为辅导对象,班级辅导员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最为了解,班级学生对辅导员也更为信任和熟悉,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通常由辅导员作为团体的领导者。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无法胜任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考虑到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以先由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对辅导员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辅导员根据班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或学生发展主要任务确定团体辅导主题,和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共同商讨确定辅导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团体动力的发展方向,随时调整相应安排。这样多次实践和总结之后,班级辅导员也能很好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能。辅导员也可以充分利用外出培训的机会学习团体辅导技能,接受正规实践和督导,掌握开展各种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瑾.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学为例[J], 北京教育(心理教育),2011年第6期

[2] 樊富珉 ,何瑾编著.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 杨青松,林丽娅,周贤君.高校班级建设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年6 月第6 卷第6 期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