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蒋 婷
【摘要】 对外贸易结构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对外贸易结构的最新研究发展进行梳理,大致将国内外的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对外贸易结构整体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内容和方法,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所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对外贸易结构;研究前沿;国内外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各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结构比贸易量更能体现出一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于是,由对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关于对外贸易结构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国际贸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国外研究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完善,国外开始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对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在对外贸易结构整体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一)对外贸易结构整体上的变化
国外学者对于对外贸易结构整体上的变化的研究大多是以某一国家或区域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实证研究为主,对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特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亚洲作为研究对象的有Malcolm Dowling和David Ray(2000),他们通过对亚洲各国金融危机前20年来贸易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此期间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贸易出口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并且贸易结构上已经由初级产品出口转向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对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作者认为亚洲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促进了亚洲对外贸易出口的增长,世界各国对工业制成品需求的提高和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的下降促使了亚洲各国贸易结构的转变。此外,作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拉动了贸易增长和促进了经济复苏,但从长期来看,贸易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取决与三个关键因素:与国外在亚洲公司的联系、技术的获得和发展、技术研发投入的程度。Daniel Lederman、Guillermo Perry和Rodrigo Suescun(2002)从总体上分析了1983-2002年这一阶段中美洲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选择。以上两者的研究是通过数据对一国的对外贸易特点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也有国外学者通过对贸易伙伴国之间各自的贸易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他们之间双边贸易的结构特点和未来贸易可能性及趋势。Sang-yirl Nam(2003)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各自的贸易结构及三者之间贸易的可能性。文章中他较全面的分析了三者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其双边贸易及区域内贸易中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其对外模式结构中补偿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并且运用贸易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 of Trade)对三者之间今后贸易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Michael G. Plummer(2003)从宏观上分析了亚洲在与贸易伙伴美国进行贸易交流过程贸易结构和模式的变化,并以亚洲与欧盟的贸易作为一个对比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a、对于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私有部门主导(private-sector-led)区域一体化得到了加强,在这之中美国始终保持着此区域最重要出口市场的地位;b、在过去的10年间,亚洲的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与其他关于亚洲贸易结构的研究是一致的;c、机械与运输设备已经成为了亚洲进出口中最重要的部门,而在这一转变中美国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作者还以越南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为例,提出了亚洲在与美国发展多层面经济关系时将面临着政策上的挑战。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对于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有:
1、根据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并对传统模型进行拓展,将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融入其中,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入手,研究对外贸易结构。John Romalis(2004)研究探索了要素禀赋如何影响一国贸易的商品结构的改变。他对赫克歇尔-俄林的H-O模型进行的拓展,将H-O模型与克鲁格曼基于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性基础之上的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结合,并在垄断竞争和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对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详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研究所基于的两个假定:a、密集使用本国要素丰富的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中占有更大份额;b、一国要素的快速聚积会使他的生产和出口结构转向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业。在Thomas C. Lowinger(2001)的研究中,他首先回顾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各国之间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差异,而里昂惕夫之谜对此模型提出了质疑,之后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劳动者技能的差别也应该加入到自然资本中来考虑。作者认为由于生产的投入包括自然资本的获取和更高技能的拥有,理论上可以将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结合,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将巴西的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结合来考虑,将二者与巴西的主要贸易伙伴(南美工业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比较,他发现将人力资本加入其中比只单一的用自然资本更能解释巴西商品贸易的构成和贸易的流出,并对巴西农产品出口给出了合理解释。Hans-Jurgen Engelbrecht(1992)将技术的提高纳入形成一国产业比较优势的要素来考虑,他以澳大利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商业部门的研发强度(R&D intensity)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在R&D密集的制造业中并不存在比较优势,但是研发投入的支出很大的增加了澳大利亚非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可贸易性,这个结论支持了寻找合适的国内外市场发展研发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是可行的。
2、根据新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为解释随之出现的新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假说,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差距、差异性产品、公司内贸易等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许多学者根据新贸易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1)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这使国际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推动各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国外许多学者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Stephen Ross Yeaple(2006)对目前关于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影响效应的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通过建立模型,主要对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产业领域的跨国公司的企业内贸易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美国跨国公司的行为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跨国公司的活动改变了国际贸易结构,尤其对中等收入国家的影响更大。Xiaming Liu、Chengang Wang、Yingqi Wei(2001)研究了外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他们对1984-1998年间19个母投资国或地区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显示他们之间表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进口的增长促使了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又促进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Qing Zhang、Bruce Felminham(2001)研究了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与总出口的因果联系以及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各省的出口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建立ECM模型对1986-1999年间各月的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中国总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双向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出口。
(2)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中的运用。产业内贸易历来也是国际贸易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把产业内贸易运用到对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来。Fukao Kyoji、Ishido Hikari、Ito Keiko(2003)研究了东亚垂直国际投资对东亚各国间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东亚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区域内对外贸易模式呈现出先所未有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产业间贸易仍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模式,但是所占比重却在逐渐下降,产业内贸易(包括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加。通过建立模型对电子机械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与欧盟的垂直产内贸易进行了比较,证实了研究所基于的假设:垂直产业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外包产业是密切相关的。这说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对东亚区域内垂直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区域内的贸易结构。
(三)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做出了更深入的研究。Xiaohui Liu、Peter Burridge、P.J.Sinclair(2002)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对各变量间进行协整性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三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联系,并且在开放性政策环境下表现出相互的加强作用。Mazumdar(2002)通过研究认为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的结构和方向,即只有当一个国家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反之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则未必能带来经济的增长。Raja Kali、FaBio Mendez、Javier Reyes(2007)重点研究了一国对外贸易伙伴国的数量和对外贸易的集中性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选取了1980-2000年间15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贸易集中度的变量,运用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发现,贸易伙伴国的数量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富有国家表现得更强;贸易集中度与各国经济增长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经济不发达国家表现得更强。
二、国内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也作出了很多关于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
(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特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魏浩(2007)在《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文中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的五大问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出口商品过于集中,出口国际地区结构集中,出口国内地区结构集中,外贸依存度高。并指出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外贸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祖德明(2007)在《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分析》中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在外贸依存度、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额三面存在着不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及其调整对策》中赵普平(1998)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阐述,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变化,并在文章的最后对对外贸易的增长因素及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文凤萍(2006)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一文首先对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这些理论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和技术、产业内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等方面。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WTO条件下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洪银兴(2001)在中国加入WTO这一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结构调整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沙卫平(1999)在《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中的产业影响分析》中分析了我国的产业特征对其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主要从贸易产品结构、贸易方式方面阐述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相互关系。安占然(2005)的《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适用性分析》通过对各种贸易理论中有关贸易结构决定因素观点的梳理,分析了一国技术差距、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冯雷(2003)在《大国条件下招致的关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动态变化及未来贸易摩擦重点领域》中阐述了贸易规模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贸易主体的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和出口市场与进口货源四大贸易结构上,文章最后并对中国未来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分析。
(三)对外贸易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徐光耀(2007)的《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四国作为样本,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李兵(2008)在《进口贸易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对1980年到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及现状研究》中蓝庆新(2001)关于对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度量进行了论述,并就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和实证指标分析。
三、评论和启示
自开始对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关注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做出了相当多的研究,极大的加强了我们对对外贸易结构的认识,加深了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理解,也为各国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对比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国内外研究上存在的差别。从理论基础来看,国外学者注重结合传统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等之外的其他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对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而国内对有关于技术因素、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等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主要从本国要素禀赋、贸易规模及与他国产业结构互补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基于实证基础之上,注重数据、模型的选取和应用,国内研究在实证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虽然国内外对对外贸易结构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仍然还不够全面。从以上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可以看出:
1、国外文献关于对外贸易结构整体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某一个国家或区域之上,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新格局的视角来研究一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研究还不多,而国内研究多是以我国的贸易结构为研究对象,且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特点的研究大多仅限于表面,没有透过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对于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学者虽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只局限于用贸易理论来解释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原因,本文认为可以加入更多因素来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比如各国社会资本的差异是否会对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从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重视其他因素对贸易结构的影响,而忽略了贸易结构自身各方面的相互影响,比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区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外贸易模式结构与商品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大多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从动态的角度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的增长的研究。
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有关于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研究上还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还需要对对外贸易结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将对各国判断对外贸易长期发展趋势、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China, Japan and Korea.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Working papers.2003:1-4 Malcolm Dowling, David Ray.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sia: historical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Asia Economics. 2000(11):301-318
[2]Daniel Lederman, Guillermo Perry, Rodrigo Suescun.. Trade Structure, 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Policy Options in Central America. The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0,11:1-39
[3]Sang-yirl Nam.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Potential between 1
[4] Plummer, Michael G.. Structural change in a globalized Asia: macro trends and US policy challenge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4:243-282
[5]John Romalis. Factor Propor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modity Trad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5:67-9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