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汪晓梅
我国是农业大国,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农村人口为6186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45.2%。内蒙古自治区也是我国著名的农牧业大区,截至201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人口为1014.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5%。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能够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庞大的农村人口数量对农牧业信息的传播需求自然也是居高不下。良好的农业信息传播可以促进我国的农业科技顺利地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对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农业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的进行传播,不但是广大农村人口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应担负的责任。
从全国范围看,国内主要的农业大省的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台大多设有对农专业频道,如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和陕西农林科技频道等;广播也大都在省级电台频率中设有专业的农业信息传播频率。而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虽然是农牧业大省,但是在农牧业信息传播方面却整体处于落后状态。
要想更好的服务农牧民,为农村牧区传达急需的农牧业信息,了解农牧民的媒介接触习惯至关重要。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农村牧区的群众相对文化水平较低,尤其牧区,不少群众甚至看不懂汉字。所以,正确认识现状,选择适当的传播手段对于农牧业信息及时、准确、高效的传播就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农牧民受众中依旧重要的广播电视方面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全区人口达到2422万人,综合覆盖率达到98%。特别是2015年以来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建设,使更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能够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但是,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缺少专门针对农业信息传播的平台, 2016年4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农牧频道正式开播,真正填补了省级电视媒体在对农信息传播中的缺位。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先后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干部职工进行了访谈交流,同时也进村入户,与乡镇苏木、嘎查村负责人以及农牧民群众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访谈交流笔者发现,在全区范围内看,农村牧区的群众总体上对我区的广播电视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但也提出了不少发展中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与内容建设的不平衡。
一、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覆盖全区人口达到2422万人,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8%。特别是2015年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使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
按照“十二五”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个别尚未覆盖的村和嘎查不到4%,预计在近期的“十个全覆盖”建设进程中能够全面解决。未来“十三五”期间,广播电视应进一步强化针对农村牧区的内容建设。
二、卫星直播节目丰富但不接地气,服务本土的当地媒介缺失
与有线用户不同,“村村通”、“户户通”用户目前只可以收看、收听52个电视频道和10个广播频率,这其中包括央视各频道、各省级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汉语卫视及6个地面频道以及部分央广、区级广播频率。而在这些频率和频道中,很少有整合打包各地级市甚至旗县的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也就是说,在内蒙古仍旧有不少农村牧区的人口,无法通过当地媒体贴近实际的宣传和解读,及时了解掌握“三农”政策在本地的落实执行情况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许多农牧民反应,在新闻节目方面,他们平时主要收看的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内蒙古新闻联播》。在宏观层面,农牧民们通过两级媒体的新闻节目,对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是有所了解的,但这些政策在当地的落实执行情况、特别是关乎他们生产生活的惠农、惠民政策以及市场动态等,他们需要当地媒介更接地气的宣传和解读。
我们通过问卷与座谈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所收听、收看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多来自毗邻省区,对于不能收听、收看区内地面频道的广播电视节目颇有遗憾。本地媒介覆盖的缺失,造成了当地媒介信息与本土受众需求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尴尬局面。
三、服务“三农”节目内容匮乏,农牧民对电视媒介忠诚度不高
在访谈中,笔者通过走村入户,问卷调查,了解了农牧民收听收看需求。随着“村村通”、“户户通”的建设,广播电视走进了农牧民生活。由于看电视来的方便,电视成为农牧民最主要的媒介接触方式,农牧民看电视的时间是听广播、阅读报纸杂志时间总和的2倍多。虽然电视成为农村牧区的强势媒体,但广大农牧民对电视却缺乏忠诚度,主要原因是大多电视频道的内容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主题,新闻节目中有关农村、牧区的相关报道也非常有限。在“村村通”、“户户通”的传输的频率、频道中,只有中央电视台第7套(军事农业频道)、和“绿野”频率等电视节目是针对农村牧区受众的,在当地农牧民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收视率。而这些少量的对农村牧区节目,难以全面提供农牧民需要的农牧业科技创新、土地草场流转确权、新农村建设、进城务工、农产品市场动态等重要政策信息,其内容、数量、品质、结构、类型上,与农村牧区的受众规模极不相称,严重失衡。很多农牧民只把看电视当做农闲时打发时光的娱乐工具。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牧区观众收看电视时,选择影视剧、综艺节目的达到64.10%,高于选择新闻的57.3%。主流媒介符合农牧民收看需求的内容不足,导致农牧民对电视媒介的忠诚度不高,成为当前农村牧区的媒介现实。近期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播的农牧频道,在兼顾盟市、旗县两级媒体的利益和作用,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针对农村牧区的内容建设当做首要任务,以完善健全农村牧区媒介公共服务体系。
四、小结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近开办的农牧频道,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面向农村牧区受众,做好服务“三农”服务这篇文章,与其他新媒介密切合作,加强人才培训,制作满足农村牧区需求的节目。另外新的农牧频道要做好媒体整合这篇大文章,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媒体传播手段有效融合,实现主流导向的时尚化传播。除此以外,要提高对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视程度,培养和选拔专业人才,大幅度提高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长、栏目,提高编译和自办水平,以满足蒙古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