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 玫 张 静 罗 茜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工业行业发展演变情况
李玫张静罗茜
工业是西安主导产业,对西安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轻重工业均实现较快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回顾分析1978年以来我市工业行业发展几个关键阶段,有利于明晰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改革开放;西安工业;行业发展;演变情况
(一)1978-1982年,轻工业总量高于重工业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物资匮乏,为以生产消费资料为主的轻工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1978-1982年间,我市轻工业占大头,轻工业占比在52%-69%,对全市工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图1 1978-1983年我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
在此期间,我市工业主要涉及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等。其中,机械工业、纺织工业蓬勃发展,分别占全市工业40%和30%左右,其他行业占比较小。前六位行业依次是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其他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缝纫工业。
(二)1983-2002年,重工业总量是轻工业的1-2倍
1983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总产值9.18亿元,总量超越轻工业,是轻工业的1.2倍。重工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总量一直高于轻工业,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图2 1983-2003年我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
在此期间,我市工业门类发展逐步齐全,截至2002年,全市工业涉及36个行业大类,工业总产值总量排前六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织工业合计占全市工业6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合计占全市46.4%,为今天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2003-2004年,重工业总量是轻工业的2-3倍
2003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完成工业总产值454.72亿元,达到轻工业两倍以上,是轻工业的2.5倍。
图3 2003-2005年我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
2003-2004年,我市工业门类发展进一步齐全。截至2004年,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除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采矿业工业外,其他37个行业大类均涉及。工业总产值总量排前六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合计产值占全市61.0%。其中,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53.1%,装备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开始在全市工业中一支独大。
(四)2005-2007年,重工业总量是轻工业的3-4倍
2005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完成工业总产值741.86亿元,达到轻工业三倍以上,是轻工业的3.1倍。
图4 2005-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
截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37个行业大类,总产值总量排前六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合计产值占全市62.6%。其中,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53.6%,比前一阶段发展更为突出。
(五)2008年至今,重工业总量是轻工业的4倍以上
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发展更加突飞猛进,完成工业总产值1607.69亿元,达到轻工业四倍以上,是轻工业的4.0倍。
截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35个大类行业,其中汽车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居前六位,合计产值占全市45.5%,比之前年度占比低,反映我市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同时,多行业、多领域共同发展,包括石油加工、电力热力,以及总量较大的农副食品行业等。
综合而言,1983年是我市轻重工业发展分水岭,以生活消费资料为主的轻工业下行,以生产资料为主的重工业快速发展,总量超越轻工业,对我市工业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行业看,我市工业门类发展逐步齐全,其中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1993年开始,即为我市第一大工业行业,2012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新的行业分类,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拆分为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两个大类,汽车制造业依然承担“领头羊”角色,一路领跑。
(一)贡献特点
从总量看,2014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488.02亿元,占全市GDP的27.1%,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04.12亿元,占全市GDP的23.7%,占全部工业的87.6%。工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和贡献同比均有所降低。
从用工看,2014年,全市工业从业人员84.8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15.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从税收看,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实现工业税收48.0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二)结构特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全市114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外资投资企业分别有1025、25和96个,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2.6%、1.8%和15.6%。内资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其中有限责任公司产值占全市51.3%,我市工业经济已形成以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
从隶属关系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分别有85、73和988个,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245.00、848.43和2867.6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1%、17.1%和57.8%。市属企业个数多、总量大,占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从企业规模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有61、161和924个,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488.01、887.56和1585.5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17.8%和32.0%。大中型企业个数虽不多,但产出总量占全市近七成,引领我市工业发展。
目前是西安工业发展的较好时期,也是困难较多期,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主要面临的机遇:《中国制造2025》出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等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产业“逆转移”及工业化浪潮的冲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任务艰巨等。全市上下要坚持大力推进招商,统筹布局产业集群,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渭北工业区发展,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作者单位:西安市统计局)
[1]林温环.我国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变迁及国际比较[J].现代商业.2010(03)
[2]盛世豪.浙江工业结构演变过程的基本特征[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01)
[3]丁焕峰,曾宝富.我国十大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活力比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
[4]杨冬民,孙赵勇.我国工业结构有序变动的内在因素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