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财务管理浅议

时间:2024-05-04

孙兴宇

摘 要: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进程。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高校财务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是由国家负责管理的公益性事业,作为国家的全额预算拨款单位的高校,其资金的收支、生源规模大小、毕业后的工作分配等一系列项目由政府统一管理。可现如今,由于教改的逐渐深入,高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高等学府在过去是全额拨款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却是逐渐走向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过去是完全附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现在却是具有完全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体。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要在预算机制、内部控制、服务理念,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转变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对高校财务发展的改革要求。

一、目前发现的主要问题

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地突出了各种各样矛盾、问题。例如高校办学费用不够与招生扩大化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就非常的突出;还有就是高校的财务工作模式仍以“收付式报销型”会计理念为主,这与当前高校的改革发展是格格不入的,是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其具体外在表现为会计主要工作的重心还滞留在报销、核算、记账等方面,人为地强调服务意识而忽略了控制管理职能;工作管理目标不明了,会计核算管理仅仅滞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资金划拨、支配使用上面,这充分说明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还有着很大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的需求和潜力。以上所说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严重阻碍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

(一)会计分析的工作环节薄弱,会计工作着重于核算核销,忽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现在高等学校会计单位的设置一般都是财务处,下面设有核算科,资金结算中心,学费管理科及预决算等科室。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会计核算业务仍然是十几年不变的“报销型会计模式”,其工作流程是报销、记账、核算。由此而产生的内部基本信息及外部决算有关信息则仅限于过去多年的陈旧数据和历史信息解释;工作着重于事后的监督和改正,对于各类会计事件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研究分析做得十分的不到位。财务管理仅停留在核算财务数据,而对于现金优惠考核、财务分析、奖惩措施没有深入地挖掘。财务的分析研究是使用会计报表,企业策划,和其它的相关材料,在一段时期内对大学财政收支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的系统的分析,从而把握高校财经活动的客观规律。在高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当中,将逐步确立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财务分析也将是高校的各种财务决策所依赖的根据和结果,所以对于财务分析必须能够完整地考核高校整体以及各个二级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以确保对决策机构给出本校的综合的、科学的分析的评价。

(二)对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重视不够

高等学校办学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社会效益是终极目标,经济效益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从高校的视角出发,其内容主要有规模效益、结构效益、管理效益、质量效益、文化效益。高校应根据这五个具体内容探索增强学校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基于某些制度性原因,高等学校的相关经济管理单位,还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经济模式,还没有实际的科学的财务意识,在拓宽市场,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各个方面缺乏有效的经济措施。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学校的科研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资金运转不畅,严重阻碍了高校和向高规格经济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三)没有完善的预决算管理机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维系一所高校运转最重要的是争取资源的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水平。教育经费的筹措及其计划与使用,对于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财经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它的预决算工作的管理,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其管理水平是评价一所高校财经管理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高校各个方面的协调、运作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远景规划。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已经逐渐实现了实体地位,这是与国家的高教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改革同步深入进化发展的。现在可以看出,过去的高校财经预决算运转形式已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深入研究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都知道,大学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由预算部门的实际预算来实现,但在现实情况下,往往由于准备时间较短,财务预决算的编制过程不透明,致使财务数据不精准,内容欠完整,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今工作后的发展方向和操作重心。再加上学校有关领导往往随意使用资金,视预算如形式,完全不顾年初所作的资金使用计划;学校的财经方案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在资金分配上不能着眼于学校的大局,只是简单地考虑本级单位和部门的利益所在,无视其它部门的需要,从方方面面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使学校的财务预算失去了它的约束力度和法律强制意义。

(四)没有系统的财经管理制度,财经体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一直不是很顺利,财经管理体制改革不是很明晰,过去旧有的集中管理,领导统一的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当然,旧有的管理机制有其一定的优势,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将学校的财务进行归集,从而统一口令,专心干大事。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的明显,那就是在上下的财务关系上不能合理地进行理顺,容易束缚手脚,不利于促进下级单位的积极性,放开了怕乱,过度集中了又成铁板一块,资金运转不流畅,过于死板,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一统一放的死循环中不断内耗,从而阻滞了整个学校的改革步伐。目前高校财务的一级管理机构一般来说是财经计划处,财务处有专门的学校分管领导,财务处直接的下属单位也最少有七八个部门,按照以上所述,财务处在协调上下级关系当中,必定扮演着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室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级的关系,难于在高校的改革大潮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责功能和作用。

(五)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内控机制

当前国家高等学校的发展步伐加快,从而其内控机制暴露出了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乏、内控机制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首要一点就是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价机制。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构建内部控制流程管理,从而强化高校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推进现代大学的财经制度建设。如今高校发生的一些经济类案件,有违纪的也有违法的,大多都和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关,各种各样的教训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内控机制不严密的表现大概有以下几点:1、内控机制覆盖的范围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的内控措施仅仅只是针对预算内的经费控制,而对于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的预算以外的经费往往人为地有意或无意地疏于管理和控制;还有就是一些单位仅仅只是将学校的一级财务预算纳入财务内控机制的范筹,而将学校大量的二级核算单位排除在外。有的即便纳入内控范筹,但一般不能做到监督到位,控制得力。这必将导致财务人员出现各种各样的资金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2、内控机制所涵盖的必要的内容缺失。例如内控的项目论证机制缺失,启动、决策机制未建立等等,这也都会给学校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3、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执行机制。根据多所高校的统计考察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不是没有建立内控机制,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的建设还非常得好,起步较早,起点也较多,但问题出在人浮于事,没有干事的人,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监督和问责机制,造成了制度形同摆设的不良局面。

二、谈几点今后整改的具体措施和粗浅建议

各种问题的产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体制也好,机制也好,主观也好,客观也好,发现了问题就需要我们去及时地进行修正。第一,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尤其是分管财务的校级领导,一定要加强财务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对于学校内控机制的认识。科学地,有计划地带领学校财务部门开展相关的财务工作。一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学校的财政实际状况合理分配有限的经费资源,做到以最少的投入,办最大的事情。其次是在提高自身的工作管理水平的同时,带动全校财务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从而拉动提升整个学校的财务实际工作水平,为学校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升财管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

在进行一年一度的会计继续教育的同时,平时业余时间要时刻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关注新的国家财经动向,包括法律法规,及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和改进。通过大量的横向交流与沟通等方式,学习先进单位在高校财务领域内的出现的各种先进做法,不断拓宽我们的经济视野,提高会计创新能力。在自身职业修养上要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中讲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格工作流程,洁身自律,敢于同各类财经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坚守职业操守,努力提高本职会计业务工作能力,为学校的经济发展,办学效益奉献我们的技术知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成本效益观念

高校财务应按照高校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按时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类报表。各二级财务单位有必要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及时给学校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层制定有效的高校发展计划。这就要求高校的会计核算必须是权责发生制,以往会计年度的各类费用也应该按新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分摊。同时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各类活动成本的成本分担机制,保证学校各类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继续教育力度,提升财务报告的分析能力

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单位负责人根据本单位的财经报告,对本单位各方面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计划和决策,而不是在于对日常的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和记录。最终是要以精英实力来对各类会计报表做出精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这些有效的分析,来减少学校各类决策的失误和降低相应的财务成本,从而做好学校资产的红管家。

(四)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计划进行学校的财务管理,增强预算管理认识,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项目条条分明,预算标准落实到位,做到全校每个基本预算单位,对本部门本年度的预算计划心中有数,严控预算内的开支,不做预算外的无计划的开支项目。建立健全预算控制监督体系,一旦发生超预算的现象,能做到及时报警、纠错及问责。这就需要各高校投入相应的资金开发和引进高端的预算管理技术和手段,打破旧有的预算模式,采用先进的预算模型,如弹性模型,零基预算模型等,让高校预算存在于财经建设的各个层面,为学校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五)全面建立健全高校会计的内控机制

强化内部控制,严格履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个会计岗位要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重新设定。关系重大的职务要分工落实到位,相互之间要有层层的牵制作用,要害职务之间能够做到互相监控,互相管制。资金结算中心必须建立专门的会计内控机制,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岗位和人头,实现账目和资金的分离,公章和票据的分离。会计资料必须有专人专室进行保管,定期进行专门的审定工作,制定严格的审定程序和周密的审定方法,尽量将各类财经危险信号抑制在内部会计控制阶段。只有这样,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成为保证高校长期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武器。

(六)进一步理顺和完善高等学校的财经管理的机制

首先,依据高校新的财务制度的规定,高校和财务管理体制就是八个字,即“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者是分级管理,后者是对于较大规模的学校来说的。但不论是集中管理,还是分级管理,都需要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财经情况进行民主集中确定,不能违反国家有关的经济法律制度和各类财经法规,同时一经确立,高校在以后的财经活动中就不可随意更改。其次,高等学校的财务处是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要由专门的校领导分管,实行直接领导,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各类财经活动。履行会计核算、记录,会计统计、分析,直至形成各类会计报表,帮助学校领导层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为学校长远发展履行好模块功能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亮.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7(12).

[2] 彭利萍.加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7(03).

[3] 刘玮敏.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途径[J].财会研究,2007(07).

[4] 杨维琴.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强化的几个方面[J].教育财会研究,2006(01).

[5] 张依群.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践[J].事业财会,2005(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