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美琪
摘 要: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结合分析我国人口相关统计指标的数据,进行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造成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同时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进一步减少。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劳动力供给数量产生影响,还通过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负作用影响我国劳动力供给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这不仅得益于制度创新改革和丰富廉价的自然资源,还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人口红利。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水平多年低下与预期寿命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发展。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给也产生相应变化。即使我国现阶段人口结构仍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多、比重大为特点,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人口红利依然存在。然而,人口因素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滞后效应,使得关注研究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存在影响,并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学术界早已开始了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国际学术界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但是大多数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主体。[1]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国际上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同时对于我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思路。[2]国内学者涉及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研究多是集中于老年人口本身及其带来的后果,或是集中于老龄化对财政政策的冲击上;也有学者关注人口老龄化进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但基本集中在观察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趋势。[3][4]而对劳动力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城乡变化等方面问题关注较少。
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现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特殊的政策背景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局面。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高速增长等差异于发达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具有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趋于高龄化、不同地区老龄程度差异大等特点。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各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量必然减少,而劳动力供给总量取决于各年龄段劳动年龄人口量和劳动参与率,因此必须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劳动参与率来阐述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根据人口普查和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从1990-2005年间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总劳动参与率下降了2.91%,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率下降幅度较大,为17.15%。结合教育发展的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预见,我国青年人口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中数量是逐年降低的。中年群体因为较为成熟的劳动能力和较重的社会责任,其劳动参与程度较高,所以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较少。老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15年间基本维持不变,可见老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是总劳动参与率几乎维持不变的原因。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给呈现出整体劳动参与率逐渐下降,老年劳动人口比重上升而青年劳动人口参与率较大幅度下降的状态。
三、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一)对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数量一般是由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来决定。因为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则一定会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应的下降,所以劳动年龄人口也会出现老龄化。如果长时期的持续老龄化状态,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会出现困境,可能导致供给数量的短缺。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使得劳动参与率下降。因为随着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持续增大,将会对劳动参与率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劳动力绝对数量。所以,劳动力数量的钝化、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是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5]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但由于少儿抚养比过高,总抚养比一直维持在高位。[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总抚养比开始显著减少,因此更利于形成生产型的人口年龄结构,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是,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总抚养比开始逐渐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再朝着生产性方向变化。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初发布的数据表示,在2013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相较于2012年进一步减少为91954万人,与此同时也伴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逐渐缩减,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日趋老龄化。从1982-2015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却日趋老龄化。自1990年以来,青中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同时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这也符合于上文所阐述的我国劳动力供给现状。
由于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逐渐下降,因此在20年后,当这些青年劳动人口成为中年劳动年龄人口时,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的中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更低,这将使得他们身上的重担更加的繁重。长此以往,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将会继续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二)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
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当该年龄段的劳动年龄人口到中年以后,他们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体力和精力下降;同时随着知识不断的更新,他们掌握新技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随之下降,劳动生产效率往往低于青年劳动力;再加上抚养负担的加重,劳动参与率的减少,这将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质量的下降。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工作经验更丰富,眼界更为开阔,相较于年轻一代更具有优势。但是从整体趋势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体力劳动者为主的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较少。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发展教育,但相较于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尤其是日本,我国人力资本素质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质量,增加其劳动生产率,从而抵消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所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损失。因此,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我国青中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导致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人口老龄化还通过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劳动者身体机能下降、不愿接受新事物和职业培训,其劳动生产率相较于年轻一代越来越低。所以,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负面作用。因此,本文对此提出两项政策建议:
第一,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通过增加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用,促进产业类型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为资本密集型;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依靠人口红利带来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状况转为依靠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为主的持续性经济发展,从而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来抵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应当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强调职业培训,并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本优势。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教育大力推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面逐渐广阔,而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忽视职业技能培训,使得大量大学生自身技能与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的局面。因此,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专业素质,侧重培养职业技能,这才能与就业需求相匹配,进一步抵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老龄劳动者所拥有的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优势,企业或高等院校应当聘请或邀请其定期或长期为中青年劳动者提供职业教育和指导,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传承的循环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肖欢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J].2014(1): 22-26.
[2] M. Das, P. NDiaye. Chronicle of A Decline Foretold: Has China Reache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Z].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 No. WP/13/26, 2013.
[3] 童玉芬.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人口研究[J],2014(2):52-60.
[4] 郑真真.廖少宏.人口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中国劳动经济学[J],2007(1):97-108.
[5] 潘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6] 郭瑜.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3(11):49-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