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04

药飞飞 阮怀堂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药飞飞阮怀堂

摘要:随着“互联网+”不断被提及,它提供的这种互联网思维也正在被广泛应用,而这种思维的关键在于创新。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才是其发展的出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方法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方法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河”的媒介和工具即“桥”和“船”,“过河”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方法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那么就无法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互联网+”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握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并且要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探寻“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的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1、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加速了教育主体的知识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深深地刻入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教学主客体都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大量的,且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而其又涵盖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些信息的获取使得教育主客体的知识体系不断扩充、视野不断开阔。同时也使教育主体产生新的教育理念,明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新的思路和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师承担着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随着其知识地不断更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

2、互联网参与的交互性增加了教学主客体间的互动。在“互联网+”的视域下,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更多学生敢于参与到其中增加其参与度;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共享性可以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得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相应提高,在这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热情。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共享性意识得到极大地提高,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只有以此为契机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有效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

3、互联网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新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包括:“两课”式直接灌输式教学方法、专题报告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创造新的途径和手段,改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互联网的普及,可使得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参与者”,摒弃教师直线式的知识灌输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因势利导采用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应用的基础学科理论加入科技的成分,这样子就会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二)互联网的不足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带来挑战

1、互联网时代教育主体不再拥有信息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经由网络传播,使得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占有信息优势,有时甚至会陷入集体失语的尴尬局面[1]。这就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必须要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改善这种困境,进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以及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

2、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的不利影响在扩大。第一,网络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增加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懒惰性,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一方面部分高校大学生较为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纵容”又使得部分学生上课只带一个手机,为的是随时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等。在学生缺乏参与性的课堂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将应有的行动要求传授给受教育者,这也就导致课堂内容的内化无法正常实现,最终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完成作业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资料,不加思考直接拿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

第二,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参差不齐,海量污秽信息正在腐蚀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生动形象性,使得这些暴力、色情、犯罪等等消极信息对大学生形成了直接的感官冲击。加之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以来的地域和国家界限已经被打破,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在不断降低,由于互联网的传播,许多国家都在利用互联网试图对国内的大学生进行不良思想的渗透,而这些不良信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此来抵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果一味地只用在过去产生过积极效果的方法,来应对和处理互联网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全新的任务和课题,是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目标,因此必须在继承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增强教育主体的创新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亦是一种创新型的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接受互联网是一种理念和一门技术,也要接受它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利用互联网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重建新的思维方式,探索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建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以往单向式的理论灌输法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变化。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社会热点或者焦点问题,开展案例分析,增加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同时师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一起获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来发言讲述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后,可以利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创建微信群,进行课后互动,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与课堂教学相补充。

2、建立共享性课程教学平台,拓宽课程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树立“用户至上”的思维,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将已有的障碍打破,使学生能够获得广泛的参与机会,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课程,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还可以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可以把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由一所高校牵头,建立多所大学广泛参与共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理论课程”的慕课。开放性和共享性都极高的慕课同时还可以让高校学生对所教授内容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复习。(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0

[2]任小龙 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青年教育,2014(7)

[3]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93

[4]杨伟荣,杨玉强.谈“互联网+”风口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济宁学院学报,2015(4)

作者简介:药飞飞(1989-),女,汉,山西晋中人,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阮怀堂(1962-),男,汉,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工程大学心理学研究会指导老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