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时间:2024-05-04

冯洁茹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分析法等对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成都市教练员选拔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教练员学历层次整体水平较低,且培养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就此提出要增进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选材范围,加大选材力度,提高教练员素质,坚定不移地走“体教结合”道路,着手建设新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

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是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础,是为国争光的主导力量。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下,四川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各县区业余体校都在积极地为培养田径后备人才做出贡献,才使得四川省的田径飞速发展。本文调查分析目前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影响和阻碍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弊端,使成都市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为四川省体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2014年两届成都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的运动员200人,教练员1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搜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及文献,为本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本次共发放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问卷213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5.7%;教练员问卷127份,回收121份,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5.2%,有效率为99%。

3.访谈法。通过访谈法向专家、学者及教练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论文提供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发端,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成都市主要选拔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主要通过中小学运动会,占29.5%,则其他教练员的推荐占25%。这表明我们的教练员在选材的时候,更多的依据青少年运动员眼前的运动成绩,而缺乏综合考察,忽视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具有盲目性。选材所需的仪器、设备欠缺,造成无法科学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二)成都市青少年田径教练队伍现状分析

1.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25-35岁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60.8%, 35-45岁的教练员占人数的19.2%。表明25-35岁的教练员为主导,他们缺乏经验和理论知识。中级教练占人数的35.0%,初级教练为22.5%,二级教师为20.8%,说明教练员从职称方面看较为专业。5年以下教龄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76.7%,这同时也说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员多缺乏经验。教练员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了解青少年发育、心理等特点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才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成绩。

2.教练员文化层次情况分析

由表3可知,74.2%是本课学历,仅仅只有5.9%具有硕士学历。20%是专科学历,不过大部分为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练。这表明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队伍学历层次基本合理。然而,优秀的教练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这方面还需要多加强。

(三)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现状分析

根据四川省体育局制订的四川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提出:加强业余训练,狠抓后备人才培养。完善以体育部门为主导,各级学校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业余训练兴办模式。形成以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础,以业余体校、奥林匹克体育学校为主干,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的业余训练格局。办好单项运动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近年来,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向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的途径较以前有较大改变,尽管现阶段还存在“体教结合”模式的中的“学训矛盾”,业余体校训练只单纯的看重竞技高水平体育人才,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只有少数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入了竞技体育的高门槛。还有部分体育人才则必须面对升学和就业的现实问题,这损失了部分体育人才的引入。通过访谈法得知,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体校将“体教结合”,促进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为核心,以发展文化素质为重点培养体育人才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成都市田径教练员选拔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方法仍然以主观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性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

2.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员中,年青教练所占比例较高,训练指导能力和执教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整体水平较低,职称结构状况整体不高。

3.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政府重视。

(二)建议

1.增进各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选材范围,加大选材力度,增强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提高成都市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练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基层年轻教练员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积累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坚定不移地走“体教结合”道路,与四川省体育局进一步加强协作,摆正位置,理顺关系,着手建设新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薛春林,解卫国 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9

[2] 左琳,陈峻,王晓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教练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3] 左琳,赵德岭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运动训练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4] 金帆,庄广秋 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 靳厚忠,陈广,陈云龙 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剖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 四川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Z]2007.12.28

[7] 黄香伯,周建梅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 田麦久 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9] 邢卫华 浅谈小学生业余田径训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