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姚冬琴
春夏之交,万物勃发。但石油行业却仍然被裹挟在深深的寒冬中。
从去年6月至今年1月,国际油价大幅跳水60%,给全球石油行业带来重大冲击。今年5月以来,国际油价震荡回升,但仍徘徊在每桶60美元上下,与去年6月创下的每桶107美元高点判若云泥。
自2008年那一轮国际油价暴跌之后,2009~2013年,中国“三桶油”海外并购金额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以至于有人把那5年称作石油行业的“中国并购时代”。巨额且快速的海外并购成效显著,中石油坐上了全球第四大油企的宝座,另外“两桶油”也都进入了前50强。并购同时为中国油企在海外获取“权益油”(指石油公司根据油田所占股份权益分成获取的原油,又称“份额油”,区别于原油市场买卖的“贸易油”)开辟了广阔前景。
与上一轮收购潮相比,这次油价暴跌后,“三桶油”在国际并购市场上集体表现低调。在“三桶油”集体低调的时候,另一支力量却异军突起。2014年全年,包括洲际油气、熔盛重工等在内,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油气规模超过22亿美元。
一位民营上市企业老板指出,在低油价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或将迎来海外并购的好时机。
油价下跌,“三桶油”并未“抄底”
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被称为“千万桶俱乐部”国家,三国每天的石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
5月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排在世界第四位,本土石油产量每天只有400万桶,但如果算上我们在海外每年1.3亿吨(1亿吨相当于7亿~8亿桶)左右的“权益油”,以及中国投资所撬动的产量,中国也可加入“千万桶俱乐部”。
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为了确保国内石油供应稳定,油源更加多元化,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国的油气开发,通过投资参与海外油田建设等方式,获取当地稳定的“权益油”。
但与欧美石油巨头相比,中国公司起步已经相当晚了。那些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的地方早已被占。中国公司去的大多是经济相对落后、需要投资,或者资源条件比较差、需要中国技术的地区。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竞相争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想获得“权益油”非常困难。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公司在海外最多的“权益油”来自非洲。在非洲获取“权益油”的过程中,“安哥拉模式”较有代表性,即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两期共40亿美元的贷款,在安哥拉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双方约定用未来开采的石油偿付,中国获取“权益油”。
不过,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各大石油公司正经历一轮资产缩水、减支增效的“阵痛”,企业在高油价下并购的一些项目就存在亏损的风险。中国公司的海外项目也难以幸免。
2011年,中石油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把重点集中在中亚、中东、非洲、南美与亚太五个油气合作区上,到“十二五”末,海外油气作业当量将达到2亿吨,加上国内2亿吨作业当量,到2015年,中石油油气作业当量将达4亿吨。这个目标看来难以实现了。2014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当量不到1.3亿吨,距离2亿吨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同样就海外油气业务提出过宏伟目标的还有中石化。2012年,中石化集团召开了海外上游“十二五”规划暨5000万吨目标部署动员会,会上透露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末,海外权益油产量要达到5000万吨。而该公司2013年权益油气产量为3871万吨,2014年估计为4000万吨。
与几年前的并购潮截然不同,这一轮油价下跌之后,“三桶油”并没有再行“抄底”。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三桶油”海外项目收购金额不到30亿美元,相比2013年暴跌了90%。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侯明扬撰文分析,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三大石油公司均强调发展质量优先于资产数量;二是此前数年的大规模扩张使各公司的财务状况趋于紧张;三是各公司都致力于吸纳整合其先前并购的海外资产,力争实现与其他资产的协同效应。
高层希望规范、提升央企海外资产的运营,或许是更深层的原因。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在对中石化集团巡视后指出,该公司海外一些油气项目收购程序不够规范,尽职调查不到位,有的实际运行效果和预期差距较大,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有的多年没有产出等。
一位接近“三桶油”的业内人士表示,“三桶油现在的领导层大多经历过曾经的并购潮,他们学到了经验,并购不是走完流程就胜利了,更重要的还有后续的整合、持续经营的问题。”
央企“休息”,民企“接力”
尽管央企暂时“休息”,但这一轮油气并购潮仍然如期而至。这回的主角是中国民营企业。2013年,中国民企海外油气投资额达到了10亿美元,去年这一投资额更是达到了22亿美元。
陈卫东分析认为,“这一轮并购最积极的一定不是原来传统的石油公司,而是非石油行业与金融企业的组合。石油公司经历了朝阳时代,也经历了‘炎热的午后’,现在进入‘黄昏’了。他们知道,再想轻松获取高额回报已经不可能了。而那些原来在低回报行业苦苦挣扎的企业,突然发现了机会。”
洲际油气就是转型者之一。2014年,洲际油气收购哈萨克斯坦马腾石油95%股权,实现主营业务由房地产向油气行业的转型,并把股票名称由“正和股份”更改为现名。
今年3月,洲际油气再度出手,购买哈萨克斯坦克山公司100%股份。洲际油气董事长姜亮表示,选择投资是从六个维度考虑的:第一是资源,第二是石油体系是否完善,第三是监管体系是否完善,第四是地面设施成熟程度,第五是两国政治是否友好,第六是税收是否优惠。
同样在去年更名进入油气行业的还有美都能源,其此前的主业同样是房地产。2013年12月,它收购了美国WAL公司,进入油气行业。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应当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油气,因为他们是自负盈亏的,会更市场化。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告诉记者:“民营公司投资油气目标很明确——并购金额在5亿~10亿美元,产量在50万~100万吨,处于中晚期的油田(已经投产,产油量逐年递减)。这样的油田人家愿意卖,价格也比较合适。”比如在哈萨克斯坦,一些油田的开采方式比较粗放,中国公司去了可以精细化作业,提高采收率,同时再对周围边边角角进行勘探。
民营公司走出去投资油气,也获得了官方的支持。2014年8月27日,国家商务部以“商贸函(2014)635号”文对广汇石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进行了批复,由此开启了原油进口权向民企开放的大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2012年时曾披露,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权益油90%以上都不会运回国内,而在当地销售。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产量增加了全球市场供应,对维护全球市场价格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