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本刊综合
一些喜欢去国外购物的朋友会经常抱怨,“在国外,每次拿出信用卡买单时总得询问收银员是否可以走银联通道,否则会额外支付一笔货币转换费。”之所以会有这种局面出现,是因为在中国内地只有银联一家银行卡清算组织。自2002年成立起,中国银联的“独角戏”一唱便是13年,除了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没有出现过其他身影。尽管包括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巨头,也曾虎视眈眈,却终究没有拿到入场券。然而,2015年6月1日后,这种局面很快将被打破。
“独角戏”时代的是是非非
银行卡清算是指持卡人进行消费或缴费等交易后,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受理卡片的商家之间的资金结算、转账的过程。多年以来,国内只有一家银行卡清算机构,就是2002年建立的中国银联。
因为银联是我国境内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所以在国内从事支付业务必须通过银联渠道,其对于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通过银联这个平台,普通人拥有的各种银行卡,可以在不同商业银行的柜台和自动柜员机,进行取现、转账和查询。在互联网时代,银联转账也相当方便。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卡量达到49.36亿张,201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0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据相关研究报告,从各银行卡品牌全球交易额看,“银联”已跃居全球第二。
从形式上来说,目前国内除了银联外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银行卡发卡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而其他多数国家都有多条支付通道可以选择。形式上的垄断到最后一定会归结到利益上。银联目前主要的收入来自通道收入,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照7:2:1来收取,银联网络内收费比例大致是0.5%左右。由于“坐地收金”,银联一直备受垄断指责。
作为中国银行卡支付清算体系的建立者,银联一边扮演着运动员,进行具体的业务并赚取利润;同时还是裁判员,制定交易规则和收费标准,甚至对不合规的市场成员开罚单。
市场对银联最近一次印象深刻的举动是此前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当时微信和支付宝两大支付巨头开始布局线下二维码支付,但尚未正式推广便被央行紧急叫停。而市场随后传出央行出面干涉是因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二维码新业务会绕开银联的清算通道,被认为是动了银联的奶酪。第三方支付机构一直以来都是银联的眼中钉,而叫停二维码支付也已经不是银联第一次对第三方支付“亮刀子”。去年8月,银联就发布条文,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线下交易业务统一上传至银联转接。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场支付宝与银联的口水仗。2013年8月27日,支付宝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支付宝和银联那次交战的真正原因,是银联垄断了国内的银行卡清算市场。当时银联要求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而支付宝宣布暂停线下POS业务以示抗议。在银联看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绕开银联网络,是不合规的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
事实上,银联在过去数年中因为种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垄断行为,不仅有损国内市场的公平环境,更遭到来自国际市场的诟病。
此前银联与VISA等国外发卡机构产生过摩擦,就是因为VISA等机构虽然进入了中国,但不能独立发行人民币卡,只能与中资银行发行双币种卡,而且银联规定在中国境内只能走银联通道而不能走VISA通道,这样赤裸裸的行政垄断被投诉到WTO,最终,WTO裁定中国将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其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
市场放开 “独角戏”落幕
新时期,随着支付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急速步入市场应用,支付也越来越多地向移动端迁移。在互联网企业那里,不管新技术风控是否成熟,他们都从线上气势汹汹地进军线下,“滴滴”一声一个二维码就能把线下支付抛上移动端,吃完饭手机买张团购券,银联卡就只能躺在钱包里睡觉。而快捷支付的兴起,令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与银行连接,免除了7(发卡行):2(收单行):1(银联)比例中的“1”。银联总裁时文朝曾经表示:“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做银联的事,实际上都是小银联。”
显然,随着如今支付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再加上国外反垄断组织的不断施压,银联独领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的格局受到了威胁,过去“坐地收金”的经营方式也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终于,从今年6月起,清算市场“开放”了。4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中国清算市场,银联将告别其“一家独大”的时代。
根据《决定》,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需要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由于银行卡清算业务包含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大量金融信息,央行表示,清算市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关系到银行间清算秩序,因此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4年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就宣布,为了扩大金融开放,加快推动国内银行卡和支付市场创新发展,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当时,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时间就投向了银联。因为清算市场开放后,冲击最大的自然是银联。银联总裁时文朝曾表示:“历史改变的那一刻,来得比你我想象的快得多。银联就此将要‘裸泳’了,躺着挣钱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其他市场新入局者,一旦真正成为清算组织,各种风险准备机制就将成为必须,这也将给银联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别的不说,光从资产质量来看,记者从银联内部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银联对2015年的风险准备金预算就高达近15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中国银联总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
据悉,目前部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有申请设立清算机构的意愿,如正在研究相关内容的支付宝、已经从银联“出走”的通联支付,等等。
“非金机构交易分流、MCC套用、在线团购,这些都让银联在餐饮类商户的收入压力很大。”一名银联人士这样表示。
国际卡组织VISA表示:“获悉中国政府最新颁布了有关开放国内清算服务市场的框架性实施指导意见。我们对该新颁布的决定充满期待,希望相关规定将允许更多的参与者来参与中国支付市场的建设与发展。VISA将对新颁布的决定予以研究,并且期待相关监管机构能够颁布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与此同时,我们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长期承诺将不会改变。”
不过,虽然技术的优势并不如线下领地优势那么明显,但也并非银联弱项。就好比二维码支付其实是银联最早引进国内的,只是迫于目前为止二维码支付安全性仍存疑以及自己是个“正规清算组织”树大招风而不好悄悄运用。
“2015年移动支付有望迎来质的飞跃,这既对POS、ATM等传统渠道及专用网络提出了挑战,也为银联发展移动支付提供了契机。”时文朝说。
快速进入市场角色
对此次市场开放,银联其实早有准备,去年底就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目前正逐渐退居机构客户身后,扮演起平台服务角色。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国银联支持并坚决执行国家进一步开放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的决定。作为市场化的商业主体,中国银联将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同样的监管条件下,依法合规展开平等地竞争。
“同时,中国银联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结合‘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给中国银行卡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开展境内外合作,为全球成员机构、联网商户、持卡人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综合支付服务,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银联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就在近日,为积极迎接开放后的市场竞争与挑战,给持卡人提供更优质的用卡服务,银联竟也引入互联网思维,学着电商搞人造节日。在全国范围开展银联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多投入的持卡人优惠活动——“银联62儿童日”。在市场开放之际,能有此举,倒也显示出银联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对广大持卡消费者来说,这次送上门的福利也具有相当吸引力:本次活动围绕文娱、餐饮、购物、旅游等热门消费领域,覆盖全国500多个商户品牌上万家门店,延伸到线上、线下和移动支付渠道,提供六二折消费、6.2元超值专享,以及满额立减、赠礼等一系列优惠。而活动期间跨境消费也可享受特惠和专属权益,包括全球多家知名电商和旅游目的地机场免税店。
研究机构介绍,发达国家POS机分布密度200台/万人,我国仅为50台/万人;发达国家超过80%的商户拥有银行卡受理终端,我国目前仅有不到20%符合受理条件的商家安装……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发达国家,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主要使用的是非现金方式,包括银行卡和在线支付等。相比发达国家,国内银行卡服务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反过来也说明了国内银行卡市场的前景广阔,由此带来的清算需求也呈激增之势。
而银联办“62儿童日”这个事实再一次说明,哪怕是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领域,也应当通过市场机制,引入多元化的竞争主体,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创新和市场活力,老百姓才会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果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