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评述

时间:2024-05-04

赵苑珺

摘 要:在人类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越发紧张,生态危机的出现开始引发全人类的关注。西方环境哲学家最早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弊端,力图对这一价值观进行生态整体主义转向,形成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罗尔斯顿吸收了环境伦理学者的先进思想,汲取了生态学、进化论和大地伦理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了东方文明与环境伦理的思想结合,对自然价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厘清了自然的系统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自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思想十分丰富,对后来的环境哲学家们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罗尔斯顿;自然价值;环境伦理

罗尔斯顿,美国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价值论,并力图以自然价值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环境伦理学体系。他的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影响了后来的环境伦理者,更从实践层面来打磨人们的价值观念。所以,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这一理论基础,显得更为重要和有价值。

一、自然价值论产生渊源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开始唤起人类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人类也开始反思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负面作用。《寂静的春天》用生态学的知识来分析人与海洋、河流、森林、土壤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渗透着伦理思考。随着这本书的强势影响,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也势头强劲,环境伦理理论也逐渐丰富。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就是在这一阶段中产生的。

(一)现实背景——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凸显

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价值观代表了传统的自然价值观。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就一直保存着。直至近代,笛卡尔发展了二元论,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人类作为主体,其地位不可逆转,主体先验性的存在决定了客体的服从性。这种主观唯心主义适时的被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其理论依据,充分说明人类作为主体,利用科学技术,使自然成为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工具其合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导向,自然作为实践的客体,逐步以工具化的形象固定下来。

与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相比,现代人类的精神极端空虚和匮乏,人们在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过程中不断异化,突出表现是消费异化。头脑中竞争和利益的冲动,刺激着人们寻求最高物质欲望的满足,奢侈消费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也促使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中不断冲破阻碍,自然的工具性价值一再地得到益处和证实,人类中心主义也随之达到鼎盛。

物质力量的强大使得科学技术越来越背离善良的目的和理性的控制,从而逐步沦为破坏自然的利器。失衡的生态系统可以动态的调节再平衡,但一旦超出阈限,生态系统便再难以回复到平衡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中。生态危机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胜利喜悦中随之而来了。

(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来源

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少数哲学家已经开始对传统的自然价值观进行反思与尝试了。阿尔贝特·史怀泽开始探寻人类之外的伦理关系,提出把道德关怀扩大至所有生命体的理论构想。美国环境伦理学奠基人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了大地伦理。认为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尊严和价值,那才是一种真正的神圣体验。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观思想理论正是受到了这种生态整体主义的影响,并借鉴了东西方其他相关的思想,使其理论更加丰富有条理。

(1)生态学

生态学对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些环境伦理学家将生态学的基本标准运用到环境伦理学中,使其成为一种道德准则。罗尔斯顿就是通过生态学理论确立自然价值观环境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哲学家们用了不同的逻辑去面对自然,结果发现自然有着比人类更伟大的智慧。自然可以产生智慧、美、纪律,自然育化着人类的性格。罗尔斯顿认为,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伦理科学,“在生态系统的机能整体特征中存在着固有的道德要求”①。反对机械的二元论,把伦理道德上升到自然界整体,人类作为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只追求个性是没有价值可以实现的。

(2)大地伦理

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倡导的“大地伦理”将所有自然存在物以及作为整体的大自然都纳入到伦理体系中。利奥波德认为,扩展“共同体”的范围是大地伦理的基础和前提。把人是社会的存在物表述成人是共同体的存在物,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成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大地伦理扩大共同体范围,就是使它融入水、土壤、生物,最终把它们总结为“土地”。其中的道德关系也不仅仅是人与人,扩展成人与生物、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②利奥波德的这一基本价值准则展现了他反对实用主义的态度。肯定共同体中所有生命体的价值,并认为共同体的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罗尔斯顿从利奥波德的思想理论中得到启发,对自然价值观的科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3)东方文明

儒家的环境伦理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的。抛下对天对神的敬畏,单纯把人与自然看作整体的联系在一起,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的环境伦理思想强调无为,顺应自然,自然有自己的方式生存發展,人类不应该把主观态度强加给自然,自然而然,才能长远。佛教生态理念更加透彻,众生平等,万物皆有佛性,善待生命,“众生”含义宽泛,不仅仅只人,而跨越至整个宇宙,一切生命平等。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没有高低差别,每个生命都同等尊贵,为满足欲望伤害其他生命是不被允许的。人只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因果轮回,世间万物相互交织,彼此包含。罗尔斯顿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的感染,力图协调人类欲望与周围世界相适应,保存自身又对一切生命有不可侵犯的责任。

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

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就是自然价值论。价值是事物的一种属性,是事物的创造性。自然价值论也就是自然的客观属性,自然的创造性。

(一)价值的重新定义

为了更好地说明自然价值的客观性,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提出了三种价值。“系统价值”——系统价值作为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依托,包含了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是基础性价值,弥漫在整个系统当中,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在系统价值内相互转化。但罗尔斯顿不认为系统价值是高于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价值,这三种价值没有高低区别,自然价值是这三种价值的统一体。

“罗尔斯顿创造性地重新界定了‘价值这个概念的含义和涵盖范围,并且罗尔斯顿将自然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作为了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基础”③。

(二)自然价值的分类

“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并非不好意义上的‘荒野,也不是堕落的,更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她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④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经济价值——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人类付出劳动,事物才会产生价值。无疑地,自然若想存在经济价值,就必须有人类劳动的参与。这样严格看来,我们不能说先于人类产生的自然界具有价值。自然只是有承载人类劳动的价值,所以就其本源来说,人类不可能在非自然界的物质上进行生产生活实践,人类的科学技术也不会凭空造出非自然的物质和能量来,人类所产生的全部的经济价值不过是对自然的重新排列组合。自然的经济价值无疑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同时它对自然物本身性质也是有要求的。所以,人类需要对有可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自然物予以保护,同时也要对尚未发现其经济价值的自然物保持期待。

生命支撑价值——人类的经济财富可以通过劳动获取,但生态的福祉却只能依靠自然。自然界中的空气、河流、土壤、森林、动物,这一切的价值都不能通过经济手段来衡量。每一生命体的存在都在为其他生命体贡献着价值,即便是对人类这一高级生命体来说,也总是需要依靠其他生命体来生存发展。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明的是全部生命体对于自然的适应,如果不适应,就会遭到淘汰。虽然说自然界的价值需要人类来予以评论,但早在人类出现之时,就已然在享用着自然奉献的价值。不得不说,自然赐予的这片福祉,会支撑生命万世万代。

生命价值——世界上每一伟大的宗教都会叫人尊重生命。每一生命体的存在,都有其价值。诚然,为了更高级生命体的生存发展要牺牲掉低级生命体,这看起来符合进化论观点。但这样的后果,就是高级生命体的架空,没有可共发展的资源,甚至会出现更高级的生命体,来取代高级生命体。生命体相互依托,相互影响的,所以,在现在看来,保持物种的完整性才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科学价值——科学家们揭示自然规律或是发现新的理论体系总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其工作意义是为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生活欲望。罗尔斯顿对自然科学价值的解释不同于功利的科学家,他觉得自然在足够引起人们兴趣的前提下,才值得追求。对自然物也就是对自然的兴趣,会吸引天才们对自然进行科学研究,其目的并不是满足欲望,而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与向往,对神秘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他们不断挖掘自然的科学价值。

审美价值——自然的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抛开人类的主观构建,脱离人类的经济需求,只是单纯的欣赏自然的线条、形态、颜色、味道。艺术家总是向往自然的,艺术形象在某些程度上就是自然的杰作。艺术家能将自然的光泽、厚重、坚硬感抽象出来加以表达,脱离人类日常所需,他们总是可以把自然看得更远、更透彻。

消遣价值——对自然的消遣不如说成是对自然的享受。罗尔斯顿认为自然的消遣价值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自然作为一种工具,利用自然的形态展示自己的表演,比如像是攀岩、蹦极、跳水、赛车,自然的消遣价值体现在给他们提供天然场所,以展现自身技能;另一种自然的消遣价值,是喜欢对自然自主表演进行沉思,对于这一部分人,观察自然本身特质显得更加重要。冰川融水、枫叶漫天、鸟语花香,他们看到自然生动的演绎时,自然的消遣价值也就实现了。

辨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友好的,大自然的辨证价值也正式体现在这一问题上。但我们也不能做出这样直接的判断:自然提供资源,顺应人类发展,就是有积极价值;自然阻碍人类发展,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就具有消极价值。生命之美正是在人与自然的冲突和融合中体现出来的。人类一直为克服自然的阻碍而不断的努力实践,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气也造就了民族性格。当然,这笔财富是自然给予的。冲突和融合给人类以磨炼,促使人类不断突破自身束缚,发掘自身才能,通过劳动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自然也不是仅给人类这样的考验,所有生命体也都在自然的刺激下挣扎生存。罗尔斯顿说,“在一切的伦理学说中,最难教的一课便是要人们学会爱自己的敌人。”⑤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分类十分全面,甚至还有些繁琐,其努力把自然界的价值表述的更客观公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罗尔斯顿指出,“自然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大自然的所有创造物,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⑥价值就是自然物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属性,自然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使生命向着更加多样化的进程发展。

三、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理论的评价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在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他强调自然价值的客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罗尔斯顿把自然价值看作是自然物的属性,人类只是赞美者和体验者。又解释了价值世界的先在性,人类是出现在自然界之后的。而自然的价值是需要人类来评判的,是通过人的实践和思想表现出来的,这样不可避免的,自然价值带有主观色彩。这里可以看出罗尔斯顿有意识的冲破主客二分的束缚,把自然的客观价值和人类的主观体验相融合,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种整体,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在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中体现的很明显。

正是在罗尔斯顿等生态整体主义者的不断努力下,基于越来越严肃的生态环境现实,催生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环境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性环境运动的主导意识的转变,为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中国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是我們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症结所在。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依然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自然价值论充分展现了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社会的全部实践,都应该自觉提升到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社会相统一的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之中去把握。我们反对传统的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人类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同时也反对极端的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发展的双赢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问题的模糊点和争论点也是发生在人类实践中。人在自然界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配合自然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刻意的忽视。自然价值论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依赖,夸大了人类的无助感,也忽视了人类的实践力。而人生活在世界中是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实践来把握世界的,实践是人与世界连结的纽带。所以我们必须肯定人类的作用,人类也必须通过实践获得生存发展。自然界各种价值的体现,是需要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只有在人类不断地实践中,自然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我们更应看重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的积极意义。人们要学会折中的处理方式,满足人类主体需求,同时又要对自然有公正严肃的客观评价,既不回避自身的需要,又要尊重自然的价值。也只有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构建出更好的人类社会。(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注解:

①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页.

②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3页.

③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④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⑤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8页.

⑥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70页.

参考文献:

[1]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 刘余莉.《通往自我觉醒之路:环境伦理与生态危机及其出路》[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4] 周鑫.《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5] 陈寿朋总主编.《生态文明建设读本》[M].浙江人民出版社,中电报音像出版社,2010.

[6] 徐晓东.从自然内在价值论看人类中心主义[D].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6年.

[7] 李振纲,李娜.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归——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J].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8月4期.

[8] 王晓娣.浅析罗尔斯顿的生态伦理观[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1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