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徐爱雯 徐柏
摘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阻碍,如何从融资角度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基础上对此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融资约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吸纳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量而言,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的99%。同时,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我国企业总量的60%、57%和40%,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如何从融资角度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意义深远。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年来,中小企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但是面临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结构性矛盾和局部性困难更加突出,尤其是部分行业小微型企业面临严峻形势。目前,阻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依旧存在,转型升级下新生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成本全面上升导致转型升级动力不足,转型发展面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瓶颈,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协调不力使得转型升级缺乏保障。
(一)市场进入隐性壁垒依旧存在,转型升级之门较难开启
由于受到投资规模等所限,目前中小企业尚无具备相应实力进入电力、电信、石油等领域。但是,由于垄断性行业改革滞后,垄断行业依旧存在纵向一体化的产业组织体系,竞争性业务尚未有效剥离。同时又由于政企不分,主管部门能够利用行政权力维护所属企业利益,并通过经营条件、结算办法等方面的规定,阻碍中小企业进入相关领域延伸服务、配套服务或增值服务领域。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在许多行业仍存在着“玻璃门”现象,转型升级之门较难开启。
(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难以满足转型升级融资需求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特点,在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问题突出,加之我国高度集中的金融结构“先天”不适配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另外由于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不理想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严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般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又面临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特殊性、阶段性融资性需求,使其融资呈现出“长、大、稳、综”特点。然而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新生需求的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
(三)新时期中小企业成本全面上升,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近年来,企业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企业用工、能源资源价格、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以及税费负担过重。一是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由于招工难,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提高薪酬待遇的办法来吸引和留住员工,刚性上涨的人工成本给直接带来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二是能源、运输、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油价、工业企业电价成本也有较大上升。三是中小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相对较重。由于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各种名目的直接或间接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导致盈利水平较低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实际税负偏重。一些地方执法不公也增加了企业负担,个别地方甚至为完成税收任务随意增加企业税负。
(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瓶颈,转型升级条件亟待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过去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一味拼资源、拼土地、拼环境的老路难以为继,面临转型压力。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条件亟待完善。一是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技术创新上过分依赖政府或科研单位,经营理念上注重短期效益、缺乏持续发展的思想,没有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小企业的创新也基本上是以单个企业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主导产品的技术和装备主要依靠引进,科技研发意识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经费不足。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用于技术创新,造成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同时,中小企业创新缺乏资金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设立了多项基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但资金规模过小,扶持对象过于分散,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金融机构对其信贷政策苛刻
中小企业所处市场几近完全竞争状态,没有国家财政得支持,其市场淘汰率远高于国有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担负更高的风险。为减少不良贷款,银行将贷款门槛尽最大可能提高。这实际上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信贷之外。2008年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737 万亿元的贷款总量中,大型企业占47%,中等规模企业占44%,而小企业贷款仅占85%。就地区而言,2010年江苏省仅有26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2012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了38万家小型企业。结果显示,仅有155%的小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
(二)直接融资困难,长期权益性资本匮乏
首先,在企业债券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并未使发行企业债券实现质的突破。以2011年为例,我国企业债券规模只占当年GDP的14%。其次,在上市方面,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当下的资本市场缺少一席之地,这与其为社会结果大量就业问题的巨大贡献不成正比。2009推出的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中型企业3万多家,小型企业大约400万家。而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只有3000~5000 家。创业板却也无法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自有资金缺乏,互相担保申请贷款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自我积累机制不健全和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对利率、价格等市场信息反应也不敏感。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其资金来源的30%和26%,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为获得资金,中小企业多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出现问题,多米诺骨牌效应便会显现,呈现一片倒现象。
(四)国际环境复杂,为其融资增加变数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增无减。2013年出口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将基本保持与上年相近的增长水平。第一,美、日及欧盟等经济体的经济衰退程度比预期更加严重。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小企业面临贸易壁垒几无还手之力。
(五)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第一,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滞后影响将严重制约企业出口竞争力。第二,自2005年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已经升值30%。2013年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可能性较大,从而进一步削弱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第三,截至2013年3月末,中央政府持有外汇已达344万亿美元。国家对出口企业的相关政策诸如出口退税政策等不断调整,中小企业对这些信息嗅觉不敏感,往往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影响资本充足率。
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基于融资的角度
(一)组织融资专营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融资资金
在实地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自身职能界定不够清晰,导致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更是一头雾水。设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将有助于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专业队伍、专门流程、专项考核、专属产品、专门定价的“六专”建设。对于提高融资办事效率、降低中小企业沟通和交易成本、以及相关融资政策宣传引导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如过桥资金等用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充分利用过桥资金速度快、利率低等特点,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高融资效率;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资金过于分散,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政府设立的各种专项资金,应交由专营机构负责统一管理。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提供政策性担保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担保资产匮乏、担保能力弱等问题,担保业务受到限制;而第三方担保机构则通常被要求承担100%的风险,过高的风险压缩了担保企业的利润空间,阻碍了行业整体发展。对于担保业务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欧、美、日、韩等国家纷纷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借助于政府信用和预算支持,依靠一家或数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例如,美国的联邦小企业署和欧盟的欧洲投资基金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日本、韩国的信用担保协会全部业务都是政策性担保,由国家纳入预算管理。这一模式的优势表现为:其一,各国担保机构均建立了较为周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很多国家实施了类似日本信用补全制度的保证加保险双重制度,通过再保险使贷款担保的风险得以分散,这也是融资担保业务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另外,由国家财政承担最终代偿损失的制度,也给担保机构吃了“定心丸”。其二,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主要由政府投入,政府每年都要为担保机构注入新的资本金,各机构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执行国家的经济产业政策为主要目标,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布局和发展。
(三)以创新性金融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转型升级的新生主体和力量
加强研究和规划,建立起区域分布合理、市场业务细分、功能健全、体系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服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信用担保集团公司。鼓励和引导实力较弱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或兼并重组,增强实力。设立政策性再担保,加快构建再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防范担保风险的安全地带。
一是着力支持社会优秀人才创业。改善创业者结构,大力鼓励和支持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优秀人才创业,增强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二是着重培育和扶持创新型创业。鼓励民众走新型创业之路,培养创新型创业的种子。及时发现和寻找创新型创业的苗子,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转型升级的新兴力量。三是着力引导现有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着力推进优质企业转型升级。树立一批产业实现成功转型的示范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示范企业和并购重组的示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引领和激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耿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5-70.
[2]单东.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2:35-42.
[3]陈光梅.跨国并购对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基于宁波均胜并购德国普瑞个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03:213-218.
[4]张喜征,李明.知识云组合:企业转型升级中知识资本重构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91-94.
[5]王建秀,林汉川,王玉燕.企业转型升级文献主题分析──基于英文文献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77-183+19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