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葛俏
摘要:校园文化的概念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大学社区每个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素质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并在行为上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起到约束作用和引导作用。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是国家发展之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合理构建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估;校园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强调多元化,崇尚个性、包容、批判等元素的环境。这给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思维定位。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念的定义
通常来说,学界通常从社会学角度对校园文化内涵进行定义,即将校园文化定义为一种置身于社会主体文化环境中的有其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属于社区文化范畴。而高校的校园文化则指在高校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与系统,其具体指的是在高校办学中,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总称,其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审美修养,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过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大学生有计划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活动的层次,以求达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磨练大学生的意志。
(一)积极的高校校园文化能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创造力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积累,而积累知识就必须不断学习,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而提升学习能力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与资料室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物质文化环境,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资料室具有非常丰富的藏书量,大量的信息传递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等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在高校开辟的第二课堂,也一样是帮助大学生汲取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类课外活动,尤其是英语角与文学社等各种社团小组活动,一方面扩展充实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大学生提高管理约束自身的能力。课余的科研活动也是一条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通过科研活动,了解这一学科的学术前沿、学科发展动态,强化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科研活动,都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于其思维能力。创造力正是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学生机构,让不同创造力相互促进。辅导员组织学生以团体、协会等多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展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微群体,通过学生社团加强信息的交流。当代的大学生不再是只读圣贤书的深居简出的学子,他们开始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我角色社会化的转换。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在广泛的接受信息,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步入社会提供经验。
(三)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社会主体的人通过不断地摒弃旧知识,拓展新知识来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大学生生活在人群中,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来完成自己的个人的超越。特别是在当代这样一个高科技发达、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高精尖的科技项目。因此,合作能力对创造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高校的社体活动,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持续周期,通常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才能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沟通和协调,正式这样的过程,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大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感情,还在价值观、行为模式上相互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内在修养,使得大学生们必须要按照社会的需求、群体的规范和他人的意志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维系着一所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这也是对大学生熏陶影响。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就要在学术交流中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在校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
三、大学生在参与高校校园文化中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仙缘文化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力,是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提炼符合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校园时代精神
精神是得以永恒的,不仅在于他的精髓和内涵是超越时空的,更在于它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地被赋予上新的色彩。校园精神文化创新要注重科学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统一,不断吸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整合教育资源,将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勤奋的好学精神,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不唯而上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的严谨学习态度。
(二)开创兼容并蓄的校园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大胆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融合自身精神文化的特色。高校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观都在不断地相互渗透与交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气概,使校园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现代高校处于全球化时代的高校,高校应广泛开展教育学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交流碰撞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学是各种思想流派与意识形态交汇的地方,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具有独自特色的文化氛围,提炼出自己的校训、校歌、校徽等精神文化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人类一次创新的杰作。高校要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战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摆在首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袁张度.创造与技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4.
[3]陶学忠.创造创新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