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夏杰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立足于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从酒店业经理人核心素质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和优化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一是课程定位面向酒店业经理人素质要求;二是课程设计思路遵循“管理+创业“两线贯穿的原则;三是课程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四是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学习情境支撑”的思想;五是课程考核方式创新团队化考核。
关键词:领导者素质模型;酒店管理;課程设计
一、研究背景
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急需一批具备基层管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酒店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807家,客房数149.72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640家,四星级饭店2,186家,三星级饭店5,379家。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9.06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我国酒店业人才的需要也呈现新的特点。根据酒店业知名网站“最佳东方”公布的一项“中国酒店业从业人员学历构成表”显示:我国酒店业的基层以上的中坚骨干管理人员主要为大专学历;一线服务人员主要为高中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财务等部门。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急需一批具备领导者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酒店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领导者素质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大。所以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应关注对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本论文将素质模型理论应用到课程设计实际中,并分析饭店管理者的素质特征,以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迅速对接酒店管理层岗位的课程设计。
二、研究综述
对于素质模型的研究源于优秀管理者胜任素质的研究。1970年,美国管理协会AMA和世界著名咨询公司 HayGroup,用五年的时间详细研究了1800名管理者,确定了优秀管理者成功的重要胜任特征,即心智成熟度、专业知识、在职成熟度、人际间成熟度和企业家成熟度,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关注人员素质。之后,麦克利兰提出著名的冰山素质模型,标志着素质模型理论的正式建立。
在酒店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素质模型研究是对职业经理人核心素质研究。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旅游酒店管理系副教授维克·苏(Vickie Siu)对香港的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十一个素质模型因素:领导、沟通、团队建设、团队成员精神、结果定向、个人驱动、计划、效率、商业意识、决策和客户意识;2000年,Christine Ka和Russette博士,对饭店经理人员素质模型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精心研究,得出饭店经理人的核心素质分子包括:概念创新、真诚、信心、人际关系、领导力、顾客导向、角色榜样等七项特征;韩国学者KyooYup Chung用因子分析统计法,对韩国酒店经理人进行了胜任力特征实证研究,得出酒店经理人核心素质特征为: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识别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操作技术。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与优化原则
本文认为,酒店经理人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识别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将管理者素质模型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转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与优化原则总结如下:
(一)课程定位应面向酒店业经理人素质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导论》课程是基于酒店业管理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适应现代服务业特点而开发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培训饭店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酒店业进行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价值是通过教学场景设置,培养学生的领导素质,为学生将来职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遵循“管理+创业“两线贯穿的原则
本课程的设计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论,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的定位及特点,循“管理+创业”两线贯穿的原则。
两线贯穿:课程的教学内容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酒店经营中不同的管理内容,另一条是学生的服务业创业策划。在这两条主线上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管理能力,是本课程设计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应突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日常管理能力、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积极热情的心态,提高职业素养。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四)教学内容安排应体现“学习情境支撑”的思想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依据饭店管理内容的不同及服务业创业的需要,设计了7大学习情境。分别为饭店企业经营理念管理、饭店组织设计与管理、饭店经营绩效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饭店部门安全管理和服务业创业策划。并且在每一学习情境设置对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整合、续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见表2。
(五)课程考核方式创新团队化考核
本课程采用现场答辩、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考核。成绩计算采取加权求和法。课程的各评价项目见表3。
四、研究展望
本研究还只是取得了一些初步认识和实践成果,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继续深入:
一是饭店管理课程学习情境应置于酒店业管理人员工作体系框架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互补,更好的体现行动过程完整。课程培养目标应有助于学生就业竞争与和谐发展。
二是在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方面,不同的学校应视本学校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
三是在课程考核方面,还需在团队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体系,把课程考核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个体身上。(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课题:长沙师范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XYZD201311)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Kay and John Russette.Hospital-ity-Management Competencies.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0
[2]Vickie Siu.Managing by competencies-a study on the managerial competencies of hotel middle managers in Hong Kong.Hospital Management.1998
[3]蔡圣刚.中国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与应用趋势〔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5(6):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敏.《饭店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体优化研究,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