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窦
大伯家的儿子,小辈都叫他亮哥,是我们大家庭里唯一的生意人。
亮哥2001年高中肄业,去广州打工,“在广州不管多累的活儿我都做,只要能赚到钱”。后来,他开始倒卖手机,赚取广州和家乡县城之间的巨大差价。
“背着双肩包上火车,里面装几十个手机,一趟来回就能赚5000块钱。”亮哥就这样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亮哥回到家乡河南省林州市,开了一家小超市。在我印象中,2003年的林州县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超市。我问亮哥:“啥叫超市?”亮哥说:“超市就是客人自选购物的大商店。”现在想起来,亮哥当时对超市已经有了朦胧的概念。在林州这样的中部小县城,无疑是超前的。
超市刚开业的时候,还没有严格的食品饮料区、生鲜区和日化区等大品类分区。货架上陈列的日化产品都是一些叫不上名的流通货,形象普通、价格低廉。一次聊天中,我问亮哥为什么不经营名品,那样生意才能做大。他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在林州县城这样的小地方,消费者对品牌没有太多需求,踏踏实实做中低端产品才有市场,太早引入品牌产品并不好。
这次谈话,让我第一次穿过他朴实憨厚的外表,觉得,嗯,这是一个有头脑的生意人。
自从他开始经商后,每年春节拜年,我都会跟他做一次深入交流。每次我都会发现他自己和生意的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多多少少成为了无数三四线城市商人的缩影。
2007年,我刚上大学。年末回家,发现他已经成为了我们县城超市领域的领军人物:超市向连锁化发展,在市区开出六家,都是1000平米以上。
合理的购物环境、严格的分区、标准化陈列、硕大的停车场、规模化采购、店员的集中培训……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他的超市已然是标准的现代化超市,与大城市的连锁超市并无二样。
在日化区,除了日常的个人和家庭洗护用品,货架上还陈列了不少当时电视上常见的护肤品,甚至还有彩妆专柜,美导也开始常驻超市。显然,在亮哥看来,县城百姓开始对品牌有需求,杂牌已经没有市场了。
2007年,亮哥的超市系统年营业额已经过亿,似乎无限风光。然而,他告诉我,单一的大型超市已经是夕阳产业。
而那时,在河南称霸的连锁巨头丹尼斯超市依然在县级城市不断扩张。3年后,亮哥的预测成为现实,丹尼斯在河南的超市陆续关门。
“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大型超市毛利越来越低。你再回家的时候我的生意重心就不在超市了。” 他决定转型,做商场。他认为在林州这样的中部小城市,现代化商场远没有发展起来,空间很大。读书不多的亮哥似乎总能把握自己生意的方向。
2014年春节,他的第二个商场已经开业。一楼以化妆品和珠宝为主。与一二线城市商场不同的是,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在这里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欧莱雅、美宝莲、梦妆、自然堂、丸美、欧诗漫、奥洛菲和韩后等品牌都有专柜。本土化妆品和外资化妆品在这里平分秋色,甚至有些好的专柜位置还被本土品牌占据。
对此,亮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不管对于本土品牌还是外资品牌,三四线城市的商场都是其温床,也是其战场。本土品牌在县城更容易进入百货,而外资品牌下沉的首选也是小城市商场。”他认为,小城市的老百姓还没有明显的“崇洋媚外”心理,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将会在小城市的商场展开一场公平的厮杀。
“像我们这种县城的商场,或许是本土品牌未来的机会。”亮哥总结道。
在我的概念中,商人群体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生意做得很大,见识也很深刻,往往把握大的趋势,我们一般称之为企业家;第二类生意做得很大,但见识一般,通常是利用市场经济早期“僧少粥多”的机会发家;第三类生意做得不大,也没什么见识,这是中国大多数商人;第四类,生意做得不大,但见识深刻,他们比较少见。
亮哥,似乎属于这类比较少见的商人。与他推杯换盏的聊天之间,总能发现他虽身处中部小县城,但对当今商业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洞见。他生意的每次转型往往抓住了即将到来的机会。
酒酣耳热之际,亮哥也讲出了自己的遗憾。2003年他在县城开超市的时候,本来计划五年之后把生意做到省会郑州,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如果当时进军郑州,我的事业应该比现在大很多。”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