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药”不能乱吃

时间:2024-05-04

本刊采编部

11月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大厦举行主题为“航运供给侧改革”的第七届“航运交易论坛”。论坛邀请业内翘楚、行业专家、经济学家,从多个方面探讨航运业现状及变革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人自古喜欢开药方抓药,相信有病治病,没病也可以防病强身,所以即便平时也要去开几副补药吃吃,再不济也要抓几味偏方、单方,春去邪湿,夏去内火,秋去焦燥,冬养气血,反正都是要找事来做的。

前不久,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中进行了一场辩论,事情的起由也是“抓药服药”的事。

辩论的内容是中国是否应施行产业政策,辩论的双方是中国著名的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

林毅夫的主要观点是“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 ,但是, “我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实现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也沒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显然,他更倾向于强调政府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正向作用。张维迎则对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过深”介入经济运行表示不同的看法,认为现行的产业政策大多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这场辩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的震动,最终通过网络传播和发酵,演变成一场全民的论战,至今仍未平息。而专家们多愿意出来刷存在感,或站边,或调和,或在他们之上再建大框架。

这实质是一场对于“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如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辩论,并非林张首创,现代经济学的两位标志性人物——凯恩斯和哈耶克上世纪30年代就曾对“政府应否干预市场”展开交锋。1933年,凯恩斯将《通往繁荣之路》寄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后罗斯福新政带美国走出了大萧条。1944年,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伴随70年代英美经济滞涨,自由主义重获新生。同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这两双手的“互搏”不断地推动中国经济前行,同时也不断地引发关于“两手”地位的争论。前者将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故由政府作为主角出面“使用工具”配置有限资源达到最大效果;后者则将市场看作一种认知工具,而本体性的人类经济活动接近自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变化,而非均衡,企业家或者说资本才是其中主角。

并不能指望一场辩论可以解决产业政策的争端。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企业来说,未来从来不是选项。今后,是政府干预还是自由市场?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是林毅夫还是张维迎?这样的争论想必还会发生。但是,我们最终会发现,任何寻找 “放之四海”、“放之八荒”皆准的“手”在历史上只会是“祸害”——任何方法在长时间纬度和广空间维度中只具有局部性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第一,“药”不能乱吃,通常情况下不吃“药”病体会自愈;第二,不得已要吃“药”,没有万灵丹,不能对症下“药”,而要对根下“药”,关键是要会找病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