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上市公司近乎疯狂的投资证券市场,其真正的动因是什么?本期我们邀请到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和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双刃剑
《新理财》:上市公司近乎疯狂的投资证券市场,截至2009年年末,宝钢股份持有的证券品种多达71只,远远超过了长江证券(持有33只)、中国人寿(持有29只)等这些金融投资类公司。在71只证券中,仅有05京能债(5)一只是债券,其他的70只全部为股票。在您看来,这种象是否正常?
赵锡军:上市公司投资证券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公司理财行为,谈不上是否正常,只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国内受关注,被很多人视为“不务正业”。一方面,在牛市中,这无疑使财务报表“掺水”,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研判。在熊市中,这将导致公司非正常的巨额损失,甚至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而影响正常经营。
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不具有专业投资机构的经验和投资能力,并且要对投资者和股东负责,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只能在股市随波逐流,这势必影响股市健康稳定的运行。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上市公司并不能准确把握公司所处行业的实际竞争状况,甚至在没有专业投资人才的情况下,盲目投资,致使公司业绩出现大起大落,引起投资人的不满。
谢国忠:表面看是正常的,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体现了在实业投资领域赚钱的不易。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对上市公司而言,不是“雪上加霜”就是“锦上添花”,并不会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上市公司“装扮”业绩的证券投资收益,并不具有持续性。例如,2009年上半年业绩爆增4668%的苏常柴A,其主营业务收益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证券投资收益——其将手中持有的3511.71万股*ST凯马B转让给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转让的总价款高达1.87亿元,占其上半年总利润的90%以上。
但也应看到,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资金寻找出口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如果不解决“货币宽松”的根源,疯狂的表象下,依然会蕴含不正常的基因。
《新理财》:那在您看来目前这种近乎疯狂的状态合理吗?
赵锡军: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由于股市出现单边上涨,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出现巨额的浮盈,预计其会拉高200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8~12个百分点。可能成为改善上市公司中报的一大亮点。不过,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却是一把双刃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等一次性收入在上市公司利润中的高比例,预示着企业未来业绩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谢国忠: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基于业绩压力,抛售所持股票则是为了释放业绩。手中持有的证券类资产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调和剂,通过出售证券类资产,实现以投资收益的方式“扮靓业绩”。不过上市公司要想长远发展,仍然要依托主营业务。
《新理财》:对有些上市公司而言,证券资产出售后,主业又未提升,未来靠什么盈利呢?
谢国忠: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却不能使企业有质的飞跃。CFO们应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水平、主营业务现金流等方面。
亟待完善制度环境
《新理财》:CFO们如何判断是否能参与证券市场投资?
赵锡军:资本是讲求效率的,是否有效率是一个尺度。实际上,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适合在证券市场上冲浪,在公司主业处于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集中资源进行主业投资,并非明智之举,选择资本市场无可厚非。但如果公司主业仍处于一个成长中的市场,选择炒股就显得没有道理了。如雅戈尔,服装行业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利润空间有限,所以,其寻求其他领域突破还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在中国的国情情下,也不能完全追求效率,社会影响也是要注意的,一家企业如果过度追求利润,而不顾社会责任,也必将被社会抛弃。
即使是参与炒股,CFO也要在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时,要仔细分析其利润来源,是来自于相对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还是来自波动较大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对于偶然性收入占比过大的上市公司应该慎重对待,可以适当参与,做到“点到为止”。
《新理财》:在您的观察中,有没有上市公司意识到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都成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包袱?
谢国忠:我们也看到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对此进行反思,如三一重工在2007年证券投资收益达4.45亿元,但2008年证券投资却成为其业绩地雷,三一重工也因此被弄得一身伤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2.625亿元,而投资收益同比减少4.1453亿元,另外新会计准则影响净利润1.71亿元。痛定思痛,三一重工也宣布从2008年9月开始,全身退出证券投资市场。根据其公布季报显示,目前该公司仅持有两只无法交易的股票,交易性金融资产只剩671万元无法退出的余额,兑现了其当初的承诺。
但还得看主业的回报,如钢铁行业,其不但没有利润而言,还得需要政府补贴,在公司资金面宽裕的状况下,不选择参与证券市场投资,又能如何?
《新理财》: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有一个成功的例子,那就是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微公司,巴菲特这位价值投资的宗师几乎从不向股东分红,而是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然而,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却少有怨言。中国为什么出现不了“伯克希尔“?
赵锡军:这还是与制度环境有关,如美国很早就有《投资法》,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有“游戏规则”,而国内只有简单的几个约束:不得炒作自己的股票、不得使用募集资金炒股、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炒股。这显然是不够的,监管层完善上市公司炒股的相关规则,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国忠:中国的投资者不仅仅是个人,都存在短视的行为,追求短期收益的心态,致使整个市场都不成熟,要出现中国式伯克希尔,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理财》:您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应是什么样子?
赵锡军:有法可依,也要有合理得监管,同时企业要遵守游戏规则。
谢国忠:核心问题是市场尽快成熟起来,扭曲的市场环境会造就上市公司的畸形心态,另外,货币政策也要调整,这其实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窥一斑而见全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